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的城市化 让世界更美好
时间:2010-05-31 15:37:34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顾晴 

【活动主题】“中国的城市化  让世界更美好——和谐·宜居·生态”大型签名建言活动暨世博主题大讲坛启动仪式
【活动时间】 2010年5月15日9:00—17:00
【活动地点】 中国·上海
【主办单位】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 上海市太平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会    上海敏元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东航旅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世博集团上海广告公司    城市化网
【媒体支持】 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人民网、东方网、解放报、文汇报、新闻晚报、晨报、东方电视台、世博杂志/网、城市化网、城市化杂志、搜狐     网、新浪网、腾讯网等
【出席嘉宾】 李秉仁   胡伟   黄耀诚   刘仪舜   大卫·格林伯格   李津逵
【主 持 人】 胥和生: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
                          顾   晴: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秘书处、城市化杂志执行副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世博主题大讲坛组委会副主席胡伟教授致欢迎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秉仁宣布“中国的城市化让世界更美好——和谐·宜居·生态”大型签名建言活动正式启动。上海世博事务协调局顾问、前副局长黄耀诚宣读了《倡议书》。启动仪式上,领导嘉宾共同为大型签名建言条幅揭幕,并带头签名建言。随后,活动现场所有嘉宾踊跃加入到这一活动中来,将活动现场气氛推到高潮。

据悉,此次大型签名建言活动,旨在通过签名、建言的形式,激发世界和中国各族人民倡导低碳环保经济发展理念、建设环境宜居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参与热情,营造中国城市化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引起媒体和社会公众对签名活动及活动主办方的普遍关注。

签名建言活动除了在上海举办外,将走出世博会、走出上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从今年5月15日开始一直持续到11月26日,每个月发布一次签名统计数据,汇总相关城市化进程的建议,并举行相关论坛活动。

在首期世博主题大讲坛上,国家财政部国有资产管理局原局长、第九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国有资产法》起草工作组组长、中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仪舜,美国知名生态建筑和城市设计专家大卫·格林伯格,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理事、城市经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李津逵分别就“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投资机遇与挑战”、“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低碳城市规划的挑战”、“跨越百年的两次城市化”等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热点问题作了主题演讲,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城市化思想盛宴!大讲坛上,主讲嘉宾与与会者展开了充分的交流互动,这让大讲坛气氛活跃而又热烈。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所胥和生所长出席并主持了启动仪式。

李秉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在上海世博会举办之际,我们来到上海参观考察世博会,体验世博之旅,领略世博风情,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我们为之骄傲、我们为之自豪。“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深刻理解上海世博会这一主题的内涵,对于我们推进中国的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促进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作为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在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发展,世界关注!中国的城市化,世界关注!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人口司于2010年3月25日在纽约总部发布的《世界城市化展望2009年修正报告》指出: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980年的19%跃升至2010年的47%,预计至2025年将达到59%。目前全球超过50万人口的城市中,有四分之一都在中国。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的城市化已经成为21世纪全球瞩目的焦点。低碳现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低碳的上海世博会已经成为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的重要标志之一。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中国的城市化  让世界更美好——和谐·宜居·生态大型签名建言活动” 启动仪式,就是让我们关注低碳发展、关注低碳城市、关注低碳城市化。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简称:城市化委员会)自2007年底组建以来,以“让中国的城市化造福全人类”为宗旨,以“为中国的城市化提供智力支持”为使命,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指导下,联合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学术团体、规划设计单位、各行业企业、金融机构和相关新闻媒体,将城市化委员会打造成为城市化研究领域的一流的研究组织、一流的服务机构、一流的互动平台为奋斗目标,开拓性地展开各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天的论坛将由城市化委员会的中外专家学者为我们贡献他们的真知灼见。我真诚地希望继续得到各界朋友的支持和帮助,使我们的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感谢朋友们出席今天的活动。谢谢大家!

胡 伟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

上海交通大学世博主题大讲坛组委会副主席 

尊敬的李秉仁总经济师、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期盼已久的世博会如期召开。为了动员和组织更多的城市经济、规划、建设和发展领域的专家、学者,以世博为契机,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世博会的精神和精髓,进一步参与奉献中国的城市现代化进程,由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中心、上海市太平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会等机构共同发起的“中国的城市化   让世界更美好”大型签名建言活动暨世博主题大讲坛今天正式启动!

