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北京七环外的真实人生
时间:2019-02-19 10:58:37  来源:商业周刊中文版  

  北京城里有2200万人,和澳大利亚国家人口接近。他们每天需要消耗1000吨土豆、60公斤香菜、200吨洋葱、3000万公斤猪肉和1.8万吨水果。每天凌晨,超市老板、食堂经理、生鲜网站采购商、蔬菜商人会开始为北京人一天的饮食而忙碌。

  在北京七环外的“高碑店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简称“高碑店市场”),上万人的命运同样与北京紧密相连,但他们正在被放弃、被忘记。

  你比五环多两环

  一车山东大葱运到七环外的高碑店市场,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卖光。在北京,这个时间是三天,甚至更短。

  2015年,当山东商人田宁来到河北高碑店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的时候,是一场豪赌。在政策文件里,他和他的生意属于被疏解的对象。离开了北京南四环的新发地,他知道自己不会再有机会回到那里。而他赌的是北京将进一步限制货车出入北京,而被称作“亚洲最大菜市场”的北京新发地将被整体搬迁到高碑店的传闻一时甚嚣尘上。

  田宁的命运和北京的“非首都职能”疏解紧密相连。四年过去,北京城里的动物园批发市场、花乡批发市场等多个市场或关停或搬迁,八里庄等多个菜市场也被拆除,但新发地除外。外地的卡车进入北京并没有如想象中受到限制,高碑店市场里人烟稀少,鲜有来自北京的客户。

  和高碑店市场的冷清截然相反,2018年,北京新发地取得了千亿元的历史最好营收记录。在萧条中,田宁将自己过去在北京十三年里打工和做生意存的70万亏完。

  田宁窝在一辆开了五六年的车上,守着摊位上近万斤的大葱和胡萝卜,反复念叨自己的生活还不如一个保安,“保安起码一个月还能赚3000块。我们卖菜的就是一个乞丐。”

  他在2018年夏天回到了北京,这个他生活了十多年的城市。为了谋生,他成为了一名美团外卖骑手,站点位于阜成门金融街附近。

  他深陷一种巨大的冲突之中。因为这名失意的商人来到的是中国金融资源最集中的地方,是一片代表财富的风水宝地。放下自尊,他每天到公司开早会,听经理训话,强调“对客户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基本原则,然后中午开始送餐。他逐渐适应了这种生活,常去的中国银行、民生银行等大机构总部,那些客人接到他的快递,都彬彬有礼地对他道谢。直到有一天,他在一个小区里送餐,却遇到了一个熟人。

  “大老板,怎么干起了外卖?”熟人这么跟他打招呼。

  他一时愣住了,不知该怎么回答。“减肥。”他感到很不好意思。回家一细想,他发现减肥这个理由不太成立,于是之后对外解释统一用的理由是“体验生活”。

  他感到北京的钱很好赚。第一个月收入八千五,比做蔬菜批发的收入高多了。但他只感到很少的尊重,走入高级写字楼,他会被保安们呼来喝去,有的楼不准外卖员搭乘电梯,就算是二十楼他也只能爬楼梯。

  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因为饭店出餐速度慢导致了延迟。他飞奔着把外卖送到后,客户生气地对他说:“我看你年龄也不小了,也挺不容易的,这回我就饶了你。”他点点哈腰,连连道谢,出了门又发短信给消费者说谢谢,“如果您投诉的话,我这一天活就白干了。”

  他做了两个月送餐员,又回到了七环外的高碑店。他发现自己有着无用的虚荣心,无论如何,在这里他勉强算是个老板,不用受气。

  只有讲到他的胡萝卜和大葱时,他会变得眉飞色舞。今年40岁的田宁,从山东一家酒企下岗之后,在广东和湖南做过大蒜和胡萝卜生意,在北京做过顺丰和京东快递员。他将自己的历程形容为赚了点钱就回蔬菜行业。

  他把做这个行业比喻为“比赌博还上瘾”。因为利润微薄,批发商们通常依靠价格的暴涨和地区间的价差赚钱。在批发业,“砸行”被称作降价,“起行”意为涨价,由于批发商进货量大,每斤价格的微涨也能让他们获利颇丰。他津津乐道于2016年,胡萝卜曾经每斤上涨了5毛钱到一块钱,这让他从山东、安徽等地发一车货就赚了三四万。

  2016年之后,超市里菜价的上涨呈持续上涨趋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数据里,2018年蔬菜价格也同比增长7.1%。然而,供应链上的农户和一级批发商们并没有尝到甜头。“胡萝卜十年前四毛钱一斤,现在批发价还是四毛钱一斤。”他将价格上涨归因于北京房租的上涨、包装箱因为满足环保需求涨价等原因,“现在能不亏钱的都是做得好的。”田宁这么说。

  在高碑店,田宁的周围全是失意的生意人。田宁2015年来到这里,看到商户们走了,又有新的“韭菜”顶上。“都是一些不懂行的人,”他的语气里充满鄙夷,“以为蔬菜生意很好做。”他随口就能说出好几个这里亏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夫妻离婚的例子。

