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3月19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美得自然,建得从容,过得幸福——重庆市巫溪县委书记郑向东畅谈和谐城市化
时间:2010-04-12 12:53:22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谭少容 

580b4bee4000ae0d42af7f89d61fb6b9.jpg

人物简介:

郑向东,全国人大代表,中共重庆市巫溪县委常委、委员、书记。

四川隆昌人,农业经济管理博士学位,2009年4月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我所理解的和谐城市化就是要美得自然,建得从容,过得幸福。”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巫溪县委书记郑向东谈自己对和谐城市化的独到理解。

这位拥有管理学博士头衔的书记,在城乡统筹方面做了一些很有意义的探索,倡导并实践着“平民城市”的梦想。

美得自然:森林之城,宁静之城,灵动之城

巫溪用“宫商角徵羽”音韵代表的五种颜色装点10公里的带状县城,这一别具匠心的规划引起了记者的极大兴趣。我们的访谈很自然地从城市色彩的话题开始。

郑向东说:“未来的巫溪将是一座森林之城,一座宁静之城,一座灵动之城。”森林之城已无需多问,有数据为证:巫溪县森林资源全市第一,现有林地467万亩,草地210万亩,森林覆盖率46.2%。森林围城、引林入城、植园成林……巫溪正将得天独厚的原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在郑向东看来,宁静之城有三个指标:必须安静,不能喧嚣;节奏舒缓,不能太快;色调素雅,不能过分张扬。至于灵动之城,郑向东的解释是:“有水则灵动,有空则灵,有人则灵”。他说,一个朋友到巫溪游玩后写了篇文章,其中一句富有诗意的话语让他很有感触:“在那被时光洗礼的地方有会说话的山水。”巫溪的山水怎么会说话呢?因为它有能够坚守的人们,特别是能在贫困、困难之中默默坚守的人们。在这个过多喧嚣和浮躁的时候,坚守需要定力,更是一种智慧的生存方式,智慧的人们与生动的山水形成了交响。
在经济布局、产业选择方面,巫溪本着让城市美得自然,正努力寻找一条兼顾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主要发展绿色产业,建立清洁能源基地和旅游胜地。据郑向东介绍,巫溪野生植物1800多种,国家“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产品17个。在发展工业方面,巫溪正探索把水电资源和矿产品相结合,实行矿电联营,发展循环经济。而旅游将是巫溪的一大核心竞争力。“由于交通不方便,让巫溪很闭塞,就像把一个翡翠封装在大山里,而正因为有这种屏蔽,让它没有受到外界的干扰和伤害,保留了完整的文化和生态。”今年,巫溪将投资5亿元打造生态休闲旅游产业,申报2个国家AAAA级景区等。

建得从容:用规划的进度决定建设的速度

2007年,也就是郑向东担任巫溪县委书记的第二年,他做出了一个强硬决定,让全县范围内开工动土的建设工程全面停工,而且一停就是一年半。直到2008年7月下旬,全线停工的建设才开始重新启动。

可想而知,这一决定让很多人都难以接受。郑向东也坦言,当时压力很大,因为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需要平衡。
 

郑向东说,“没有航向的帆船,所有的风都是逆风;没有规划的城市,所有的建筑都可能是错误的建筑。”为此,在这“停滞”的一年半内,巫溪邀请国际规划专家为巫溪建设作全方位规划,同时将巫溪未来远景图制作成7分钟的动漫在全城播放,让所有居民了解巫溪未来的样子。

正是本着“不规划就不要进行建设”的理念,巫溪三年坚持走过来了。现在回过头来看,用规划的进度来决定建设的进度,大家还是比较满意的。

 谈及规划的传承问题,郑向东毫不避讳:对旧城进行改造、城市化进程对城市进行扩容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但要把握好几个原则,即“有机疏散,重新聚集,改建并重,社区重构”。他说:“一个城市真正的魅力在于其多样性,在于看到这个城市的脉络,如果能保存一个城市的记忆,保存一些人的生活状态,这是很有意义的。”

过得幸福:为人造城市

“我们营造城市实际上在营造生活,当这个城市没有人生活,就失去了意义,更不会有生气、有魅力了。那么,城市是为谁建的?答案是为普通百姓建的。”郑向东曾提出过“平民城市”(平等、平和、平缓)的理想,经他一番解释后显得更有意思。

郑向东说:“当一个城市标榜为精英城市时,其实显得很冷漠、很高傲,让人无法接近,无法融合,可能精英也不喜欢在那里生活。但是当你说是一个平民的城市,为大多数人建的城市,那这个城市就变得很包容、很平等,人的心态也相对平和,精英也许会选择这个地方。”巫溪正是本着这样的原则在打造旅游县城,努力把这份宁静、平和、舒适留存好,建设好。

对于城市化进程中外出的农民,郑向东为他们指出了可以“过得幸福”的线路图,那就是“大城务工,小镇安家”。郑向东说,我们不要很理想地认为农民进入城市打工就能在城市呆下来,因为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道门槛,一是生产的技能,二是生活的素养,让他们不能适应大城市的生活节奏和要求,“走得出农村,但走不进城市,这是一种很尴尬的境地。”如果农民工回到小城镇就很有优势,因为农民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了一定的财富积累,加上有在大城市的生活经验、工作经历,而且会把大城市的生活理念,包括一些先进的生产方式带回去,会激发出一种活力。为此,他深有感触地说:一定要将农民输送出去,鼓励他们到大城市学本领、长见识,然后再回家乡的中小城镇落户创业。

留在山区的人们如何过得幸福呢?郑向东说,巫溪正在探索利用山区的资源,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为了唤醒沉睡的大山,巫溪在城乡统筹方面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受到山区地形条件的限制,采取以户为单位的种植、养殖,量比较小,风险较小。然后,再把单户农民的“小规模”经验,提炼为“标准化”模式,逐步推广到以自然村为单位的“大集群”。实践证明,从农民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摸索出来“小规模-标准化-大集群”的组织模式,符合山区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是有生命力的。郑向东说,3年之内力争实现巫溪的8.5万农户户均增收万元。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