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014年中国城市化优秀农民工获表彰
时间:2015-06-26 09:10:39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武凤珠 

  农民工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建设者,也是城市中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人的城市化”过程,正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工作为先行者与实践者,以自己的探索与努力,在实现地域转移、职业转换、身份转换的过程中,推动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基于此,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每年都会对“中国城市化优秀农民工”进行评选,表彰在平凡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的年度优秀农民工。

  4月30日,“第八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公布了“2014年中国城市化优秀农民工”名单,张东、陈立升、黄庆国、杨杨、黄江、史润东、贾中原、张玲燕等8位优秀农民工获表彰。中华两岸和平发展促进会主席、城市化委员会副主任赖文鑫先生,法国国家公务员培训中心培训发展部负责人丽娜·斯容女士为获奖农民工颁发了奖牌和荣誉证书。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就业促进会执行副会长、中国经社理事会理事张幼云女士作为特邀嘉宾主持了这一环节。

  张东——经历风雨,终见彩虹

  身份:五洲传播中心视点传播副总经理

  籍贯:安徽

  获奖理由:因为贫穷和父亲病重,张东年仅15岁便离开校园,承担起养家的责任。在建筑工地上,张东赚到了人生第一份不算丰厚的工资。波折的成长经历带给张东与众不同的人生阅历;对文字的热爱成为支撑张东前行的坚强动力。1994年,张东成为南方报业的一名普通记者。之后,文笔优异的张东历任广东《经济快报》主编、《法治日报·广东版》主编、南方都市报公共事务部主任等职,并于1998年创办了广州“出门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2年,张东根据自身经历写作的传记性作品《出门人》出版;目前,以该书为蓝本的电视连续剧正在筹拍。《出门人》记录了张东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也反映一代打工人、出门人的多彩生活和精神世界。

  点评:“出门”26年,从仅有初中学历的农村少年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文化人、企业家,张东的经历可以概括为“经历风雨,终见彩虹”。孤身闯荡的日子,肯定有数不清的艰难与坎坷,然而张东默默坚持、逐一克服,最终在城市站稳脚跟。身为传媒人,张东希望自己的经历可以影响更多人,他说:“如今的青年人已淡忘了对贫穷的记忆、对奋斗的执着,我想通过书或电视告诉年轻一代,如何秉承先行者的精神,为更加扎实地实现现代中国的中国梦而努力!”

  陈立升——以创业带动就业

  身份:北京月之冕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籍贯:广东

  获奖理由:年过不惑的陈立升,已经在北京奋斗了20多年。1992年,21岁的陈立升来到北京,先后从事过多种行业及不同岗位。2000年,他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北京月之冕工贸有限公司,成为公司总经理,实现了从一名普通农民工到民营企业家的“蜕变”。创业有艰辛也有收获,如今,陈立升的企业已经扩展至两家,向国家缴纳税收近300万元人民币,每年解决近50名员工的就业。谈到对城市化进程的贡献,陈立升认为经济贡献与公益价值同等重要:陈立升与他的企业热心社会公益事业,通过参与各种慈善活动和特定事业捐助回馈社会;他从创业之初便加入北京潮人商会,通过担任社会职务广泛参与公共事务,为推进城市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的企业先后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评为诚信单位,被彝人公益基金会评为爱心企业。

  点评:一个人创造50个就业岗位,陈立升不仅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且帮助更多人实现理想。虽然在城市中拥有了事业、取得了成绩,但是陈立升始终不忘自己的“根”。领奖时,他诚恳地说:“我是农民的孩子,一个实实在在的农民工。”——显现出在城市奋斗20多年没有磨灭掉的农村人特有的朴素气质、淳朴性格。

  黄庆国——从独闯京城到携手公益

  身份:北京黄氏田园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

  籍贯:安徽

  获奖理由:他曾经是怀揣500块独自闯京城的15岁少年。1992年,初中刚毕业的黄庆国离开家乡,独自来到梦寐以求的首都北京,开始了一个人的奋斗。初入社会时,他的第一份职业是在前门摆地摊。经过4年的初期积累,黄庆国终于有能力转战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在这个庞大城市挣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2000年以后,国家鼓励支持个体经营,人们对黄庆国的称呼从“黄先生”变成了“黄老板”。一直到2011年,近20年的劳碌奔忙终于看到成果,“北京黄氏田园贸易有限公司”成立,黄庆国成了人们口中的“黄董”。

  在坚守自己熟悉的服装领域的同时,黄庆国抓住了房地产蓬勃发展的机遇,将房地产与服装服饰作为企业两大主导项目。如今的“北京黄氏田园贸易有限公司”,已经拥有了“世纪城”等自己参与开发的地产项目,推出了德国著名男装MENSHARK等休闲品牌,并运用科学规范、灵活高效的管理方式,迅速建立起了零售商品的销售渠道。这场用近20年时间实现的“首都梦”,别人看到的或许是取得成就后的荣耀与光芒,而脚踏实地走过来的黄庆国却明白其中的艰辛与汗水。

