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两会”聚焦:“十二五”给力城市化
时间:2011-03-21 11:02:48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顾晴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我国城镇化率提出了明确要求:“十二五”期间,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城镇化率从目前的47.5%提高到51.5%。同时,总理还提出,将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提升民众消费、建设内需社会、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些都意味着“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城镇化不仅仅关注推进速度,还将从给力民众幸福指数等方面提高运行质量,让经济增长的利益更多地惠及普通百姓。

焦点1:十二五我国城镇化率从47.5%提高到51.5%

[报告回放]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城镇化率从47.5%提高到51.5%,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

[各方声音]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强:“十二五”规划提出城镇化率从47.5%提高到51.5%,意义在那儿呢?就是一个几千年以农村人口为主体的社会,到“十二五”末城市人口变成中国人民的主体了。这个进步意义在于我们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因为城市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农村。从数据上看,城市人均消费支出是农村的3倍。一般来说,城镇人口每增长1%,全国人民总需求增长1.2%,带动整个GDP0.4个百分点,可见,推进城市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家发展的要求、现代化的要求。总理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什么叫中国特色呢?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面积大,地区间也很不平衡,所以中国的城镇化绝不是一条道路,包括大城市、城市群、城市带、中小城市、城镇,是整个体系的思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推进城镇化有几个大的问题需要判断,一是城镇化对发展方式转变究竟作用何在,大家在这个问题上还缺少一些基本的共识,应把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全局结合起来;二是推进城镇化要从实际出发,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避免两种倾向,“城市化大跃进”和“先搞工业化后搞城市化”;三是要做到统筹安排,比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安排。城镇化水平提高,是扩大内需的一个大战略,是转变经济结构的一个大战略,是实现公平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大战略。

全国政协委员李国祥: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直接消费可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可带动10万元的建设投资。值得注意的是,规划纲要草案同时提出,城镇化率需要稳妥地推进,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这实际上也是根据近年来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提出的,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大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交通、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中小城市由于难以吸引人才和资金,发展速度缓慢,城镇化过程中也加剧了地区的不平衡。

焦点2:节能环保

[报告回放]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继续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大力开展工业节能,推广节能技术,运用节能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投入,积极推进新建建筑节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低碳城市试点。

[各方声音]

民建中央:我国应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鼓励应用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一方面可以提高建筑质量和居住舒适度;另一方面还可以将各类工业固体废物“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环境、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在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方面,应促进新建建筑全面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既有建筑,应开展节能改造工作。内容可包括加强遮阳、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条件和太阳能、照明改用节能灯管、减小门窗玻璃面积或改用中空玻璃等新型玻璃、限温启用空调等。此外,还应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工作激励和处罚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做好完善监督监管制度上,政府要有对企业时时监控的管理机制,对企业实施联网管理,及时掌控数据,尤其是对高污染、食品加工等敏感企业做到数据的备案、备查。同时企业要配合好政府工作,做好企业的社会责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全国人大代表、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十二五”是国家节能减排的关键年,走能源替代之路,尤其是发展新能源,以支撑可持续发展是必由之路,但亟需防范新产业发展漏洞和风险,政府应该做到标准规范先行。

焦点3:居民收入

[报告回放]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各方声音]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辜胜阻:政府工作报告中,提高两个“比重”、实现两个“同步”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一是提出未来5年,要实现“两个同步”,在过去10至15年中,这两方面的发展是非常不同步的。如果说政府财政收入跨了两大步,GDP是一大步,那么居民收入应该说是小半步。二是要提高两个“比重”,这将成为“十二五”最难的攻坚战。因为这涉及到调整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怎么解决这种贫富差距,实现国民共富,特别是让老百姓先富起来,这是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让我们成功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关键。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研究一室主任孙群义:总理说让更多的人民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现在差距比较大的主要是资产,房子、股票这些影响比较大。如果光靠工资分配的调剂,收入差距还是小不了。所以工资内收入主要是调控关系,整体增加水平。重要的着力点应该是工资外,资本性收入这一块。总理的报告延续了过去的调控方针政策,关键是看后面,是不是有一些新的具体调控措施,调控的力度是不是到位,执行过程中会不会走样。所以,总理讲的要让国民过有尊严的生活,过上体面的生活,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保证基本收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十二五”期间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要有相关的约束性指标。应把“两个同步”具体化,确保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增长不低于8%;劳动报酬年均增长不应低于10%作为约束性指标。设置有效地缓解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约束性指标。目前,城乡居民名义收入差距是3.3:1左右,建议到“十二五”时期末控制在3:1左右。

焦点4:保障房

[报告回放]十二五,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今年要再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共1000万套。

[各方声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城建董事长于炼:今年全国新增1000万套保障房,需要资金达1.3万亿元,但目前资金来源只有中央财政拨款1000亿至1300亿元;地方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的10%,假如足额到位最多也就1350亿元;以及动用有限的住房公积金增值净收益。从长远看仍然是要走产业化道路。这样保障房非但不会成为财政负担,还会成为金融机构争抢的对象。城市都有公共交通公司,为什么不能有一个公共住房公司呢? 只要走产业化,保障房的资金不是问题。此外,对于保障房的分配标准,以收入为标准的方向毫无疑问是对的,但实际操作困难很大。因此,建议还是应该以有房没房为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建设保障房要明确工作重点,主要是廉租房、公租房和棚户区的改造,不能把重点放到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上。搞经济适用房,将来会有很多遗留问题。保障房建设需要多方筹措资金,银行的信贷资金是一个来源。现在银行需要和地方政府、有关方面,包括和房地产开发商共同来研究一个合理的、有效的保障房建设的资金供应方式。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杨团:温总理在报告中提到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要达到20%左右这样的要求,从具体实施上来看,单纯从面积上来讲是完全可以达到的。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不仅仅是面积覆盖,分配才是真正的大问题。此前保障房的分配中出现的不合理使用保障房的状况,政府应该提起重视,让真正需要保障性住房的人享受这个优惠政策。

焦点5:农民进城

[报告回放]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对暂不具备落户条件的农民工,要解决好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赁、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要充分尊重农民在进城和留乡问题上的自主选择权,切实保护农民承包地、宅基地等合法权益。

[各方声音]

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徐祥临:这是近几年中央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必然结果。农民应该是一种职业而不是一种身份。报告把这种共识变成一种政策,是顺乎民心的决策。从国家角度算宏观大账,这种做法有利于社会稳定,能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

清华大学教授秦晖:中国最近几年一直在推动城镇化建设、让农民进城,关键一点在于用什么样的手段,把农民留在城里。只有让农民在城里能够充分就业,才能安家。但是中国现实问题是,很多农民在大城市打工,大多数人把钱带回到老家,把家安在了遥远的农村。因为很多农民认为,他(她)们打工的收入,还不足以支撑他们在大城市里安家。同时,农民真的想进城,现行的医疗、保险等保障措施,都需要完备。
 

全国政协委员、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林:中国城市化进程如果不能解决农民工的问题,是做不好的。要提高城镇化的运行质量,就要解决农民工的问题,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农民工目前成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当中最失落的一个阶层,城镇化的好处享受不到,很多人从农村出来以后地也没有了。所以,首先要解决农民工流动当中的身份问题,能享受保险、得到与市民同等的待遇。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