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但城市如何才能够让生活更美好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上海一个很有名的新生代作家在一次演讲当中曾经语出惊人:城市让生活更糟糕。他的意思是:城市化进程在给人们带来无限美好的希望和优良生活的同时,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如何来兴利除弊,让城市化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的生活,这的确需要研究。

可以看到,世博会的召开为上海的城市发展注入了非常大的活力,推动了上海的城市发展进程,我想至少加速了十年的进程。这其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探讨。

比如上海的地铁长度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但很多换乘不是特别方便。而东京可以做到在同一个平台上换乘,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

再比如说上海的城市发展非常快,高楼大厦被看作城市发展的一种地标,上海现在高层建筑有6千多幢,正在建设的还有6千多幢,规划建设的依然有6千多幢,如果近2万幢的高层建筑矗立在上海这么一块土地上,那我们面临的可能是一个钢筋水泥的城市。现在进入到后现代主义时期,很多城市已经不追求高楼大厦了,我们如何能够进入到一个新的理念中,如何使上海的城市规划更好,这也是需要我们探讨的。

我讲这些不是否定上海城市发展的巨大成就,上海城市发展成就的巨大怎么说都不为过,我们只是要借助世博大讲坛,在充分领略城市发展魅力和好处的时候,去反思如何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发展。

世博大讲坛以构筑城市发展、创新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为目标,旨在通过国内外的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等领域专家名家的高端讲座来发挥世博会的教育功能,通过世博会来传递发展领域新的思想、理念、新的科技、新的材料等,以未来城市发展趋势的解析和掌握,引发政府领导、投资机构、民营企业对中国未来城市发展更多、更好、更科学的思考,为城市政府、公共投资方向选择决策,各类企业和民间投资机构把握新的投资机会。

大讲坛还将围绕5大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展开,嘉宾演讲内容将涉及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相关政策和法规、行业发展状况特点与趋势、投资热点与机会、发展机遇与挑战、国内外经典案例等多方面的内容来展开。
预祝今天的世博大讲坛启动仪式和今后的各项议程能够顺利开展,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快速城市化的投资机遇与挑战

刘仪舜

财政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原司长

第九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国有资产法》起草工作组组长

中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国家开发银行装备制造业投资顾问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我的发言题目是“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投资机遇与挑战”,主要就三个问题与大家讨论。

一、加速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伟大战略意义

为促进中国城乡统筹和谐发展,推进城乡二元体制改革,推动绿色环保、节能低碳城镇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合土地资源,发展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农业,逐步将8亿农民变成富裕群体,拉动内需,将中国建成头等社会主义富强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共中央十七大的伟大战略决策。

城乡二元体制的变革是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之后最具根本性的改革中国计划经济体制有两个重要的基本条件,一是产权不明和政企不分的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二是城市与农村分割、限制城乡生产要素流通的二元体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要从计划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两个体制问题,否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难以建立,也不可能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期

2008年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发布了《中国城市化率现状调查报告》,首先按中国非农业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统计并公布了2006年中国的城市化率,2009年底又完成了《2007年中国城市化率调查报告》,详细分析了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化发展现状。1949年我国城市化率为17.43%,由于三年自然灾害1964年城市化率降到16.56%,后来由于十年文革到1975年城市化率下降到15.45%,此后逐步增长进入平稳发展期,至1999年达到了25.51%,20年间平均每年保持了0.5%的增长。从2000至2006年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从26.08%增长到32.53%,七年增加了七个百分点,2007年达到32.93%,进入快速发展期。