  这名七环外的临时居民,被驱逐、被流言左右,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他前两年还聘用了工人,4000块钱一个月,现在决定活儿全自己干。他租了三个摊位:“一个摊位月租800,还有自己的房租、吃饭,钱从哪里来。想保本都不容易。”他愁眉不展。

  来到这里的人都和田宁一样,对北京和河北的一体化发展充满了梦幻般的幻想。在他们的想象里,这条“比五环多两环”的大七环贯通了北京和河北,它将把无数原本属于北京的机会带来河北。这条穿过北京郊区和河北、长达940公里的环线,被誉为“京津冀一体化”的排头兵,但却把世界分割成了北京和河北两个部分。田宁发现,离开了北京,一些能轻易获得的东西再也无法轻易获得。他跟无数人一样,如同潮涨潮落,离开北京、又回到北京。他回到北京,是一种逃避;而再次离开,是为了有一天再回到北京。

  唯一让他还留在高碑店的理由是觉得就这么走了怪丢脸的,周边全是山东同乡,做的也是大葱生意。“命运如同潮涨潮落,反复无常。等到连一车货都没钱装、彻底死心的时候,我就再回北京找机会。”他说。

  豆角大王的忧愁
 
  从任何一个角度,高碑店蔬果市场建筑物都是优雅、繁荣的反义词。它本应成为“河北版筑地市场”,但这不是一个让人感到舒适的场所。三轮车、面包车、卡车没有章法地停在路边,建筑则四面透风,在零下十度的冬天,商人们都裹着厚重的军大衣,冻得瑟瑟发抖。

  和田宁一起来到这里的还有“豆角大王”孙永彬。他是市场里少有的出得起1500的月租,坐在办公室里工作的商人。他曾经是北京新发地的著名商家,十多年前,因为和人打赌一天能销完一车(28吨)豆角,而被封上了“豆角大王”的绰号。

  他同样出于对北京新发地搬迁的期望,来到了河北。在北京,他的生意做得比田宁大得多,但在高碑店,迎接他的同样是亏损。2015年,搬来的第一年他亏损了三十万,在北京所积累的六十多名大客户全部流失了。他们担心这里品种不齐,也对来一个陌生地方心存疑虑。

  豆角大王是高碑店市场的一张名片。他熟练于应对媒体,一开始的谈话他会兴致勃勃地表示,这里和北京做生意没有区别。必须花费一些技巧和时间,他才会承认,这里远远落后于北京新发地市场。

  过去,在北京做生意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孙永彬和大客户们联系,每天天还没亮,就知道能卖出多少货:“有时候,你都不用出门就可以卖掉半车货,剩下的就好操作了。如果一天都没人给你打电话,早上起来就立刻决定便宜卖。”他否认自己是市场上价格制定者,只是总结自己的原则就是把货卖了,挣钱。

  在蔬果业者眼里,北京市新发地是一个传奇,是一个绕不过的名字。即便在七环外,市场里的每个人几乎都熟知它的发展史:位于南四环外,最堵车的时段是凌晨四点;1988年,它由13个人、两亩地发展起来,现在的面积超过1600亩;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北京四环内禁止货车在早上六点到晚上十一点之间进入,新发地迅速崛起,成为北京乃至全国最大的果蔬市场。这里被BBC称作“北京饮食文化的灵魂”的地方,每天的吞吐量达到1.8万吨蔬菜和1.8万吨水果。

  在孙永彬的记忆里,北京新发地周边4公里的路堵上6个小时是常有的事。那里还是个“认货不认人”的地方,只要货好,过去了就会被哄抢,有时候越昂贵的越抢手,新疆空运来的芦笋卖到50块钱一斤,北京人买起来眼睛都不眨。

  然而整个华北,除了北京,再没有哪个城市有这样的消费力和好胃口。这使得高碑店市场的规则完全不同。好蔬菜卖不出价格,降价甩卖也没人要。孙永彬过去的降价甩卖法则在这里也不起作用,因为需求只有这么多。

  批发市场的竞争是全国性的。来自内蒙、山西等地的批发商,可以来高碑店,也可以去北京。“但现在来这里的人还不多。”孙永彬夸高碑店市场里交通方便,但也不得不承认事实。

  而他的麻烦不只是客源不足。他需要应对有备而来的、擅长资本运作的炒家,在涨涨跌跌的市场环境里搏击。过去几年,豆角在3毛钱到25块的价格区间里剧烈波动。他需要根据价格波动,迅速作出决定。

  无论在北京还是在高碑店,孙永彬都是消息大王。豆角是一种反季节作物,进入冬天,北方只有少量价格昂贵的大棚蔬菜,市场上的豆角大多从南方运输过来。“中国的每条高速公路、省道,哪里有事故影响了运输,我都会第一时间知道;哪里的包装降价了、哪个炒家租了大量冷库可能会有动作,我都有消息源。”他这么告诉《商业周刊/中文版》。快速掌握小道消息并加以运用,以从中牟利是蔬菜业大卖家赖以生存的基本功。

