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总理罕见亲自解读1月金融数据 高层近期频吹风有深意
时间:2019-02-21 12:00:26  来源:券商中国 

  罕见!总理亲自解读1月金融数据,强调坚决不搞“大水漫灌”,点名两类金融风险,表态背景是重点

  “我国近期实施的一些货币政策,外界舆论特别是市场主体总体评价是积极的,但也出现了个别质疑的声音,认为是不是搞量化宽松?我在这里重申:稳健的货币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我们坚决不搞’大水漫灌’!”——李克强

  在2月20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针对当前舆论对货币政策、1月信贷社融数据的质疑声音亲自作出回应,实属罕见。

  李克强点名两类金融风险,他说,降准信号发出后,社会融资总规模上升幅度表面看比较大,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主要是票据融资、短期贷款上升比较快。这不仅有可能造成“套利”和资金“空转”等行为,而且可能会带来新的潜在风险。

  除了总理表态外,就在刚刚,据金融时报报道,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促进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既要防止货币条件过紧引发风险,也要防止大水漫灌加剧扭曲和继续累积风险。

  自上周五央行公布1月金融数据以来,关于为何1月新增信贷和社融会创历史新高的各类分析此起彼伏,尽管不少分析肯定宽信用政策的效果,但一些担忧的声音也无法忽视,而担忧的焦点无非集中在1月信贷社融数据的超预期表现,是否预示着宏观经济重回加杠杆轨道,宽信用的需要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将重回“大水漫灌”的老路。

  罕见亲自解读1月数据,关注票据高增长带来的潜在风险

  李克强虽然此前也在多个场合提及过“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但此次再次重申的背景原因却较为罕见,特别是亲自解释分析月度金融数据则更未有过,足见高层对1月金融数据和市场担忧的重视,及时进行正面回应也释放出稳预期的政策信号。

  2019年开年,央行就宣布,1月份分两次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共计1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李克强表示,一个月内两次降准,既是顺应市场主体的强烈呼声,也因我国存款准备金率比世界上任何主要经济体都高,在这方面有充足的空间。而且在降准过程中也适当回收了流动性。

  “相关金融机构要齐心协力,让更多贷款更便捷流向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特别是要向中长期贷款方向加大力度,以此引导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长期向好。”李克强说。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1月新增信贷和社融创新高的背后,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冲量明显,李克强也关注到了这一问题。他表示,降准信号发出后,社会融资总规模上升幅度表面看比较大,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主要是票据融资、短期贷款上升比较快。这不仅有可能造成“套利”和资金“空转”等行为,而且可能会带来新的潜在风险。

  实际上,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去年下半年以来,货币市场利率下降带动票据融资利率的下行,曾经一度出现了票据融资利率与银行结构性存款等高息理财产品之间的利率倒挂,因此给银行和企业提供了一定的套利空间。至于从去年5月以来一路“高歌猛进”的票据融资中,究竟有多少规模是套利则无法估量,不过,监管部门也关注到这一问题,年初以来监管部门就采取措施压缩套利空间。

  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邹澜就称,“票据增加中的套利行为属于个别现象,是难免有的,我们也在密切关注。总体来说,1月票据融资增长主要与企业票据融资意愿增强、票据在解决账款拖欠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和季节性因素有关”。

  所以,李克强要求,相关部门要认真分析研究今年以来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实际贷款的变化情况,要吃准“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高层近期频吹风不搞量化宽松,背后有何深意

  高层近期频频向外界释放不搞量化宽松(QE)、不搞大水漫灌的政策信号,这也是在当前市场预期混乱时的及时回应澄清。

  2月15日,央行发布1月金融数据时罕有的召开数据解读吹风会,会上,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从历史规律看,1月份是全年贷款投放最多的月份,今年1月新增贷款情况与去年同期情况类似,与实体经济的需求是相匹配的,属于合理水平,不是“大水漫灌”。

  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并没有发生改变。货币条件要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及物价稳定的要求相匹配,既不能松,也不能紧。要根据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要求,实现总量适度,优化信贷结构,同时还要兼顾外部均衡,在多目标中把握好综合平衡。从总量看,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体现了逆周期调节的要求,节奏上也有春节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宏观杠杆率保持稳定,谈不上“放水”。

  2月19日,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国新办吹风会上强调,央行互换票据(CBS)创设的目的在于提高永续债的市场流动性,增强市场主体认购银行永续债的意愿,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来补充资本。并非中国版的QE,它与QE有着本质区别。

  2月20日,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再度解读1月金融数据,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变化,既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也有2018年表外融资大幅下降后的恢复性因素,同时也反映了货币政策传导正在边际改善,既支持了实体经济,又改善了市场预期,而且当前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与名义GDP增速是基本匹配的,不是“大水漫灌”。下一步将促进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既要防止货币条件过紧引发风险,也要防止大水漫灌加剧扭曲和继续累积风险,继续发挥好货币政策的结构优化作用,协调好本外币政策,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高层近期频吹风不搞“大水漫灌”、不搞量化宽松,除了有稳定市场预期的作用外,是否也预示着未来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空间将有限?不少券商分析师近日也提示要警惕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预期落空的风险。

  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就指出,鉴于整体信贷增速已经开始明显反弹,政府可能在短期内会略微降低推进政策宽松的力度和紧迫性。事实上,短期内央行可能更需要平稳信贷投放步伐;通过降准等方式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紧迫性和可能性也有所降低。全年而言,预计央行不会调整基准存贷款利率,并且可能再降准至少200个基点。

  稳增长与稳杠杆,该如何平衡?

  1月信贷社融数据的创新高,也让市场预期宏观经济将从稳杠杆重回加杠杆轨道,甚至有声音担忧去杠杆政策刚取得初步进展就要动摇。

  汪涛预期,2019年整体信贷增速继续反弹,但考虑到春节因素、再加上政府可能微调政策控制信贷投放步伐,2月新增信贷可能较1月高位大幅回落。不过,对2019年全年的展望相对清晰:预计整体信贷增速从2018年底的9.5%反弹至2019年底的11.5%,官方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同比增速可能从9.8%反弹至近12%。

  这对杠杆率而言意味着什么?汪涛称,过去两年政府持续推进去杠杆,2017年债务占GDP比重持稳、2018年有所下降,2019年预计将再次上升。考虑到整体信贷增速反弹而名义GDP增速放缓,我们估算的债务占GDP比重可能会上升6个百分点左右。虽然再次加杠杆可以支撑短期增长、提振市场,但也可能加剧投资者对于中长期控制杠杆率、防范金融风险的担忧。

  央行办公厅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周学东近日表示,金融危机后,美国等部分国家通过危机后的市场出清和结构性调整,使得生产要素重新配置,经济复苏的质量相对较高,这也说明这些国家经济确实需要经历市场出清的过程。对中国金融体系来说,治理金融乱象也需要保持定力,要“咬咬牙”,度过这一关,否则从金融稳定的角度看,金融风险就难以得到彻底治理。

  李克强今日在会上也强调,解决中国发展的长远问题,根本途径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促改革、调结构促进经济稳中求进。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