城乡统筹规划,加速城镇化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路

按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各省市、自治区都将城乡统筹规划做到了乡镇,中央要求2020年基本建立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体制和机制,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5亿,农村只留3亿,未来20年将有8亿农民进入城镇,必将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将中国建成世界头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城市化工作以中小城市和乡镇为重点,它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举措,中央的决定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二、城镇化建设的任务与发展机遇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引发城际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及轻轨地铁的空前发展,土地整合及基础设施项目、自来水、污水处理、环卫设施及垃圾处理厂、医院、学校等公用设施的建设加速,风能、太阳能、地热泵等新能源项目将得到大力的发展和应用。农民宅基地置换住房将兴建大量的住宅,必将带动房地产的开发。
已有一批先知先觉的房地产公司承包大片土地参与新农村改造进行城镇化建设,主动变身为城市运营商,促进当地城乡社会经济大发展。如北京国瑞房地产公司在海南万宁的新农村建设、乌扬港及保定湾旅游开发区项目以及太阳河花卉产业化基地及国家老年康复中心。

美国有人说“中国八亿农民如果过上美国人的生活,对世界是个灾难”。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是荒诞的,美国能源消费人均达7以上,中国才1点多,中国人素有节约的良好传统,我们的新城镇建设必须是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将充分应用高科技的成果。这将大大促进新能源、高科技低碳产品和产业的发展,为投资者提供巨大的商机。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必将带动各行业相关产业的空前发展。

三、地方政府肩负的城镇化建设重任和对策

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政府不但充分发挥了政府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作用,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经济职能作用。破除城乡二元体制,进行城镇化建设,推进和完善城乡一体化是各级政府重要职责。为此,需注意三个问题:

一是研究城市经济空间合理布局直接关系到投资的规模和方向。经济空间布局是一个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成绩与中国经济集中度的提高密不可分,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和首都经济区域的国土面积占全国15%,GDP的比重则提高到27%。

二是城市经营必须重塑科学合理的国有资本管理和经营体制。城市经营是中国地方政府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兴起的一种新的政府施政理念,也是地方政府经济职能创新的一个崭新探索。城市资产经营及城市资本运营必须要赋予政府具有现代投资职能。

三要减少过度依赖出售土地集资,充分发挥政府多渠道融资职能。土地是稀缺的资源性资产,不宜轻易出售。现任政府将70年土地使用权卖光了,下一届政府就无地可卖了。为解决资金短缺的困难,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融资职能作用。地方政府有以下几种融资模式可供研究选择:如债权融资模式、股权融资模式、项目融资模式、资源融资模式等。此外,还应该通过利用土地矿山资源性资产向国外投资银行融资,利用国际人道主义基金进行融资合作等方式大力吸收和充分引进国外资金

总之,城镇化建设必须与金融业务相结合,各种融资模式需要结合实际要求组织专职机构选拔专业人员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实施。

城市化进程中低碳城市规划的挑战

大卫·格林伯格

美国知名生态建筑和城市设计专家

生态建筑和规划领域有国际影响力的社会活动家

建筑学沙龙和后现代建筑学语言的贡献者之一

上海2010年世博会总体概念规划城市设计咨询顾问

非常高兴能够来到上海,我来自美国洛杉矶,学习了艺术、建筑学和城市设计。我非常喜欢去有文艺复兴的地方,比如说意大利。现在,我来到中国是因为400年后的今天,中国有一场复兴在兴起。我在洛杉矶生活了20年,体验到了这个城市的现代化的进程。但问题是它是一个20世纪的城市,我们已经到了21世纪。
洛杉矶并不是由聪明、有智慧的建筑师来建成的。因为它扩展太快,对汽车的依赖性太大,增长趋势已经不是可持续的了。并且市中心有大量的高层建筑。我认为应该重新考虑这种高层建筑的形式,因为这些建筑都非常地自我,只想让自己变得更美观。可是,一个漂亮的建筑设计并不代表一个好的城市,因为高层建筑让很多人为此要花1个小时的时间从住的地方抵达办公地点。所以,城市设计并不是一个建筑师的任务,应该由不同领域的专家整合起来进行。

我们已经到了需要改变和需要多样化的时刻了。大的问题需要比较大的解决方案。我们需要一个综合的、全新的、全面的方式来解决高碳这个问题,需要重新考虑一个好的城市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不应该把这个问题只留给专业的设计师和规划人员,我们的方法和方式不止由上而下,还应该由下而上。

