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就业是城镇化的核心问题
时间:2015-03-20 15:48:22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肖金成 

cb7ee333b1e4fec5a656a124fe136532.jpg

肖金成: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专家委员

  对城镇化的认识,很多人还是把城镇化等同于城市建设。我认为,城镇化和城市建设是有联系的,但并不等同,如果等同了就又将是新一轮圈地运动、造城运动。有些人反对城镇化,主要原因也是反对圈地、反对造城,要清楚,圈地、造城不是城镇化,如果城市面积扩张很快,但城市常住人口没有增加,不能说城镇化水平提高了。城镇化是工业化拉动和农业现代化推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工业化以来,创造了很多就业岗位,仅仅靠城市的劳动力是不够的,需要农村劳动力来补充,从我国现实看来,农村劳动力成为工业化的主要来源。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也是有力的推动。农业机械化的推进,节约了农业劳动力,农业生产不再需要以前那样多的劳动力,不再需要“八亿农民搞饭吃”。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即使农村走出了大量劳动力,农业生产并没有受到很大影响,粮食连续十几年增产。

  现在,农业转移人口总数大约2.69亿人,假如这些人不进城,想象一下,我国的工业有现在的竞争力吗?这就是学者们经常说的人口红利。工业化给他们创造了就业岗位,给他们增加了收入。如果没有这些就业岗位,这2.69亿人,谁给他们钱?他们怎么能在城市生活下去?另外,设想一下,2.69亿人留在农村不出来,我们的农民能富裕吗?收入能比现在高吗?农村的房子能比现在好吗?或者,如果让这2.69亿人回到农村去,他们靠什么生活?靠农业收入能够富裕起来吗?所以,我们说,城镇化的目标是让农民富裕起来。这2.69亿人从农村走进城市,不依赖农地生活了,还能把城里挣的钱寄回农村,这样,我们的工业化才能向前推进,留在农村的农业专业户才能增加收入。过去农村用铁锹翻地,我大学毕业后最初几年,每年农忙的时候还要回农村,用铁锹翻地,现在不回去了,是因为用上了农业机械,不仅我不回去了,多数进城的农民工农忙时也不回去了。他们在城市有了就业岗位,无论是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这就是城镇化,所以说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这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也有人认为,没有给这些“农民工”提供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社会福利,没有解决户籍、社会保障等问题,这不是城镇化,我认为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农民从农村走出来,到城市或城镇找到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融入了城镇化的洪流。改革开放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只有18.7%,现在是53.7%,提高了35个百分点,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不可低估的。不可否认的是,这里面存在很大的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进城的“农民工”没有和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福利待遇和各种权益。这2.69亿尤其是没有解决城市户籍的“农民工”,和城市居民存在很大的区别。我认为,这是城镇化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所以,《全国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对于就近城镇化,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思路。现在,很多农民工离开了本乡本土,往往家属在农村,一个人在城市,很多人从悲天悯人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充满了人文关怀。尽管就近城镇化是个不错的思路,但是,农民进城,无论是就近还是远距离迁徙,最重要的是要有就业,要有工作,否则,无论远还是近,都是没有意义的。离家近一点,在本镇、本县、本市就业,对家人来说当然是好事。问题是,本镇、本县、本市有没有那么多的工作岗位,有没有就业是关键问题。如果没有工作岗位,没有就业,给他盖再好的房子,没有收入,即使让他白住,他能住得下去吗?所以,就地、就近城镇化的前提是产业。只有把产业发展起来,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农民才能在自己家的附近找到工作,收入才能提高。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和学者给农民设置了很好的路径,盖了很好的房子,期待解决农民就近城镇化问题。但没有就业,没有收入,他们是生活不好的。农民有自己的选择,那就是哪里有就业,就到哪里去,哪里收入高就到哪里去,无论离家有多远。有人说农民不理性,我说农民是非常理性的,倒是很多学者是不理性的。

  再看就地城镇化。很多人认为,给农民盖好房子让他们上楼就实现了城镇化,实际上完全不是。如果他们还是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无论建了多好的房子,都不能叫城镇化,他们也不能叫城市居民。城镇化一定是原来从事农业,现在进入城市或城镇从事二三产业。比如有人说,华西村是不是就地城镇化?我认为,华西村已经不是新农村,而是个新城镇,不要再把华西村当成农村,居住在那里的人也有一个由农村转入城镇的过程。

  我曾去广东增城县大敦村调研,据说这是个新农村的典型。常住人口11万左右,本地户籍人口只有七八千人,大量人口是外来“农民工”。我说,这不是新农村,而是新城市。

  因此,增加就业岗位,让劳动者在工厂上班或从事服务业,让他们的收入增加,才是推进城镇化的目的,这与住不住在楼房里没关系,不是非得住在整齐的高楼大厦上才算实现了城镇化。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