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何不惊堂?
时间:2010-08-10 14:51:06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海散人 
有朋友问,说有亲戚的孩子大学刚毕业,他父母将要退休,只能支援他50万,买什么房子好?我笑着建议:这种情况哪儿房子都不好,最好让那孩子的父母收回40万养老,或者旅游去,就留给孩子10万,这已经是恩尽义至了。否则这50万买房之后,两代人立马变成“房奴”,很不利于和谐社会。10万元足够孩子在北京或者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中租两三年房子,利用这两三年好好适应工作,选择好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后再考虑未来买房或者租房问题,没准几年之后能够有保障房了呢。

当然,这个主意不过是逃避对当前房价博弈,把问题抛给未来的权宜之计,也算是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乐观主义。

好像2007年起,似乎一夜之间,全中国人对买房都着了魔似的,住房、房价都上升为政治问题了。

而目前价格上离百姓最近的保障房对绝大部分百姓来说却是最远的。

近日,住建部姜伟新部长在哈尔滨 “2010中国市长论坛”上表示,为了完成58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中央已经下拨600多亿资金,有关的政策措施都已经制定并以文件形式下发。

按理,这“惊堂木”敲得够响了,但这一消息在媒体披露并未掀起太多的波澜,不论是舆论界还是开发商阵线,对地产企业股价、对房价的影响也并未如期而至。是因为调控之频繁,让“狼来了”的震慑性威胁失效?还是这一举措本身对房地产供需格局改变意义不大有关?

这倒让笔者想起八九年前的往事。记得2001年左右,在媒体组织的一些小范围论坛上,当时正以荣丰2008项目切进北京市场的王征多次表示:以我在香港的亲切身经历,廉租房绝对是市场的毒药啊,政府只要一搞出来,市场就哗啦啦了。他的言论当时都得到了大部分开发商的应合。  

如今王征转身投亚视要在媒体翻江倒海,开发商对保障房的推出似乎都安之若素了,“大炮”任志强甚至多次直言政府应该解决好保障房的问题,让市场回归市场,“阴归阴阳归阳,阴阳两利”。难道开发商经过了十年的发展,会因市场的快速膨胀而集体性选择失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不然!以目前的态势和进度,加上各种复杂的因素,保障房从数量上对市场供不应求的格局还“不足为患”。

首先是保障房成为我国居民基本保障体系的政策设计依然任重道远,所覆盖的群体和社会实际需要相差千里。

其次,简单计算就能得出结论,即使在房地产行业突飚猛进前提下,市场总体供需矛盾不平衡在长期看来依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保障房大建不过被棚户区危陋房旧城改造回迁安置补偿所取代的情况下,保障房对于城市新增人口的巨大增量不过是杯水车薪。

与此同时,城市化突飞猛进与城市改善居住同时展开,出于可持续发展大计,中央不得不严控耕地使用红线,住宅用地供应基本上依靠城市拆迁改造,继续扩大城市规模的所有努力都被18亿亩红线所阻隔,解决住宅用地供应从政策到资源本身都看不到突破瓶颈的可能性。

另外,从住建部部长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在目前有限的保障性建设住房工作推进中,中央决心很大,由住建部代表保障性住房联系协调小组和各个省市签订协议,省市再与各地市县签订任务书。这也反衬地方政府在这方面意愿的被动性,说白了,他们的积极性值得观察。而且,今年保障性建设和改造棚户区举措的目的只是为了坚决抑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稳定住房价格而已。

因此,让保障房真正起到满足普通百姓住房刚需,从而彻底改变房地产市场的供需不平衡的格局,最终促使房价稳定,恐怕不是短期内所能奢望的。但从本质上看,这确是最靠谱、最切实可行的路径,关键是看看政府的决心和智慧。

“好心未必办好事”,这是市场经济学对政策干预市场反讽。今年房产调控政策之严厉前所未有,调控的最直接目标房价没降来多少,房租却出现异动,甚至部分城市出现暴涨,或有调查披露属中介推波助澜,但苦痛却实实在在地降临在“刚需”身上 ,他们(也是我们)尚未逃脱高房价的苦海,又陷入高房租的冰窟窿。

若斯,不如踏踏实实做功课,把保障性住房建设变成常态,给以政策上的倾斜,用不着拿它当调控政策的“惊堂木”,假以时日,总有水到渠成的时候。

毕竟,这不是急功近利的事。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