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15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非遗传承要杜绝“曲高和寡”心态
时间:2016-06-12 13:59:03  来源:南方网  作者:张培国 

    刚刚度过传统佳节端午,我们又迎来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文化遗产根植于特定的人文和自然环境,与当地民众有着天然的历史、文化和情感联系。文化遗产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的特征,决定了它只有融入现代生活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在公众的需求中被更好传承。(6月12日新华社)

  非物质文化遗产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提起非遗,人们印象里往往会浮现出小众化、晦涩难懂等字眼,仿佛这些古老技艺本身非常人所能习,使人可望而不可及,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在一些传承者眼里,一些非遗文化也是“曲高和寡”之技,有着“阳春白雪”难以和“下里巴人”共分享之傲娇。此等不正确的互视加上环境的变迁和生活的变化,一些非遗文化正随着时代的进步淡出人们的视线。

  比如古琴,对于不少市民来说并不熟悉,似乎曲高和寡,难以亲近。也因为比较“小众”,一般其传承者演奏也都属于公益性表演,没法盈利。比如昆曲。很难有一种艺术像它这样曲高和寡却绵延百年而不衰。也很难有一种艺术像它这样,荣列世界非物质类文化遗产,却无狂喜过望,照旧以简单的形式平淡地生活。

  类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基本与此相仿,虽然说濒临失传大部分缘于非遗保护机构不健全、专项经费不配套、保护措施不同步、传人耐不住寂寞等原因。但也不能否认,其长时间保持的“曲高和寡”,使其不能走入现代市民生活,也是非遗文化没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非遗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是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保护非遗,便是保护我们的文化之根。让非遗文化走向大众,融入现代生活,既是非遗文化传承的内在需求,也是让公众了解参与保护非遗的必要路径。从这个意义上看今年的文化遗产日主题,具有重要意义。

  以笔者来看,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一方面要在各级政府“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方针的指引下,形成“政府指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的保护格局;另一方面,对于非遗传承者来讲,也要抛弃“曲高和寡”之心态,让非遗文化通俗的呈现在世人面前。

  一则,各级政府要让存放在档案室、博物馆或纪念地的非遗文化“走出去”“活起来”,让非遗文化与大众面对面,成为有温度、有生命的“教科书”。二则,要让那些懂非遗、懂技艺的专家学者与非遗传承人走进社区、走近百姓、走进剧场,将他们熟知的非遗故事讲给群众听,将他们所掌握的非遗技艺演给群众看,提高群众对非遗文化的知晓率和热爱度。三则,各级还可通过非遗文化进校园等活动的开展,对孩子们从小进行非遗文化教育和非遗文化技巧的普及培训,让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眼光,让文化遗产的传承拥抱青春的气息、拥有青春的活力。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