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北京垃圾分类5月1日实施 “柔性”政策循序推进
时间:2020-04-28 14:25:31  来源:科技日报 

  “现阶段应统筹做好防疫工作和垃圾分类工作,在不影响防疫大局的情况下,有序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把防疫工作形成的社区精细化管理和居民的规则意识、卫生习惯等转化为推进垃圾分类的优势。”

  继上海等城市强制生活垃圾分类之后,北京市也将重拳出击了。

  5月1日起,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正式实施。为配合《条例》的实施,北京市还印发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行动方案》以及四个实施办法。

  北京生活垃圾分类新规有哪些特色?各辖区公布的实施细则有哪些亮点?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式下,新规将如何平稳落地?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明确责任主体,刚柔并济是特色

  近年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已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去年,上海、无锡等城市纷纷试水。

  相比其它城市“北京市十分强调机关单位的带头作用,尤其是在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和收集方面。”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作为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分布着大量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军队等,新规极力促使这些机关单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社会上带起一股垃圾分类新风。

  再者,“新《条例》强化了垃圾分类投放的责任约束,明确规定单位和个人是垃圾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对于不按规定投放生活垃圾的行为,城管执法部门可处以罚款。”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宏山表示。

  新《条例》指出,对未按规定分类的单位进行1000—10万元金额不等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予违规且不听劝阻的个人书面警告,再次违规处50—200元罚款。

  “刚柔并济是北京市垃圾分类新规的一个重要特色。”刘建国说,从处罚力度上可以看出北京市在推行新规的强硬态度和坚定决心,这是“刚”的一面。然而处罚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北京市新规在分类标准和方法上仍留有一定余地,并未绝对化,而是以相对人性化的“柔”政策促使垃圾分类循序渐进。

  “比如,北京市新规充分考虑了前端投放、运输与后端处理能力的匹配度,分类方法也相对务实。”刘建国举例,北京市四分法(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中充分发挥了其他垃圾的“容错性”。也就是说,如果民众无法特别精准地判别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可以将之置于其他垃圾中。这种做法可操作性高,也能减轻民众对垃圾分类的抵触心理。

  很多人注意到,新《条例》没有采取强制撤筒和厨余垃圾破袋投放的规定。“这也体现了北京市管理与服务并重的总体基调。”刘建国表示,不可否认破袋、撤桶确有一定优势,可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垃圾收集量、分类品质,便于管理。但北京市采取了更加灵活的方式,采用固定式、流动式并存等柔性的投放模式,积极探索如何降低垃圾分类的整体社会成本。

  在分类标准上,北京的四分法与上海等城市(上海四分法: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也有所不同。刘建国解释说,北京垃圾分类桶的标识、颜色和分类名称都与国家规范一致,垃圾运输车的颜色也与垃圾桶的类别相对应,以便于社会监督,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先分后混”的现象。

  值得强调的是,北京市还要求各级各部门把这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用好联席会议平台,成立工作专班,形成工作合力,为生活垃圾分类新规实施保驾护航。

  各辖区提前部署,因地制宜制定行动方案

  为了更好地迎接“五一大考”,北京市已有多辖区制定了生活垃圾分类细则,力争提前部署、稳步推进。

  在刘建国看来,各区在新《条例》的大框架下,根据人口分布、基础设施等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制定行动方案。例如,海淀区、朝阳区面积大、人口多,产生的生活垃圾总量也多,现阶段辖区内的后端处理设施相对全面和系统化,因此在制定行动方案时会兼顾垃圾分类全流程的监督管理。

  朝阳区要求区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4月15日前率先实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为保障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环节顺利衔接,实现垃圾分类全流程闭环管理,朝阳区正在加快推进各类环卫设施建设、计量称重改造和精细化管理系统搭建等工作。

  海淀区则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在培养市民垃圾分类意识方面下足了功夫。日前,垃圾分类网课已陆续登录海淀区中小学资源平台,中小学生可在家学习垃圾分类课程。

  “再如,东城区和西城区在本区内没有垃圾焚烧厂、填埋场等末端处置设施,因此会在源头减量、分类投放、收运过程进一步减量等前端多下功夫。”刘建国说。

  东城区垃圾分类坚持“干湿分开”,重视“资源回收”。建议民众在厨余垃圾产生时就把它与其他品类垃圾分开,投放前沥干水分。切实提高厨余垃圾分出质量,做到“无玻璃陶瓷、无金属杂物、无塑料橡胶”的“三无”高水准分类。针对可回收物,可预约上门回收。

  有相关报道指出,西城区将建立“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即在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过程中建立试点,对未实行垃圾分类或垃圾分类不符合要求的小区,管理部门要提出整改意见,对多次违规拒不整改的、拒绝收运的,移交执法部门处罚。

  大兴区、延庆区等也纷纷出台相关工作方案,各有亮色。如重视原生垃圾实现资源化处理、施行“5+1”模式分类等。

  重点服务防疫大局,新规推行任重道远

  北京市各辖区都在积极“备考”,但现阶段也是抗击新冠疫情的重要时期,病毒防护问题如何解决?

  “要将新规落到实处,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杨宏山坦言,防疫特殊时期,民众对垃圾分类的关注不如去年上海推行新规时火热,因此应加强相关宣传,提高民众垃圾分类能力,激发分类热情。投放、中转、处理环节的基础设施是否到位也是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在垃圾运输、处理过程中,应尽量做到及时消毒和封闭处理,避免细菌、病毒感染。

  “现阶段应统筹做好防疫工作和垃圾分类工作,在不影响防疫大局的情况下,有序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把防疫工作形成的社区精细化管理和居民的规则意识、卫生习惯等转化为推进垃圾分类的优势。”刘建国道。

  杨宏山强调,垃圾分类工作并非单体作战,而是涉及到市容环境、发展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生态环境、城管执法、财政等多个行政部门,总体来讲需要属地、部门、单位、社区四方合力为之。

  “垃圾分类工作面临着两方面挑战,一是可回收物再利用,二是厨余垃圾精准分离。”在杨宏山看来,前者北京市总体相对不错,这归功于较大规模的拾荒群体,包括拾荒者,废品收购、经营者等。至于后者,厨余垃圾含有极高的水分与有机物,易腐坏,易滋生细菌,还容易污染可回收物,故厨余垃圾的精准分类不论在哪个城市都是个挑战。

  “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市政府需找准抓手,促使各区和街道落实属地责任。对生活垃圾减量化进行考评,是一个重要指标。生活垃圾减量化的前提是做好分类管理,实现可回收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杨宏山提出,“将生活垃圾减量化作为考评指标,有利于更精准地调动各区积极性,促使各街区、社区推进治理创新,形成各具特色的监督管理模式。”

  “未来还可借鉴发达国家对生活垃圾收集实行收费的政策,推进我国垃圾分类企业化运作,提升可持续性。”杨宏山表示,考察国外城市垃圾分类管理,一条通行做法是对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实行收费政策,对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按容量收费,可供我国借鉴,未来城市生活垃圾收集有必要引入经济手段。(于紫月 本报记者李禾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