  他在办公桌前运筹帷幄,影响着民众和商家在超市、菜场等场所能以什么价格买到豆角。他不满足于只是一个豆角大王,或许“蔬菜大王”才是一个他更在乎的名号。为了掌控了上游种植的产量和品质,在云南,他租下了600亩农田,农户帮他种了2000多亩,种植品种也由豆角扩展到辣椒、茄子等。

  再怎么扩张,他做的仍是个靠天吃饭的行当。接受采访时,电视里的新闻播报着南方地区将迎来寒潮,“下雨会让蔬菜腐烂,变质,”他叹了口气,“但我最盼望的天气是下雪。”下雪会影响交通,也会让南方蔬菜种植遇到麻烦。“菜贱伤农,菜贵伤民。我不应该盼菜价太高,但价格太低我们和农民确实很难生存。”

  “豆角大王”对未来悲喜交加。他乐观地觉得,高碑店到北京一共70来公里,根本没有差多远的距离,而且这边根本就不堵车,能节省更多时间,北京的商家没有理由不选择这。有时,他又悲观地觉得,高碑店市场真正能繁荣还得等北京的疏解,而现在一点迹象也没有。他发现,当北京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庞大,它反而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生活服务业者。

  你会还想回北京吗?豆角大王听到这个问题沉默了。接着又坚定地说:“不想回来,也没有我们的地方了。以前在北京,我们有自己的宿舍,有自己的摊位,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再回去,那还不如在这儿。坚持着,马上就能看到阳光了。”

  被遗忘与被损害的

  高碑店批发市场生意惨淡,但洋葱除外。

  北京市几乎所有的洋葱都来自高碑店市。由于在出售前需要进行翻捡和加工,剥去外层皮,这是一个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气味和垃圾的蔬菜。北京结构奇特,可以包容一切,但洋葱除外:2015年,出于环保需求,北京禁止在新发地市场里进行洋葱加工。此后,产自甘肃、云南等地的洋葱在进京前落脚高碑店,这个离北京最近的市场里先行进行处理。

  北京“老农民”超市老板霍建达在上午十点到达高碑店市场,洋葱是他们主要采买的蔬菜之一。这名出生在河北邯郸的90后,和他的几个发小都在北京做生鲜超市生意。这里的白洋葱和紫洋葱,比北京每斤便宜四毛钱。在售卖洋葱的专区,地面上满是洋葱皮,有面包车经过,总会扬起一片尘埃。霍建达并不在意环境脏乱与否,在他眼里,只要货好就行。

  洋葱在高碑店流转的命运,正如北京和河北的关系。北京这座城市需要商贩们为数量众多的北京人服务,但又有着冷酷的一面。当发现北京正式提出了“疏解非首都功能”,并实施于行动,小商户们惴惴不安地离开北京,投入了河北的怀抱。根据媒体报道,三年来,高碑店新发地与北京多家专业市场达成合作意向,成功疏解在京商户4000多户,间接疏解外来在京人口2万多人。

  看上去,高碑店新发地市场在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方面成绩显著。在业内人的眼里,不过是高碑店市场有“新发地”这三个字的招牌,让一些商户误以为北京新发地将整体搬迁至此。

  如今,这些搬来七环外的绝望商人,有些认为北京疏解无望。他们知道自己的命运和这个国家的首都所选择的发展道路紧紧相连,“你不关心政治,政治也会关心你”。在这座巨型城市里,个人选择显得无足轻重。而撤离北京新发地的决定是自己做出的,怨不得别人。

  不过,在学者眼里,北京即将进入漫长的疏解—发展周期。“北京作为一个超大城市,是超级复杂的巨系统。”安邦智库高级研究员贺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北京的“非首都职能疏解”既是缓解“城市病”的优化发展需求,更是一项政治任务。北京将承担因疏解而产生的对城市经济和商业繁荣的负面影响,但他预计北京市仍会比较严格地执行疏解政策。他拒绝对北京新发地及未来拆迁计划发表意见。

  看上去萧条的市场里,仍有希望之光在闪耀。和每个经营超市的老板们作息类似,霍建达通常在下午七八点入睡,凌晨一两点起床,赶到南四环外的新发地市场采买一天的新鲜蔬果。每周有两三天,他和发小们回各自超市布置好后,会约好地点一起赶来高碑店市场。他们算过账,一辆货车里能装两万斤蔬菜,来高碑店每斤菜大约便宜三毛钱,加上来这里的油钱和过路费,仍然是划算的生意。

  只是这些北京商人太少了,以至于根本没人光顾田宁的摊位。站在自己盖满了棉被的胡萝卜堆前,田宁并不能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北京为何如此庞大而有生命力,它又为何要疏解人口和产业,他懵懵懂懂,不知道答案。他不明白的还有一些预想中的事情为什么没有发生。他不能读懂北京,也不能读懂七环外的高碑店。在时代的巨轮下,他好像是赌输的人,又好像还有机会赢得下一个回合的胜利。田宁认为他还有机会,在下一个潮起的时候。

  (应受访者要求,田宁为化名。)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