  如今已经事业有成的黄庆国没有忘记家乡父老:他创办的“黄氏田园奖学金”每年向安徽庐江白山中学捐资10万元。此外,黄庆国还支持公司参与各种公益活动,每逢节假日,他都亲率员工去敬老院慰问老人,为老人送去关怀与温暖。

  点评:经过近20年的奋斗,黄庆国的“首都梦”终于实现。他一路走来,历尽艰辛,却愿意以感恩的心态回报社会,拿出自己的所得支持教育、携手公益。黄庆国的所作所为帮助了几千名心怀“城市梦”的农村孩子,他的奋斗历程也让更多怀揣梦想的农家子弟看到了前行的希望。

  杨杨——小幸福,大情怀

  身份:山东省德州市景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电焊工

  籍贯:山东

  获奖理由:现年25岁的杨杨出生在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滋镇张庙村,是一个从小就向往城市生活的的农家孩子。2006年中专毕业后,杨杨心怀对城市的美好想象,到上海做起了打字工作。城市生活有她年幼时想象过的精彩,也有她不曾想到的无奈。上海这座繁华都市并没有让她感受到充实与幸福,无法融入的漂泊感、强烈的孤独感使她最终决定离开。2013年,杨杨得知家乡景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的招聘信息后,与丈夫一同回到家乡,成为德州市经济开发区的普通工人。杨杨没有在上海实现的“城市梦”,在德州市经济开发区变成了现实。她与丈夫努力工作,家庭年收入近20万。2014年初,他们在德州经济开发区买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购置了一辆私家车,在这里扎下根,成了德州经济开发区的“新市民”。

  2014年7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莅临景津检查指导工作,杨杨有幸受到了总理的接见——这对于杨杨来说,是做梦都不敢想象的经历。在与总理拉家常的过程中,杨杨回忆起自己从农村孩子成长为“新市民”的经历,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变成了如今握在手中的幸福。作为追寻着自己的“城市梦”,在城市化浪潮中努力开辟美好生活的一分子,杨杨对自己所在的企业、生活的时代充满了感念,她说,自己将更加努力工作,用实际行动为社会贡献力量,相信明天更美好!

  点评:杨杨的感受代表了城市化浪潮中,凭借努力创造幸福生活的众多“新市民”的感受。在颁奖礼上,杨杨代表农民工群体表达了对时代、对政府的感恩,她说:“我代表我们公司2500名农民工,感谢政府给我们的关怀和支持,感谢公司给我们的帮助,我会更加努力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社会贡献一点力量。我相信,我们农民工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黄江——努力终有收获

  身份:武汉市武昌市政工程总公司工程科科员,二级市政、房建建造师

  籍贯:湖北

  获奖理由:他勤学向上,拥有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资格、建筑工程房建施工员资格、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等多种资格证书;他爱好广泛,曾获得市政质量管理、安全考核综合知识竞赛,工程测量比武——水准闭合测量,摄影比赛,篮球比赛等多个活动奖项;他乐于助人,拿到了“中国红十字会”急救员证、献血证等不同类别的证书——他就是来自四川的小伙子黄江。

  1989年11月,黄江出生在四川省凉山州的一户普通农家。2011年,黄江来到湖北武昌市政工程总公司,成为武昌市政体育路项目部施工班的一员。虽然工作在基层,但是黄江以踏实苦干的精神、积极认真的态度将工作做到了最好:在罗沙港沙湖港综合整治工程中,黄江每天最早到工地,晚上还要对工程进行逐项检查验收;他严把质量关,负责的罗沙港工程、天鹅湖周边雨污水及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等都得到了建设方和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可。工作之余,黄江不放弃任何一个提升自我、帮助他人的机会,他积极参加“3月5日雷锋纪念日”、“党员义务奉献日”等志愿者活动,并为残疾人、特困职工、孤寡老人、老红军、敬老院等弱势人群捐资捐物;来自农村的他一直关注农业发展,学习嫁接、大棚种植等农业技术,并挤出时间将了解到的农业政策、学习到的农业技术带回大凉山,尽自己所能为他人、为家乡父老提供帮助。在他的帮助下,家乡人民相继建起了蔬菜大棚,成立了农业合作社,并种出了长在空中的有机绿色西瓜……黄江说:“金钱固然重要,但帮助别人使我精神上更加充实。”

  点评:黄江自立自强、取得成绩不忘本的品质,代表了在城市化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农民工的品格;助人为乐的性格,也使得他在收获工作成绩的同时,得到了大家的肯定。颁奖仪式上,黄江骄傲地说:“我们虽然从农村出来,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并不比城市的孩子差。中国到目前为止农村人口占很大比重,所以要推动城市化建设,需要更多像我们这样的农家子弟通过自己的努力涌入城市。我希望,通过个人和政府的共同努力,突破城乡的二元结构,使社保可以联网、公积金可以互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为城市化进程做出更大贡献。”

  史润东——农民与歌手的“双重身份”