哥本哈根会议不是非常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很多人觉得这个问题可以从上而下来解决,由美国、中国这些碳排放量比较大的国家来提供方案就可以了。实际上,我们应该把全球看成是一个生态体系,一个环节失败了,将会导致整个发展的失败。非洲人在哥本哈根会议当中发表了很多的言论,我们要去吸收他们的意见。因为他们在供应链当中是属于比较底部的,必须要从底部听起,吸取他们的想法。否则,整个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从目前已经出现的低碳建筑可以预知,未来的低碳建筑外形都很不一样。因为它们并不是因为外形而建造的,而是作为低碳诞生的,充满着乐趣。并且一个和谐的低碳建筑需要通过整合不同的功能在同一个建筑当中,让人们在同一个建筑当中同时生活、工作、娱乐、学习。这些比较好的观点可能对于西方来说已经太晚了,我认为,美国在低碳方面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美国人都非常抵触要做的改变。但对中国来说并不晚,因为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阶段,所以,中国是世界的未来。中国要在全球的和谐发展中起到带头作用,而不仅仅是拷贝在衰退的西方步伐。中国需要有更多的低碳建筑,需要更好地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等,让建筑能够合理利用能源,而这些需要有低碳的专家、低碳的平台来实现。

一个生态城市需要展示它是如何整合农业,以及与城市周边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中国以及未来需要有一个非常好的平衡,需要有一个非常和谐的城市和农村的平衡,需要将它们融为一体。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必须进行整合,在整合中需综合考虑自然、农业、当地的文化,以及生态、旅游等等多种因素,让我们的农民赚到更多的钱,并且将生态旅游等等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单一地将海边的农田改造成旅游基地,让农民只是为旅游者做饭。

我认为,我们的未来在于改变,未来在于低碳,未来也在于教育,同时也需要多样性。如何更低碳呢?我们应该从小孩进行教育,比如我们可以有一个类似于京剧表演这样的形式,让他们感受到低碳的重要性。

实现低碳,需要全世界的人们一起来努力。近期,我将跟一些组织一起开展一个全世界低碳设计竞赛。如果我们能够在中国找到一个地区,或者是城市进行大规模的低碳改造的话,将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这是我们地球在空中的图片,不知道大家看出来没有,人们以为这张图片当中处于正中心的是美国,但是在世界中央舞台的已经不是美国了,而是中国。低碳和和谐的未来已经在中国人的手中,中国人必将在全世界的低碳发展当中起到一个带头作用。

跨越百年的两次城市化

李津逵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理事、城市经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委员

北京大学景观学院客座教授

清华哈佛城市运营商首席学监

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

美国华人历史学家唐德钢先生说,中国历史上一共发生了两次大的社会转折。第一次就是秦汉年间,用了大概200多年的时间。第二次是从1840年开始的这一次伟大的社会转型,到什么时候能够终结呢,他希望在2040年,他说当200年当中中国大转型完成的时候,我们的中华民族之船在长江上就闯过了三峡,后面就可以享受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风平浪静。

如果从这样大历史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中国的城市化从1840年鸦片战争就开始了,此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把城市化打断了,从1978年又重新开始一直走到今天,走到了一个城市化最关键的时刻,就是加速城市化的中期阶段,实质上这是跨越两百年的一次城市化。 

首先,我认为中国的城市化是全球化拉动的。古代人们也想进城,但城市提供的岗位太少,这种耕织结构很难打破。为什么这十年来突然有两亿农民工进入城市呢因为我们主动地参与了全球化,两亿农民工造就了世界工厂。所以,中国的城市化是全球化拉动的。

在甲午战争之后,被动的开关,外商到中国来掠夺,当时也做交易,中国政府是没有主权来捍卫自己权益的。这样一种外商投资使得制造业迅速地发展之后,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出现了。这些工业化所依托的据点是口岸,因为只有在口岸里才能够按国际案例来办事。甲午战争前20年,我们的进出口年均增长2.95%和2.54%;1895—1927年,进出口年均增长6.0%和6.2%。

所以,近代中国社会的结构性变化之一就是城市化的初步启动,其显著特点就是一批因工而兴、因商而兴、因路而兴、因港而兴的城市的诞生和发育。工、商、路、港又来自何处?是来自于中国打开大门,加入了全球化。

