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欧美巨鳄觊觎我国绿色商机
时间:2011-11-22 14:05:14  来源:城市化网  作者:顾晴 

7f9ded8795a1531d23e0041cc613ea6a.jpg

    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中国政府的这一承诺,无疑给在资金及研发技术占巨大优势的跨国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商机。研发、生产“绿色产品”,打造低碳经济,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新的竞争领域。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负责人何曼青表示,国外企业早已经看好“低碳中国”的巨大商机,很多跨国公司已经开始行动了。

城市化转型 中国迎来绿色产业黄金期

    巨大的能源消耗成为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中国不能承受之重,同时也使中国面临着国际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巨大压力以及国内能源资源保障和区域环境容量的制约。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低碳发展道路,成为中国城市化的不二选择。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秉仁表示,城市化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推动力,是“十二五”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的发展战略,推进城市化就是要推进健康的城市化,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推进绿色的城市化。

    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被誉为“气候经济学之父”的尼古拉斯·斯特恩直言:“中国是世界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体,中国的发展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都将占据这些进程的核心位置;中国的低碳发展对于中国的未来乃至于整个世界都是至关重要的。”

    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将节能环保等七个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培育。“十二五”规划则明确了发展绿色经济的政策取向,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这预示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与商业机会。”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副董事长陈津恩预测,“十二五”期间及未来十年内,中国的节能环保产业预计将保持15%—20%的增长率,这将是绿色产业与绿色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商务部产业损坏调查局局长杨益分析认为,首先,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前景比较广阔,中国目前的能耗强度和能源效率都明显偏低,实现节能减排的余地比较大。第二,低碳经济发展的成本比较低,中国能源需求增长,符合减排节能的余地比较大,条件项目比较多,而且规模经济的效应也在显现,会带来双赢的局面。第三,国际合作的潜力比较大,在国际高度重视低碳技术合作,发达国家承诺要向发展中国家大规模转让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合作潜力巨大。第四,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利用外资,鼓励发展低碳经济。这些都为跨国公司提供了投资中国新能源产业更多的机会。

    9月16日,在大连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丹麦跨国工业企业丹佛斯集团主席雍根·克劳森说,中国人日益增强的绿色发展意识让他感到震撼。这位在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79家工厂以及110个销售公司、2010年销售额达56亿美元的跨国企业家,已经记不清来中国多少次了,他喜欢和中国各方面人士打交道,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寻找可能的商机。

    克劳森说,他研究了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发现节能减排、绿色发展被放在特别优先的位置。节能减排是他最关心的词汇,因为他的企业主要提供用于余热供暖、食品冷链等的技术和设备,与环保和清洁能源发展密切相关,在丹麦的绿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两个月前我来中国,接触了很多市长,发现他们非常忙碌。要落实‘十二五’规划,有许多事情要做,他们急于要办的事情之一,就是降低能源、资源消耗。中国的‘十二五’规划意味着巨大的商机。”

秣马厉兵  抢占中国“绿色商机”

    “在全球加强低碳技术创新、努力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形势下,企业的竞争力将面临新的挑战,企业家前瞻性的措施将捕捉巨大的商机。”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低碳能源实验室主任、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建坤认为,低碳经济的转型将改变企业的相对成本、相对价格、需求结构和生产结构,进而改变企业的相对竞争力。企业对低碳经济转型的反应速度和应对能力将影响其自身在若干年后的生存和兴衰。

    他表示,发达国家的大企业已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应对气候变化对本行业影响的重要性和严重性,并力图在对本行业产生显著影响之前采取前瞻性的有效应对措施,通过行动来赢得信誉和竞争优势,提升品牌形象,超越其竞争对手。

    “很多跨国公司已经在这样做了。”何曼青说:“发展低碳经济对于跨国公司来说不仅仅是意味着一种成本,更多的是一种机遇,跨国公司在这方面有优势。总体来说,跨国公司在低碳经济、低碳竞争力方面比中国企业具有明显优势。”

    自1872年向中国出口了第一台指针式电报机以来,西门子“从未离开过中国市场”。不过如今西门子在中国市场上瞄准的是庞大的绿色节能商机。西门子的业务范围遍及工业、能源、医疗、基础设施和城市等领域。西门子股份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西门子基础设施和城市业务领域首席执行官博乐仁说,人口众多、经济高速发展、能源消耗巨大的中国,正是擅长提高能源效率的西门子绝佳的舞台。

    今年6月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率团出访德国期间,西门子公司与中国发改委签署了一项谅解备忘录,双方将进行包括节能、智能输电、碳捕获技术和可持续交通系统等多个领域的绿色技术开发。西门子还承诺与中国在技术创新领域开展合作,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研发新技术。博乐仁说,今年新的战略合作协议是对1985年签署的备忘录的延续,为了更好地迎合中国“十二五”的发展需求,以及深化更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我们特别留意到,中国今年公布的‘十二五’规划中,绿色发展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西门子很乐意与中国合作,生产针对中国市场特殊需求的产品,西门子可以做中国‘十二五’规划完美的合作伙伴。”
韩华集团是一家世界500强企业,近年来将经营重点转向低碳绿色经营,积极推进节能与新能源项目,已减排二氧化碳180.6万吨。“韩华希望有机会为中国的环保和太阳能事业贡献我们的经验,与中国企业积极合作开展低碳绿色新城市开发、物流开发等项目。”韩华集团中国总部首席副总裁咸泰泳站在外企的角度对中国的绿色商机充满期待。

