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洋垃圾”频繁现身屡禁不绝 背后暗藏利益链条
时间:2016-09-13 08:58:04  来源:央广网  作者:郭亚楠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说到“洋垃圾”,大家并不陌生,指的就是那些被走私到国内之后,翻新再销售的旧衣服等物品。根据媒体报道,这些旧衣服的来源十分复杂,包括垃圾场、废物处理厂,甚至是医院的太平间。然而,随着我国内陆口岸的不断开放,这些“洋垃圾”又寻找到了新的入境渠道,瞒天过海的方式也在不断翻新。

  毫无疑问,屡禁不绝的“洋垃圾”背后是唯利是图的不法分子。这些不法分子如何突破层层监管,把“洋垃圾”运到国内,这些洋垃圾又如何摇身一变成了国内市场上的消费品,监管部门面对这些乱象又有何办法和措施?

  洋垃圾并不仅仅是指服装,很多电子类配件也是洋垃圾的重灾区。今年8月,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邮检办事处在对进境邮件现场查验时,连续截获3批寄自澳大利亚的破碎手机屏幕,共计133个。邮检办工作人员李漠介绍,三箱从澳大利亚寄过来的邮件中发现的,开箱查验发现果然就是电子手机屏幕,屏幕表面也已经完全碎裂了,像这个废手机屏幕被列入为禁止进口固体废物名录中第72项,废弃通讯产品,一般是禁止进境的。

  “洋垃圾”在法律界的学名,叫做“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包括工业固体废物、城市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在我国最早出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化矿处综合科科长杨林介绍,洋垃圾实际上是进口的固体废料,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我国还需要的,还可以作为原料用的,这一种是正规进口的。这是符合我国法律法规环境保护的要求,另外一些作为生活垃圾的,是不允许进口的,如果是夹带垃圾,也属于这个范围。

  不加利用处置的固体废物,在自然条件的影响下,其中的一些有害成分会转入大气、水体和土壤中,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些污染物质还会在生物体内长期积蓄和富集,通过食物链影响到人体健康,因而具有潜在的、长期的危害性。

  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监管处副科长任海蓬表示,一些有机的固体废物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情况下,被微生物分解之后会释放出有害气体,如果没有适当的防渗措施,有害成分经过风化雨林,地表的径流侵蚀土壤后会导致土壤酸化、碱化,如果渗入土壤可以造成地下水的污染。特别是电子废弃物它含有重金属,像铅、镉、汞。

  不管是服装洋垃圾还是电子洋垃圾,这桩“生意”在货源上不够统一、稳定,但它所带来的高收益是一致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国家明令禁止的背景下,还是没能完全遏制住从国外企业到国内进口商之间非法越境转移固体废物的灰色链条。

  任海蓬表示,在欧美、日本,包括澳大利亚这些国家,电子洋垃圾就是废旧的通讯设备、废手机屏幕等等,它的处理成本每吨可以达到400到1000美元,国外的企业非法转运出来可以节省高昂的处理成本,对国内的收货人来说,可以拆解很多的电子元器件,用于手机翻新不当获利。

  今年以来,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仅在邮政口岸,从进境邮件中截获各类废旧工业品14批次,其中废手机屏幕9批次,废塑料2批次,废橡胶制品1批次,其他废机电产品1批次。任海蓬表示,以往的时候,口岸执法部门发现的固体废物非法越境转移事件主要集中在沿海、沿边口岸。这些年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内陆借着空运或者是中欧国际班列等运输方式迅速发展,那么固体废物的非法越境转移也开始向内陆蔓延。

  通过填写报关单对洋垃圾进行瞒报、伪报是洋垃圾入关的常用手段,如果无法理清承运人、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货主的层层关系,进来的“洋垃圾”想再送出去就没那么容易了。郑州海关缉私局法制处科长侯亚飞指出,“固体废物是要求必须退运的。这东西虽然是我运的,但不是我进的,有些说虽然是我进的,但是货物所有权不是我,退运的费用谁来承担?怎么样承担?退运的渠道,谁来办这个退运手续?有的时候,我们处理也很难。”

  面对新形势,口岸监管部门在对进境物品查验时要更加细心,抓好鉴定和取证两板斧,针对整条运输线和填埋线,对这些以洋垃圾为经济来源的公司进行调查、切断利益链条,同时监管部门也应通力合作。侯亚飞表示,口岸的检验检疫部门或者是环保部门他们来作出认定,到底是不是固体废物,是哪一类的固体废物,这样好给涉案货物判断属于哪种性质违法行为。还有就是是取证,检验检疫和海关的现场查验,提取样品,对当事人的查问,要留下相应的记录。从统一对外执法的角度讲,不管哪个部门,只要有法律依据能够把这些固体废物阻挡在国门之外,都可以。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