其次,在开放和竞争中城市才能获得发展。我把近代中国城市按主权类型划分为四种:租界城市,殖民地城市,传统封建城市,自开商埠城市。

首先看一下租界城市。20世纪20年代,进出口货物所征关税中,条约口岸占了90%以上,上海、天津、大连、汉口、胶州、广州6个口岸占了65.82%,而上海一个城市就占了40.88%。特别是租界改变了城市的格局,成为近代城市生活的中心。上海租界面积在1915年比1848年扩大了12倍,增至7万余亩(近50平方公里)。在租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海新城区,数十年间就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今天我们在上海开世博会,这时因为从1860年开始上海就已经是中国经济上排名第一的城市了。因此今天把世博会放在上海是情理之中的。这一轮改革开放依托的城市尽管是被动的开放,却成为了今天我们的桥头堡。

殖民地城市,也就是指大连、青岛、哈尔滨、香港、长春等。从城市规划来看,殖民地城市总体感强,但由于公共治理缺少竞争、对外开放的管道单一,未能如沪汉津所发挥的作用。

封建城市,就是指北京、西安、成都等城市,他们是由于近代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的分离产生的。当时的封建城市在与国际上接轨的时候,远不如租界城市,洋货一般从上海到天津,再到北京,再到县城去。使馆、银行、邮局、公寓等不是北京城市的公共空间,直到今天也是闹市中僻静的角落。显然封建城市在那一轮对外开放,那一轮城市化,那一轮接受先进文明碰撞交流间起到的作用就有限了。

第四种就是自开商埠城市。1898年开始,清末已有36个自开商埠;1924年增至52处。1904年自开商埠以后济南的商埠区是生意最火爆的一个城区。这与今天的开发区完全不同,也是为什么我们要重温跨越百年的两次城市化,因为我们要把有益的,了不起的事情重拾回来,树立我们的信?心。

第三,产城融合的城市才是永续发展的。为什么今天所有中国的经济功能区当中,高新区、报税区只有深圳取得了成功,汕头、海南、珠海的发展不如广东省的平均水平?这是因为深圳把自己变成了一座城市。有好城市,任何时候企业都会生生不息地长出来。比如说深圳寻呼机企业的小青年,发明了一个东西,最后创办了一个腾讯的企业,这说明,好城市培育好企业。

第四,中国的城市化正在“闯三峡”。1950年代,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我们采取以集体化、户籍管理为核心的这样一个国家制度。改革开放以后,大家看一下,联产承包冲破了土地的集体化,自由市场冲破了城乡间的二元结构,民工潮冲破的是户籍管理,现在城中村可以出租,小产权可以出卖……所以中国改革开放中所有这些伟大的创造都是冲破二元结构,中国的城市化表现为农民建设性的集体违法。所以我说中国今天的城市化是中国农民闯出来的,因为中国农民要生态逃难。

比较两组城市化率,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户籍口径的城市化率,与国家统计局五普口径的城市化率,两者相差12个百分点。这12%就是今天中国处在城市当中参与了城市分工,但家里还有一块宅基地,还不能参与城市低保、社保的这一群农民工。他们只是一只脚进城,是半城市化,而半城市化的伟大在于它造就了工厂,社会代价是留守老人,寡妇村、留守儿童……,所有这些问题都在乡村中积淀出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冲破二元结构的壁垒。如果不把与城市化相关的法规整体做修编的话,我们就只能补丁落补丁。

今天中国的城市化就是要转变增长方式。这个转变增长方式将带来一系列伟大的变化,这就将完成我们从清末以来200年来的“闯三峡”,我们从半城市化变成了城市化,总出口转向了扩大内需,然后到消费主导,我们不要把消费城市变成生产城市,而要把生产城市变成又生产、又消费的城市,这样我们的城市化推进了,减少了农村的建房,减少了城乡之间无效的交通浪费,我们的国民才能市民化、公民化,我们的社会才会现代化,从而完成200年来伟大的中国历史转型。(注:活动实录见城市化网)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