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让更多农民工迈进中等收入门槛
时间:2016-08-09 16:39:51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熊易寒 

  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衡量着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也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据估算,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大约在1亿人左右,绝对数大,但占总人口的比例仍然偏低。促进广大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流动,则是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有效途径。

  将农民工群体转化为中等收入群体,是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农民工群体人数超过两亿,他们从事着高强度且对社会而言必不可少的工作,但整体收入偏低,平均收入水平大致相当于城市居民的70%。让这一庞大群体获得体面收入,并让其中尽可能多的人迈进中等收入门槛,社会效益很大。

  为农民工群体打开上升通道,不能忽视社会流动的距离。同为向上的社会流动,流动的距离客观上存在差异。例如,一个农家子弟通过努力成为个体户、技术工人、教师,是中短程社会流动;而若想成为高级官员、知名学者、著名企业家等,则需要长程社会流动。然而,“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长程社会流动只有少数人有条件完成。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由于分工体系、社会分层日益精细复杂,长程社会流动变得愈加困难。对多数人而言,中短程社会流动更为常见,其重塑阶层结构的作用也更为明显。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当多从农民工的自身实际出发,聚焦其中短程社会流动的可能性。多措并举,努力将农民工转变为技能型产业工人,无疑能为他们实现流动创造便利条件。

  首先,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再分配制度。中等收入群体通常从事技能型工作,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同时有一定的财产性收入。因此,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当前,农民工群体的劳动回报偏低,在收入分配中处于不利位置。改变这一现状,就要不断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增加工资收入,同时采取综合措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强化社保网络的兜底能力。

  其次,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人力资本的存量、质量。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打造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体系,对于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十分重要。提高职业教育、技术教育的办学水平,能促进中职、高职毕业生具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也有利于既有农民工群体提高劳动技能。事实上,从事技术性或半技术性的体力劳动者,完全应当过上更体面的生活。通过教育培训拓展中短程社会流动的空间,必将大幅度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此外,还应将政府的公共政策与社会组织的服务结合起来。一方面,增强公共政策的普惠性,让新型城镇化、户籍制度改革、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精准扶贫等政策更好惠及广大农民工。另一方面,激发社会组织个性化、低成本的优势,增加服务供给。例如,北京的新公民计划、上海的久牵志愿者服务社,通过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免费的课外辅导、艺术教育和公民教育,使其生活态度更为积极,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得以提升。以创新思维不断增强对农民工群体的帮扶,才能让他们的家庭具备更强的向上流动潜能。

  做好顶层设计、加强政策督导、落实优惠举措,农民工就有希望成为扩围中等收入群体的生力军。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