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不动声色构建“多维城市” 探秘地下空间开发“黑科技”
时间:2016-11-07 10:34:45  来源:新华社  作者:新华社 

  海绵城市调蓄池、超深地下室、地下立体车库……借助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城市附身向地下生长的能力将远超我们的想象。随着土地面积的日显稀缺,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致力于开发地下空间资源,进而构建“多维城市”寻求新的发展。

  3日,在首届中国(杭州)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创新论坛上,众多新技术在会上得到发布,多位专家表示,我国城市必须加强对地下空间开发的科学规划与风险控制。

  当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包括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在内的20多个城市编制了城市地下空间专项规划,有效地规范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根据《杭州市地下空间开发近期建设规划(2016—2020年)》,杭州将通过“新城成片开发、老城联通完善、地铁站点拓展”的发展模式,推动地下空间系统性、综合性、连通性建设。到2020年,力争市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面积达到8260万平方米,其中新增地下空间面积约2500万平方米,年增地下空间面积500万平方米。

  与新城相比,人流密集的老城区块成为地下空间开发的难点所在,如何在闹市不动声色构建“多维城市”使每一位自称“地下工作者”的地下空间开发人员着实伤透了脑筋。

  “近年来,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面临越挖越深,越挖周边环境越复杂的问题。”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杨学林说,城市向地下生长的能力正逐步成为衡量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然而难度也越来越大,“一漏水我们晚上就睡不着觉”。

  如何在保护旧建筑的基础上拓展地下空间?位于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的甘水巷危旧房所经历的华丽“蜕变”成为一次有益的尝试:原建筑物占地面积为800平方米,在不影响既有建筑的情况下,施工后新增地下室建筑面积约为1800平方米。

  承担项目的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潘金龙介绍,这种技术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托换技术”,即先将房子托住,待地下空间挖好后,再将房子与新的基础体系连接起来。整个施工过程配有严格的监测系统,保证地下室开挖的安全可靠。

  据了解,在已有建筑物下进行地下室施工的技术已取得专利。在保证建筑物原本的结构强度及稳定性的基础上,今后能广泛用于医院、大型商业中心、广场、写字楼、居民小区等停车紧张的区域,并为人防工程和抗震加固的施工提供了新思路。

  “在既有建筑下开发地下空间其实涉及的是一个城市更新再造的命题。”同济大学地下空间研究中心主任束昱教授表示,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棚户区改造等加速了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也促进了城市地上与地下的联动发展。

  同时,地下空间开发的风险控制也引起了专家的关注。以在城市地下开挖雨水调蓄池、地下停车场等空间的深度为例,国内外的主流施工方式是“干挖法”,较为安全的深度为地下30米。此后每下去5米,其施工难度和成本都会成倍增长。

  浙大网新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吴世明表示,地下空间开发现在已经形成了热潮,人们普遍关心其安全性。地下空间的风险控制主要基于勘测、规划、施工等各个方面,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把控风险的管理制度。

  “只要认真控制风险,我们国家的地下空间开发会取得很大的进步。”吴世明说。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