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进城随迁子女离城市生活还有多远
时间:2016-08-02 10:30:29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杨三喜 

    进城之后,原先的留守儿童被“再留守”——父母工作不稳定,经常更换工作单位和工作地点;虽同在一个城市,父母的工作地点离学校较远。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进城的随迁子女依然难与父母住在一起。

  与在农村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常年难与父母团聚相比,留守儿童进城后,生活环境有所改善,生活质量也在提高。而且,很多城市允许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入学,他们在城里接受教育的权利也得到了保障。

  但这种保障毕竟是低水平的。由于随迁子女大量涌入城市,城市的教育资源短时间内很难适应这种新形势的要求。师资力量、硬件设施一时无法满足教学需要。比如,在河南的郑州市第七十六中学,学校招生规模呈“爆发式增长”,从5年前的每届8个班发展到现在的每届24个班。随迁子女集中在一些条件较差的学校,他们仍然无法和城市“原住民”平等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城市教育资源不足,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同不断增多的随迁子女教育需求的矛盾,仍很尖锐。

  在教育不公平之外,随迁子女还面临着融入城市难的问题,“再留守”只是其中的一面。与城市家庭相比,随迁子女家庭的收入水平、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程度、教育观念和方式均处弱势。虽然生活上得到了基本的照料,但是如何融入城市主流生活,仍是随迁子女面临的最大问题。再加上来自部分城里人的歧视、偏见、排斥,随迁子女的自卑心理可能会更加严重,性格、行为习惯也会出现偏差。

  长期生活在城中村、城郊等与城市脱节的边缘地带,也容易让随迁子女染上恶习,甚至诱发犯罪行为。南宁市兴宁区检察院统计显示,2015年至今,辖区内随迁子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占受案总数的62.33%。这些因素为社会稳定制造了诸多不确定因素。

  留守儿童进了城,变成了随迁子女,貌似身份变了,但其生活成长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他们难以融入城市的现代生活,处于一种“半城市化”的生存状态。他们或许脱离了贫困的农村生活,但却将沦为城市贫民,依然是被遗弃、被损害的对象。

  从最开始的入学难到融入城市生活难,随迁子女问题在不断升级。这个群体越来越庞大,形势或将越来越严峻,并直接关系到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应该看到,并不是放开入学条件,让他们都尽可能有学上,就可以把问题解决了。如何让他们更健康地成长,获得更好的向上流动的发展机会和资源,打破阶层固化的魔咒,才是关键。

  改变随迁子女在城市的处境,不能仅依赖其中一部分孩子的个人勤奋,它需要整个社会机制的协同运作。政府要在政策上公平对待随迁子女,在教育、医疗等问题上保障他们的各项权利,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给随迁子女及其家庭造成的社会资源“屏蔽”。社会要积极介入随迁子女在融入城市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类问题,加强随迁子女与城市同龄人、学校交流和互动,改变对随迁子女的歧视、偏见以及排斥,加快他们在精神上融入社会的速度。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