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老年人抢公交”假象折射偏见
时间:2019-06-03 10:03:03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木须虫 
       日前,一条刷爆南京人朋友圈的“南京早高峰禁刷老年卡”的消息最终被证实为误传,可见公众对老年人早高峰免费乘公交的负面印象之深。不过,北京市推行了两年多的“北京通—养老助残卡”形成的数亿条大数据显示,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不仅未对年轻人通勤高峰产生压力,反而有效补充了通勤低谷期的公交运力。

       北京市养老助残卡推行以来形成了两三亿条数据,这些数据的统计显示,老年人刷卡量仅占全市上车刷卡总量的10%左右,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的高峰时间为每天的9点30分至10点30分之间,非工作日的乘车高峰为10点到11点。可见,老年人的出行并没有增加交通的负担,而且其出行高峰正好错开了早高峰时段。统计数据显然与一直以来年轻人对老年人“抢公交”的感觉有很大出入,无疑是对社会之于老年人早高峰免费乘公交负面印象的理性澄清。

       数据统计是基于出行时段分布得出主要规律的结论,并不表明老年人早高峰乘公交现象不存在,相反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不过不是老年人公交出行的普遍选择,这也恰恰说明老年人总体是理性的,并没有一窝蜂同年轻人去“抢”。

       当然,有关老年人“抢公交”,并不是人们数据统计理性缺失,一个“抢”潜含的逻辑是老年人行为的非合理性,折射出年轻群体的傲慢与偏见。事实上,就乘坐公交来说,老年人与年轻人的权利是平等的,没有谁优先之说。只是在社会资源供给紧张的语境下,才会衍生出分配先后顺序的矛盾,进而有了轻重比较的区别。反过来讲埋怨老年人“抢公交”,又何尝不是年轻群体在“抢公交”?但舆论往往都会倾向于支持年轻人。

       这是因为在很多人看来,老年人都是闲人,不再创造社会价值,有意无意将老年人视为社会资源的“占用者”,乃至“麻烦”的制造者。因此,将老年人打上“抢”的烙印远不止于乘公交,像老年人与年轻人“抢场地”“抢道路”“抢公园”之类的新闻,经常见诸报端。

       其实,应当理性地看到,能否创造社会价值,并不是决定权利平等的尺度。恰恰相反,老年人往往因为不能创造社会价值,在社会地位处于边缘化,更需要得到其他群体心理上的包容与尊重,这是社会优待老年人的文明要义所在。这样的误解必须要消除,老年人应当受到积极看待,多一些理解与包容,少一些偏见与歧视。

       至于“抢”背后折射出社会资源供给的矛盾,更需要公共管理层面加大投入,增加供给,实施精细化管理,优化供给结构和供给效率,积极缓解社会资源分配的矛盾,减少对社会心理的影响。此外,老年人也应当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老有所为,为社会做贡献,释放更多正能量,体现更大的社会价值,赢得更充分的尊重,主动去消除来自社会的偏见。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