    苏伊士集团、施耐德电气集团等跨国企业转型步伐也很迅猛。苏伊士集团以能源、环保两大业务为主业,一年盈利额达1000亿欧元;施耐德电气集团对业务进行全新定位,将企业打造为“全球能源管理专家”,专业提供覆盖包括配电、楼宇、工业、IT、智能终端等能源管理服务。

    其实,跨国公司在中国低碳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在上海世博会就已经显现。世博会上,诸多大型跨国企业纷纷以最新低碳技术“亮剑”中国。有着多年世博会赞助经验的通用汽车,凭借其在节能环保方面的终端技术,对2030年城市移动系统的愿景——零排放,零交通事故,远离对石油的依赖,远离交通阻塞,成为世博会上的一个亮点。在化工领域始终致力可持续发展的陶氏化学公司,为美国馆和其他世博建设项目提供了环保型产品及解决方案。陶氏DOWTHERMTMSR-1载冷液用于中国馆和演艺中心的蓄冰空调系统,该系统利用电网低谷电开机蓄冷,在用电高峰时段释放冷量,从而降低能源消耗。西门子的全资子公司欧司朗提供的15万多只节能LED灯,以环保方式照亮园区的展馆和道路,它们的耗电量比传统白炽灯低80%……

    分析人士认为,跨国巨头之所以钟情上海世博会,除看好其带来的巨大商机外,更因为全球经济危机中中国市场一枝独秀的表现及中国政府在打造低碳经济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奠定了他们投资中国、深耕市场的决心。

中国企业在行动

    专家指出,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可谓是内涵极为丰富,几乎涉及了各个领域。

    “可喜的是,目前我国已有一大批企业开始制定并实施低碳战略和行动计划,抓住机遇,打造未来的竞争优势。在新一轮以低碳能源技术为标志的技术创新和竞争中,我国比过去具有更多的有利条件。”何建坤说,在传统技术领域,我国和发达国家差距较大,需要通过引进、吸收、消化和再创新来发展。但在新能源技术领域,很多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同步开展研发,而且我国当前在研发投入、科研人员的水平和研发条件上均有了很大提高,在很多研究领域已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且我国制造业比较发达,新技术一旦成熟,产业化发展的速度快、成本低,具有相对竞争优势。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能源与气候变化项目主任陈冬梅女士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她说,中国企业并不落后于世界低碳转型的大趋势,中国企业的很多做法在全球同行都有领先性。

    比如通信行业的中移动,通信网络规模位列全球第一,网络建设需要众多设备采购,通过实施与其主要设备供应商签订“绿色行动计划”的战略合作,与供应商共同开展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再比如家电行业的格力电器,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和生产的绿色改进,并通过低碳发展战略提升了品牌美誉度,带动业绩增长。

    在绿色建筑领域,一直致力于绿色建筑、绿色建造技术研发的万科,在不断推动上下游产业链的绿色升级;另外一家绿色地产商——招商地产,一直致力于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同时将绿色设计贯穿于招商地产项目策划及设计的各阶段。

    绿色金融领域,作为政策性银行的国家开发银行,一直通过其绿色信贷大力支持中国节能减排、新能源发展。作为中国首家加入赤道原则的银行,兴业银行一直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开发出了很多为节能减排服务的绿色金融服务模式。

    记者了解到,很多企业看中“低碳产品”这块宝地,有的甚至就是“低碳起家”。北京清华阳光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市场营销中心副总监于志会说:“公司从成立起就致力于研发生产太阳能产品,不仅因为国家倡导节能减排,也是因为太阳能产品使用成本低,消费者易于接受,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不可否认,自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之后,一夜间企业届言必称“低碳”,低碳观念的深入人心,低碳产业显示出的勃勃生机,低碳市场的巨大商机,已被中国企业敏锐地捕捉到。但也有企业茫然于如何在实践中与之对接。

    陈冬梅女士也指出,由于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中国企业近几年对于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和实施力度显著加强。但中国企业在意识和能力建设方面还不够充分。   

    她举例说,从全球来看,供应链的减排已成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大趋势。比如沃尔玛要求大量中国公司在内的供应商接受其能耗审计,200家供应商需要在2012年达到20%的节能目标。可口可乐、惠普均已将绿色标准贯通于其供应链上下游。作为全球供应链的一部分,中国的企业一直为世界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其必然受到供应链减排的要求。这将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极大的挑战,越早实施低碳发展战略,将获得越大的发展机遇。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