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拥抱第四次工业革命 中国准备好了吗?
时间:2016-07-04 14:26:5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孟珂 

    自世界历史车轮在蒸汽机的轰鸣声中驶入现代社会,工业革命对于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国家竞争力的巨大冲击力一直为世界瞩目。行至今日,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3D打印等为代表的新技术登上了舞台。

    在过去一周,“第四次工业革命”由于2016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召开成为最具热度的话题之一。在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看来,这场全新革命已经到来,而中国将成为其中的领军者。

    回望历史,中国曾多次错失工业革命的契机,深感技术落后、创新不足之痛。正在经历转型的中国能否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

    弯道超车的机遇

    从调查问卷到大数据,从机器到人工智能,一场技术变革正在悄然发生。从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到“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新技术变革的趋势已经得到国家战略层面的布局。专家认为,主动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成为中国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是实现弯道超车的机遇。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在此次达沃斯论坛召开前就对媒体表示:“中国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军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周民良对海外网表示,尽管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概念以及是否到来还有待讨论,需进一步观察标志性技术会否得到大规模开发和应用,但各国对此的竞争已经展开。对于中国而言,需抓住这个机遇,在多个领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竞争力差距。

    事实上,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把握新工业革命契机不仅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愿景,更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论坛开幕式的致辞中多次提及中国的经济转型、新动能和传统动能的转换,并表示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孕育兴起,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历史性经济机遇。

    有企业家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恰恰与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相契合: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化、数据化特点将带来市场划分巨变,从而符合个性化消费需求,改变以往大工业模式下产品千篇一律的局面。

    科技创新的力量

    中国靠什么参与、甚至领跑新一轮工业革命?不少参会者及学者都提出了相同的观点:科技创新。

    前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认为,科技创新的意义日益凸显。“可能过去我们靠传统,靠人口红利,靠规模、速度发展,但这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于今天了。GDP有技术含量,才有竞争力,必须通过科技创新提高GDP的质量。”

    科技也将为总理在论坛致辞中强调的“着力培养新动能”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注入显著活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在接受海外网采访时表示,新动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是新技术,而传统动能也需要通过新技术来改造和提升。

    专家认为,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技术研发能力和技术推广体系等为抢占新一轮科技发展先机提供了良好条件。

    “如果中国还处于800美元的人均年收入水平,即便有外部的技术创新背景,中国对技术的反应和选择也会受限。”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在接受海外网采访时说,中国的经济发展使高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可能,在经济较发达省份尤为明显。

    克劳斯·施瓦布认为中国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领军者的一个重要判断即是“中国已在无人机、太阳能、超级计算机等新兴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参加达沃斯论坛的不少企业家也表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中国科技企业在核心技术、核心元器件方面与世界领先企业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在部分领域甚至没有“代差”。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在接受海外网采访时表示,中国有庞大的市场需求,许多领域的简政放权也将释放巨大活力。这都为新技术、新业态、新经济的出现和壮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此外,中国资本市场、创业环境的改善都被认为将助力科技和商业更紧密地结合,从而推动技术落地。

    领跑者的考验

    进入新一轮工业革命的领跑者队伍,中国的科技创新还需要做什么?从世界研发投入第二大国,到真正的创新大国、创新强国,中国要走的路还有多远?

    作为衡量创新驱动的重要指标,2015年中国研发总投入(R&D经费)占GDP的比例预计为2.1%,尚未实现“十二五”期间达到2.2%的目标。科技部部长万钢认为,这表明我国整体科技投入和经济发展规模不匹配,“十三五”要实现2.5%的目标任重道远。

    比增加投入更加重要的是,使投入转化为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将技术研发和市场力量的紧密结合至关重要。

    周民良对海外网强调,我国目前科技转化率较低,亟须通过科研体制改革加强产学研之间的横向联系。“技术开发可能是在高校等科研机构,但是技术应用需要企业来做。如果技术没有进入商业领域,就无法获得源源不断的投入和开发。”

    科技人才的不足也成为创新能力的一大桎梏。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在达沃斯论坛期间表示,我国需下大决心提高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供给。

    他同时强调,发展科技和教育都不能急于求成。“不能一旦重视起来,就好像明天就要怎么样。要抛弃短视和着急的思路。”

    对于企业而言,专家提醒,吸引科技人才不能仅仅依靠薪水,更重要的是拿出诱人的前景。

    陶氏化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利伟诚曾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有过这样的论断: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界定不能只有技术进步,它还要推动我们价值观的革命。它最重要的发展绝不是3D打印或物联网,而是这些先进技术能够造福全人类。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