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景区最大承载量“红线”为何形同虚设
时间:2016-05-03 16:27:04  来源:南方网  作者:苑广阔 

    泰山观“人山”、西湖看“人海”、北京八达岭长城密密麻麻全是人……“五一”小长假,记者在北京、安徽、浙江、山东等地旅游景点采访发现,一些景区节假日多次超出游客最大承载量,一些景区接待游客量虽未超限,但游客反映拥挤不堪。(5月3日《大连日报》)

  旅游法明确规定,景区应当公布最大承载量,景区接待旅游者的数量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当旅游者数量可能达到景区最大承载量时景区要提前公告并及时采取疏导、分流等措施。但是“五一”小长假期间,记者的体验与旅游法的规定大相径庭,有些景区接待游客的人数超过了最大承载量的128%;有些景区名义上没有超过最大承载量,但是游客的旅游体验非常糟糕,让人怀疑这个最大承载量是否合理。而几乎所有的景区景点,无论游客拥堵到什么程度,都没有主动采取疏导和分流措施。

  国家法律的明确规定为何在现实中得不到执行?本来是为了保护景区生态环境,保障游客旅游体验和人身安全的景区最大承载量“红线”,为何屡屡被突破?答案说简单也很简单,说复杂又够复杂。说简单是因为在当前旅游收入仍旧主要依赖门票的前提下,景区接待的游客数量越多,收入就越丰厚,业绩就越好看,自然缺乏限客限流的动力,“靠假日挣够一年的钱”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国内景区经营管理者最真实的心态写照。

  但是这样一来,就给景区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并不利于景区的长远发展。与此同时,游客的旅游体验也非常糟糕,看山看水的旅游活动成了名符其实的“看人山观人海”,从长远来看,同样不利于国内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而一旦因为景区内过于拥堵造成踩踏、滞留等等事故,别说旅游了,游客连基本的人身安全都可能没有了保障。

  说复杂,是因为所谓的景区最大承载量,往往是由景区自己凭借经验估算出的一个结果,不但“误差”很大,而且在逐利心态下,景区也往往尽量往高里定,最终导致景区每逢节假日的实际接待人数远超景区真实的最大承载量。但是在上报旅游主管部门假日接待游客人数的时候,又尽量往少里说,这一多一少,可能就是每天游客接待量几万、十几万的差别。这就是为什么景区宣称自己接待的游客没有超过最大承载量,但是景区内仍旧人山人海,游客体验糟糕的原因。

  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是要在核定景区最大承载量时综合考虑空间、设施、生态、社会等因素,确保科学性和可信度,既要顾及景区利益,同时又不给景区留下“耍小聪明”的空间;二是尽快明确权责关系与问责机制,对“超载超限”景区进行处罚与问责,该摘星摘星,该停业整顿就停业整顿,以此来保障最大承载量等相关法律法规得到不打折扣的落实。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