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一个在公益界行走的追梦农民工
时间:2014-08-06 20:03:05  来源:城市化网  作者:刘志祥  

编者按:

    刘志祥,一位普通的农民工,怀揣着公益的梦想,打造“草根之家”,创建“工之友”家园,践行公益事业,对提升工友的城市归属感、认同感,营造社会尊重、关爱农民工的良好氛围,促进农民工群体生存现状改善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他带给我们的是平凡的感动,更是对公益精神的最佳解读。2014年,刘志祥在第七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上被评为“中国城市化优秀农民工”。

一个农民工的公益梦想

    2006年,一个农民工怀揣着“心灵之约-蓝吧”工友俱乐部项目的建议书,做了人生发展方向的抉择,离职了酒店管理的高薪职位,走向了追寻公益梦想之路,走向了建设工友精神文化家园之路。

    而这一走,就是一直走到现在的持续追梦之旅。心灵之约,寓意一切交流从心灵沟通开始;吧,如同书吧、网吧、酒吧、清吧、咖啡吧等等心灵放松的休闲之地;蓝,更多的寓意着蓝领工人阶层,再就是蓝色本属于梦想之色,心灵轻松的蓝天之色。这个农民工在决心追梦的时候,给自己起了个理想之名——刘明。对“明”的理解是:明天、明白、明理、明确、光明。但求自己的生活能有这样的状态,做好自己。这就是来自湖南桃源的农村伢子刘志祥。

    最初1994年南下广东在工厂流水线工作时,当时的刘明没有感觉到乏味,而是对打工充满着好奇与期望。当发现流水线的工人一堆一堆的,起得很早,吃的不好,睡觉在集体宿舍,生活环境较为恶劣,模模糊糊地感觉这样工作下去总不是长久之计。后来就转到服务业,自以为工作会轻松一些,工资会高些,还会有更好的出路,说不定还有可能被哪个有实力有眼光的老板看上,就更有发展机会了。那时候,连会模仿着说广东话,也能证明自己有能力一些……但到做服务员做酒店经理的时候,理解的服务第一,顾客是上帝,眼睁睁地看着部分有钱人怎么奢华消费,看着几个服务生在笑容中等待或者接受着那些富人给予施舍一样的小费,当某个服务员在工作小小失误时就得给客人陪着笑脸,偶尔有些暴发户还会火暴三丈,更恶劣的对服务员拳脚相向,还有很多的打工小妹,若干原因选择了陪酒陪唱陪睡的生计,更是在某些变态的客人面前无任何的尊严可见……刘明思考了:难道这就是外来打工梦想群体需要面对的社会现实?

    看到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们,在肆意地践踏,在奢侈地消费,而默默地在底层工作的人们,却只能在工厂食堂吃着发霉的米煮出来的饭,只能下班后疲倦地拖着躯体回到宿舍,只能是因为无法去那些所谓的高档优雅的地方放松心情而凑在一起打牌赌钱,或者沉浸在电子赌博室,或者被当下的消费文化腐蚀心灵,麻木心灵,逐渐消失的劳动价值文化,却在让真正的劳动者自己看不起自己,这一切让刘明的心在痛。

    社会能多一点关注这个群体吗?辛勤的劳动者还能找回自身的价值吗?外来流动人员如何与目前暂住的城市生活幸福融入?不关注,长期在现在这样极端的物质文化腐蚀的环境下,会有所谓的那些素质提升吗?会有继续成长学习的机会吗?任由这个群体的发展,对社会的迷惑不理解,对社会的冷漠,对个人发展的不择手段,对邪恶的发财之路的偏斜,对劳动价值的彻底否定,这个群体的未来在哪里……

    2004年,刘明任职的酒店发生一起打架斗殴案件。一群到广东来寻找发财梦想的四川人,因为涉黄事件,和酒店里来自湖南的保安发生斗殴,结果两败俱伤,最后还成了刑事案件。为什么,都是来到广东为了梦想而漂泊来此的外来人员,最后却是如此的结局?一件一件耳闻目睹的事情,让刘明做出新的抉择。

    2005年,刘明拿出了自己的三万元,在鹤山市共和镇工业园区,银雨灯饰企业的附近租下了场地,买来了设备,开始以便宜收费维持俱乐部运营的模式创建了“心灵之约蓝吧”试验店,面对广大的工友开放。心灵之约蓝吧,工友俱乐部,给外来务工人员一个下班后健康休闲娱乐的地方,刘明开始在这个地方与工友群体一起探寻出路,探寻能改善目前打工生活现状的出路。

    这时候的刘明,还不知道自己想走什么路,还只是在随着自己的心灵,琢磨着做点什么。但也就是这样的第一次对于公益梦想朦胧的追求,让刘明进入了另一个人生抉择。

五年的“草根之家”公益践行

    2006年,在经过心灵之约蓝吧的实践过程中,刘明接触到了更多的社会组织关注农民工群体的相关事件。同时也通过网络发现了有相同梦想的人。“民工网”的张亚军老师,“新农门网”的肖克文老师,打工青年艺术团的孙恒老师,都在指引着一条走向关注农民工群体的路。但在此时,一个叫“草根之家”的网站,一个叫徐文财的普通农民工,更吸引了刘明的注意。因为在此时此刻,唯有“草根之家”喊出了一个关键的词语:我们。我们农民工的自助互助,自强不息精神,共同的家园,共同的梦想。

