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增补全国重点镇 加速布局新型城镇化
时间:2013-09-04 11:46:10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向伟国 

    8月12日,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国土部、农业部、民政部、科技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全国重点镇增补调整工作的通知》,决定对2004年公布的全国重点镇进行增补调整。此举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加快重点小城镇建设,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的功能,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缘何要增补调整重点镇?
    2004年,我国正式启动全国重点镇建设。根据当年2月4日发布的名单,全国确定了1887个重点镇。当中,拥有重点镇数量最多的省份是四川,共有124个;广东作为全国城镇化率最高的区域之一,重点镇数量也名列前茅,共119个,包括有比较知名的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佛山市顺德区北镇、东莞市虎门镇、中山市小揽镇等。除四川以外,西部其他省份的重点镇则少得可怜。其中,陕西省仅有8个重点镇,是全国最少的省份,宁夏只有11个,青海只有12个,东北的重点镇也较少,吉林只有43个。
    据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司长赵晖介绍,我国的建制镇有17000多个,人口超过10万人的仅有56个,且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江重要产业带等经济发达地区。大部分的小城镇很小,1/3的小城镇人口不到5000人,发展速度很慢。我国小城镇人口占整个城镇人口的比重最高时也仅仅为27%,远远落后于美国和德国这些欧美国家。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云昌认为,我国区域发展差异较大,东部、中部、西部的小城镇发展非常不均衡。在东部沿海的一些发达地区,还出现了特大镇,它们无论是经济规模、人口规模还是社会管理能力都超出了传统意义的小城镇。此外,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战略的实施,这些地区小城镇所承担的功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对重点小城镇进行重新界定。
    全国重点镇在集聚人口、扩大就业、带动农村地区发展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不少镇已经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但总的来看,全国重点镇的数量偏少,一些镇出现了撤并调整,一些镇发展比较滞后,还有一批未列入全国重点镇范围的镇发展迅速,已成为实际工作中的扶持重点。按照推进新型城镇化对小城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增补调整全国重点镇十分必要。
    因此,通知提出全国重点镇区位优势明显、产业人口集聚能力较强,是县(市)域中心和副中心,在县(市)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核心的作用。通过增补调整确定一批全国重点镇,支持加快发展,可以为全国的小城镇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示范;有利于增加投资需求和拉动内需增长,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有利于有效转移农村人口和缓解大中城市压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利于增强服务城市和辐射农村的功能,推动地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全国重点镇需具备什么条件?
    根据通知要求,同时符合以下6个条件的建制镇,可作为全国重点镇的推荐对象。
    条件1:人口达到一定规模。镇区常住人口达到一定规模,或镇区常住人口占县域总人口超过一定比重,吸纳县域新增城镇人口能力较强。
    条件2:区位优势明显。区位优势明显,地理位置优越,对外交通便捷,已明确列为县域优先发展小城镇,有较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有高等级公路直接连接。
    条件3:经济发展潜力大。经济基础与市场机制良好,主导产业特色明显,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符合集约节约、绿色低碳和循环经济理念,产业发展无明显土地、水资源、环境容量等方面制约。
    条件4:服务功能较完善。镇区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能为周边乡镇提供水平较高的教育、医疗、交通、文体等公共服务,镇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稳步延伸。
    条件5:规划管理水平较高。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衔接且符合实际。有强有力的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及稳定的技术和管理队伍,确保各类规划实施落地。镇容镇貌整洁,建设富有特色。镇领导班子改革意识强,勇于探索和实践。
    条件6: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应用符合自身特点及环保节能要求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提高小城镇总体生活品质、完善服务功能为目标开展科技创新探索,为小城镇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重点镇前景如何?
    此次通知明确提出了增补调整全国重点镇的工作目标:使每个县(市)至少有1个重点发展的建制镇列入全国重点镇。将全国重点镇作为今后各地各有关部门扶持小城镇发展的优先支持对象,将其发展成为既能承接城市产业转移、缓解城市压力,又能服务支持农村、增强农村活力的小城镇建设示范。
    有专家指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户籍改革是其中的核心改革内容,未来与大城市比,重点镇落户的准入门槛低,生活成本、居住成本和社会成本也相应较低。重点镇极有可能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样板,这取决于未来各项政策能否落实。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样本,小城镇的改革阻力和难度都会比较小,未来可能会有一系列的政策倾斜,不仅包括户籍改革,还可能包括土地流转、住房建设、公共设施等多方面领域。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专家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教授认为,新型城镇化应以发展大中城市为主,因为大中城市的二、三产业更能为农业人口提供足够的就业,并且有利于土地集中使用、环境治理与保护耕地。目前我国许多大中城市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以现有的城市人口密度,完全有能力吸纳更多的农业转移人口,而无需挤占太多的耕地。不管我们现在对小城市采取多少倾斜政策,事实上一些小城镇确实正在萎缩。因此不能笼统地喊发展小城镇,正确的方式应该是以大城市为主、中等城市为辅、小城镇占较小比重。住建部等七部委发文重点发展部分优势城镇,可以避免小城镇遍地开花造成资源和耕地的浪费。
    对于通过典型示范推动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也有专家存在疑虑。据城市化委员会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表示,通过行政手段为一些小城镇配置资源,无疑将给这些小城镇的发展带来好处,但行政干预的另一个结果是优势资源向部分地区过分集中。我国城市化经验表明,不同城镇的行政级别各不相同,因此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省会城市和地方市、县之间资源供给和需求出现不平衡现象。此外,能够同时符合全国重点镇推荐要求的小城镇显然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再冠一个全国重点镇的行政称号有点多此一举,另一方面也会进一步拉大与其他小城镇的差距,有违公平原则。
    通知同时要求“坚持有重点地发展”,即通过全国重点镇增补调整工作,落实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的战略,部署实施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将县域中心、副中心等优先发展的重点镇纳入全国重点镇范围,防止不切实际的低水平分散建设。在新型城镇化的浪潮中,加强重点镇建设无疑是释放城镇化加速布局的重要信号。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荣誉顾问邹德慈认为:鼓励重点镇有所发展,能抑制目前大城市流入更多的人口,减少大城市的压力。这一政策是好的,就要看重点实施的效果,因为镇与镇之间差别很大,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