  身份:湖南省长沙县果园镇双河村农民歌手

  籍贯:湖南

  获奖理由:生于1966年的史润东,原本的身份是湖南省长沙县果园镇双河村的一名农民,却多次被评为长沙市、长沙县先进文艺工作者。文艺活动是史润东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曾与工友组建小型乐队,曾经成立田汉文化艺术团,还曾开办二胡、架子鼓、舞蹈等培训班,为农民工和农村孩子学习艺术提供平台。

  2011年,湖南省长沙县果园镇浔龙河成为全县新型城镇化试点。2012年,史润东牵头成立了浔龙河文化艺术团,多次带领团队“送文化”到学校、社区、敬老院,进行义务演出。史润东的文艺表演不仅当地群众喜闻乐见,而且受到了专业人士、台湾同胞的一致认可。2013年,史润东创作的节目《浔龙河颂》获得了长沙县原创节目一等奖和表演一等奖;2014年,他的原创节目《拦花轿》获得了市、县“欢乐潇湘”群众文化展演一等奖和长沙县原创节目一等奖,并代表长沙市参加湖南省“欢乐潇湘”群众文化展演,被评为优秀节目;他参与表演的《美丽的大脚》被湖南省贸促会邀请赴台湾进行文化交流,受到了台湾同胞的好评;他在常德市参加全省文化专干技能比赛时,表演的舞蹈《刘大娘笑呵呵》获得省级二等奖;由于在《拦花轿》中扮演媒婆的精彩表演,史润东被业内誉为“三湘第一媒婆”……今年,史润东又完成了3万多字的长沙弹词《浔龙河传奇》的创作,歌曲《家乡有条浔龙河》也将和公众见面——扎根乡土的文艺创作不仅丰富了家乡人的生活,更表现出了史润东对家乡、生活的热爱。

  点评:从农民到乡村艺术家,史润东的文艺活动、创作经历,代表着对生活充满热情、可以从琐碎的日常中提炼出激情的青壮年群体,他的文艺创作更是为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群体增添了一抹亮色。史润东的创作活动受到表彰,或许可以激励更多的农民工发挥所长,使城市更有活力、更加多彩。

  贾中原——“我有一颗越来越贴近劳工的心”

  身份:龙华新区青年尚学堂项目负责人

  籍贯:河南

  获奖理由:1986年,贾中原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2005年从大学辍学后,他跟随姐姐来到深圳,成为横岗某电线制造厂的一名普通物料员。2007年接触到公益机构“小小草工友家园”后,贾中原毅然加入其中。2009年起,贾中原先后加入劳工NGO和青年尚学堂,从事公益项目的运营工作。
公益不仅是贾中原的工作,更是贾中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工作之余,贾中原分别在东莞和深圳,以“乙肝携带者征人吃饭”发起者的身份参与“乙肝携带者权益倡导”公益活动,为弱势群体疾呼奔走。

  回顾自己与公益相伴的一路历程,贾中原说,“劳工NGO是我公益生涯的起点,也是我世界观、价值观重塑的地方”,“通过对劳工问题的不断涉入,我意识到我们的社会存在着诸多的不完美,也明白了自己前行的方向。”

  点评:公益生涯带给贾中原看待世界的不同视角,也使他拥有了更多机会帮助他人。然而谈及自己的所为时,贾中原却不认为自己取得了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唯一值得自豪的,是一路在坚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和一颗越来越贴近劳工的心。”——这种投身公益、乐于利他的热情,和坦然、质朴的品质所传播的正能量,或许才是城市化浪潮中这些来自农村的年轻人开创美好生活的最大资本。

  张玲燕——命运因公益而改变

  身份:深圳市萤火虫信息咨询中心总干事

  籍贯:湖北

  获奖理由:1984年出生在湖北省蕲春县的张玲燕,有过一段“身不由己”的经历。2000年,她从黄冈某中专电子专业毕业后,与全班同学一道被送入深圳宝安的一家电子厂“实习”——黄金的年龄,却日复一日地在流水线上劳作,薪水微薄,生活简单。巨大的落差使她的内心衍生出诸多委屈。2002年,张玲燕遇到了公益。在公益机构的“车载流动图书馆”中,张玲燕圆了“大学梦”。2004年,张玲燕成为深圳公益机构“小小草工友家园”的一名全职工作人员,正式投身公益事业。“小小草”是一个旨在丰富工友业余生活、宣传法律知识、培养外来务工者友爱互助的民间公益组织。在这里,张玲燕用勤奋坚持的态度面对每一件事。渐渐地,她从一个自卑、迷茫的小女孩变成了乐观、自信、能够独当一面的“女汉子”。
如今的张玲燕已成为“深圳萤火虫工友服务中心”的一员。在一程又一程的公益路上,张玲燕始终坚持着向善的初心,坚持着为千万普通工友服务的理念,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实现“自己”。

  点评:公益改变了张玲燕,张玲燕也在以自己的行动为公益贡献力量。张玲燕说,自己所做的“无非是我们认为最需要做的——‘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沉默的工友明白自身的价值,与大家一起在城市中努力寻找尊严”。 张玲燕代表着在城市化进程寻找自我价值的独特群体,更代表着新一代农村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