    2006年底,通过与徐文财的网上交流,相同的声音很多,但也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相互之间,好像都在各自为了这样的梦想而奋斗。2007年,在这一年,刘明做出了果断的抉择,毅然辞掉了高薪酒店管理职位,离开了奋斗10多年的广东,直奔杭州。刘明的目标很明确:把有相同梦想的两个出发点接合,在杭州,聚集共同力量,做好“草根之家”。

    经过草根团队四年时间的努力,“草根之家”已打造成为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公益机构,并塑造出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文化,为促进整个农民工群体生存现状改善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刘明也受到了各界的关注,获得了社会给予的各种荣誉:2010年,刘明受聘为浙江省首家工会新杭州人志愿者服务站事务管理志愿者,年底被评为“杭州市江干区十佳优秀志愿者”;同年成为共青团湖南省驻浙江团工委首批委员并任职宣传部长;2011年,刘明多年公益之路得到湖南省政府的肯定,被评为“湖南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工”,并得到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周强的亲切接见;2012年被评选为湖南省学雷锋优秀志愿者,被共青团中央评为全国优秀青年志愿者;2014年,在第七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上,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将刘明评为“中国城市化优秀农民工”。

创建“长沙工之友家园”

    2011年,在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周强接见时,周强书记提出,全社会需要帮助农民工群体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社会,并努力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营造全社会尊重、关爱农民工的良好氛围。而“丰富青年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构建青年农民工情感交流的家园”这句话也更明确了刘明返回家乡长沙继续公益梦想追求的方向。

    2011年9月,在做好杭州“草根之家”相关工作交接后,通过对长沙市外来人员密集区域社区的走访调研,刘明毅然选择了回到湖南开创公益追梦事业,组建长沙工友精神文化家园。10月,刘明用自己的两万元奖金,在长沙星沙工业园附近的泉塘社区租下场地,按照之前在杭州的工作手法,开始了草根之家长沙区的“长沙工之友家园”组建实践。

    起初的爱心助力是必不可少的。红网爱心家园、仁乐义工、湖南公益联盟、湖南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三农学会、湖南大学读者学会等大学生社团和志愿组织成为最初给予志愿支持的力量。而左邻右舍来自不同地方的外来务工创业人员也都加入到了支持工之友家园建设的爱心行动中。

    此外,在工之友家园发展初期,“长沙工之友家园”还得到了许多资金方面的支持。在浏阳志愿者队伍结缘的张好记,不但自己支持家园初期的房租费用,还将刘明安排在自己公司做兼职,解决了刘明个人的生活问题。杭州“草根之家”的团队伙伴也纷纷支持。

    就这样,在“长沙工之友家园”,互助交流平台逐渐在泉塘社区建立起来。到2013年为止,“长沙市工之友服务中心”正式成为湖南省首家源于工友自发创建的公益机构,长沙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首批扶持机构,长沙市民政局首批直接登记社会组织,长沙市文明办2013年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刘明持续两年的努力行动,再次有力地注入到了长沙这座城市的公益天地。

关注弱势群体,提升城市归属感

    “长沙工之友家园”建立至今,在关注工友的同时,农民工子女、流动妇女等弱势群体也成为“长沙工之友家园”关注的对象。

    柳彪,浏阳市永安镇人,今年13岁。父亲重病于2012年离开人世。后来,母亲带着柳彪来到星沙泉塘谋生。因为家庭变故,母亲患上了抑郁症,此外,还患有甲状腺肿瘤10多年,做过两次大手术,花费不少。得知柳彪的情况后,工之友的老师和志愿者主动帮助他,教他画画、唱歌,辅导他完成家庭作业……柳彪不仅在工之友学到了很多东西,学习成绩也有很大进步,并且在工之友家园,他感受到了这里叔叔阿姨发自内心的热情和关心。为了解决母子二人没有生活来源的问题,工之友的领导和义工还从四面八方筹集爱心款,一年多时间总共筹集近四万元。这让柳彪的学费、母亲的药费等等有了着落。

    由于柳彪的母亲患有精神抑郁症,她最担心的是,柳彪的学业是否能继续,若她不在人世,柳彪怎么读书,怎么成长?得知这个情况后,工之友的志愿者不定期去给她做思想工作,安慰她,开导她。现在,柳彪母亲情绪稳定了下来。她不仅能种菜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有时还能将多余的菜拿到菜场卖。工之友的志愿者纷纷前去购买,还发动周围的人去买,共同帮助这个困难的家庭。在工之友志愿者的爱心帮助下,柳彪母亲变得开朗起来,还经常来工之友陪着柳彪学习、唱歌、画画……

    这样的事情在“长沙工之友家园”还有很多很多。2013年,为了让更多人关注到流动妈妈这个群体,由“工之友家园”拍摄的《我是流妈》微电影迅速蹿红,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在农民工子女帮扶上,通过对接基金会谈项目合作,建立了儿童图书室,收集儿童专业书籍3000余册,举办主题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给需要资助的孩子做课后补习,开展夏令营活动等。2013年,“长沙工之友家园”工开展各类爱心活动12次。

    当城市中大多数人都在享受着温暖、幸福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些生活依然困苦的弱势群体,我们想让更多工友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提升他们在城市生活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现在固定的志愿者已有50多人,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将更好地为工友群体服务。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