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注带娃老人:推动各项保障服务 使其成为“新市民”
时间:2018-07-18 17:07:19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张 枨 

  核心阅读

  包头市引导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没落户孩子也能入托,为带娃老人减负;社区组织多种文娱活动,提供文娱场所,让老人们更好地融入社区;目前包头市已经与全国31个省份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网络互联,参保老人可办理异地就医备案,符合条件还可获得包头市的大病救助。

  包头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拥有基数庞大的产业工作者,流动人口人数众多,带娃老人数量呈现增长趋势,使得养老等相关服务发展需求更加多元。

  近年来包头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使带娃老人拥有归属感、融入感,与他们的子女一样,成为包头市的新市民。

  孩子能入托

  负担减挺多

  下午5点,家住昆都仑区昆工路街道东友谊22社区的康淑花大妈,刚刚收拾好东西,准备到幼儿园去接自己4岁的小孙女。

  “前两年,自己的生活就是一个节奏,白天黑夜都围着小孙女转,确实累啊。”康淑花说。4年前,她从河北张家口老家来到在包头打工的儿子家,帮忙照顾孩子,今年她已经63岁了。

  带孙女对于老人来说并非是轻松活,为了让儿子儿媳能休息好,孙女从小就跟着康淑花睡觉。“孩子一两岁的时候,我每天晚上都睡不踏实,一方面是孩子容易哭闹,另一方面是生怕孩子踢被子着凉感冒了,或者一不小心从床上掉下来,睡一两个小时就得起来看一看,生怕有什么问题。”康淑花说。

  给孙女做饭也耗费精力,老人扳着指头数,“牛奶、小米粥、鸡蛋羹、儿童挂面等,每天都得变着花样来,还要符合孩子口味,这样一天三顿才能吃好。”

  孙女慢慢长大,入托的问题又摆在了老人面前。“当时担心儿子没在包头落户,孙女不好入托,没想到无论公立、私立幼儿园,不管户口在哪,只要去登记,检查好身体、报名交费就能入托。”康淑花告诉记者,最终一家人选择了离家最近的一处私立幼儿园。

  “现在孙女一日三餐都在幼儿园吃,每天交18元的伙食费,就能吃得很不错,入园以后都吃胖了。”老人笑道。

  孙女入了托,老人的负担减轻了,空闲时间也多了起来。现在她每天都会和社区的老人们坐一坐、唠唠嗑,前段时间她还在社区帮忙打扫卫生,挣点小钱。“我还打算加入社区的老年舞蹈队,一起跟着跳跳广场舞,锻炼身体。”

  “单靠政府办的公办园,显然无法满足学前教育需求,还要有效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为此,我们提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方略,即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优质公办园办分园、集团化办园等方式,确保了民办幼儿教师队伍相对稳定。”包头市教育局副局长田珺介绍。

  截至2017年底, 包头市共有幼儿园326所,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人数占80.43%,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由2011年底的55%提高到94.07%,学龄幼儿入园难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为带娃老人们减轻了负担。

  同时,针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群体的入学问题,包头市出台相关政策意见,按照“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公办学校接收为主”原则,在内蒙古率先实现100%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随迁就学问题,在学籍管理、入队入团、课内外活动、评优评先、中考招生政策等方面与当地居民子女一视同仁。据统计,2017—2018学年初包头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人数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的34%,其中98.5%在公办学校就读。

  社区活动多

  丰富了生活

  对于今年69岁、住在同一社区的赵玉荣来说,看孩子早已不是她现在的主要任务了。来自辽宁营口的赵大妈,一退休就来女儿家照看外孙了,这一住就是18年。“如今外孙快高三了,早都不用我管了。”赵玉荣笑着说。

  随着外孙一天天长大,赵大妈的闲暇时间也越来越多,这对于性格开朗、天生闲不住的她来说,反倒有些不适应。“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工作,自己每天闲着也不是个事,当时社区也没有老年人的活动团体,我便产生了自己组建一支队伍的想法。”赵大妈告诉记者。

  2012年,赵大妈组建了一个老年人常青藤艺术团,“一开始许多人还不太愿意参加,队伍只有七八个人,后来社区的老人们看着我们跳舞、扭秧歌,越看越有趣,大家相互带动,参加的人也越来越多,如今我们队伍已经有130多人了。前不久还在昆都仑区广场舞大赛上获得了第三名。”作为艺术团团长的赵玉荣一脸骄傲地说。

  “我们社区的老人们相处得特别融洽,几乎没有吵架的,不管你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有什么困难大家都会帮一把。”今年60岁、来自乌兰察布的曹俊娥老人说。

  2017年,社区于大妈的丈夫突发胃病,由于早高峰打不到车,老人们便借了一辆手推车,互相接力将其送到了医院。今年3月,本地老人朱大妈,在路上忽然感到一阵头晕,只能扶着树站立,被社区一位外地老太太发现后,立刻找到其家人,送往医院……像这样老人们互相帮助的例子,在社区数不胜数。

  “对于这些老人来说,除了子女的陪伴,他们也需要有自己的生活,需要社交、文娱等活动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东友谊22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主任郭孝红告诉记者。

  为了能让老人们更好地融入社区,有归属感、融入感,社区积极组织老人们参加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前不久端午节我们就组织社区里的老人们一起包粽子,平时我们也会看望孤寡老人、为老人们庆生。”郭孝红说。此外,社区还专门开辟了多功能活动室、棋牌室、乒乓球室、阅览室等,为老人们提供相关活动场所。

  医保政策好

  报销不用跑

  “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我生了这么大一场病,最后也没花多少钱,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还天天来看望我,太让我感动了。”说这话的,是家住昆都仑区林荫路街道友谊21社区的赵玉田老先生。

  2003年,赵玉田老两口投奔在包头市工作的儿子。今年已经70岁、一直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人,于今年4月突发心梗,连做了两次心脏支架手术。

  “家里本来就困难,如今我这一病,这么多钱可咋办。”这笔钱让老人犯了愁,没想到,由于之前老人在村里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到一个月,13万元的手术费就报销了近8万元。

  “剩下的费用,办事处正积极为老人办理包头市的大病救助,按照相关规定,民政部门将按照自负医疗费用30%以上给予一次性临时救助。”林荫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杰说。

  对于年龄普遍较大的外来老人们来说,生病在所难免,此时,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能否直接结算、程序是否便利对于他们来说就十分重要了。

  “今年6月,启用国家统一的《异地就医登记备案表》后,参保人员只需提供相关证明即可随时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包头市医疗保险局异地结算科科长孟宪敏介绍,对于内蒙古范围内异地住院和跨省多次异地住院的,可以直接电话备案或在医保局业务窗口进行备案,方便外地老人异地就医结算。

  截至目前,包头市已经与全国31个省份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网络互联,共有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18家,所有三级医疗机构全部与国家网络平台实现了互联,每一个旗县区都有一家跨省定点医疗机构。

  包头市民政局局长云港介绍,近年来,包头市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407个,初步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同时,设置了统一社会救助申请受理窗口,开通了“12349”社会救助热线,使外来老年人群体“求助有门、受助及时”,享受与户籍老年人同等的“救急难”救助。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