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治理幼儿园“小学化”,治标更须治本
时间:2018-07-16 09:50:25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 魏英杰 
       教育部终于出手整治幼儿园“小学化”乱象:近日教育部发布通知,将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

       所谓幼儿园“小学化”,指的是在幼儿园阶段提前教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这种现象近年来非常普遍,“蔚然成风”,甚至传导至幼前阶段,也就是还没上幼儿园就开始教这些知识了。我听过一个夸张的例子,小孩还在幼儿园阶段就在上奥数班,至于学拼音、英语,更是司空见惯。上海的家长们为了给孩子报某个毫无资质的学前班,挤破了头不说,排队报名的黄牛号都涨到5000元,这事情也一度闹得沸沸扬扬。

       这样做的弊端很明显,就是剥夺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而填鸭式的教育也禁锢了儿童的想象力,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这个道理很浅显,家长不可能不懂。既然如此,为何家长们依然如此热衷呢?原因就在于,这么做的“好处”也很明显。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学习小学阶段的知识,到时候就能轻松对付课内学习,也就可以比其他同学抢先一步。更重要的是,许多民办小学在招生时,也会明里暗里考察小孩掌握的知识,而那些提前学的孩子更有被录取的优势。

       往根本了说,幼儿“小学化”是幼升小的压力传导所致。为了上好的小学,家长不得不如此,而为了迎合家长需求,幼儿园也不得不如此。幼儿园的老师们本来不用这么累的,但如果不提前教这些知识,家长有意见,而这又会反馈到幼儿园的招生“绩效”。至于社会培训机构,不说推波助澜,他们巴不得出现这种局面,这样才会有更多人涌进培训机构。

       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一环扣一环,就这样一步步把孩子们逼进了应试教育的华山一条路。而教育部出手进行专项整治,就是为了砍断这一链条,让幼儿园回归其本位,进而为孩子们减负,让教育不再误入歧途。这样做的初衷自然是好的,出手整治学前教育乱象也很有必要。不过,正如上面所说,这里面的问题是一环扣着一环的,如果不同时堵住焦虑源,就难以彻底遏制幼儿园“小学化”乱象。

       不妨想想,在幼升小的压力与焦虑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家长们会怎么做呢?专项治理或可减少幼儿园提前教学的现象,但这不过是把更多孩子们赶到社会培训机构。虽然通知指出,社会培训机构也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但按照以往的经验和现实情形,这恐怕不容易做到。在利益驱使和旺盛的市场需求刺激下,社会培训机构可能变换各种名目,举办各种学前班。

       再说了,哪怕社会培训机构不敢这么做,如果家长依然那么焦虑,把老师请到家里,一对一辅导授课,岂不是更难以禁止和规范?这样一来,幼儿园是没有提前教课了,家长的教育支出恐怕又要提高不少。把矛盾从校内转移到校外,甚至转移到家庭教育上,这并不能也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像喊了多年的“教育减负”,其结果是,学校方面看似减负了,可家长的担子却越来越沉重,以至于孩子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

       治理幼儿园“小学化”,只是教育改革的一个环节。只有加快各级招生体制改革,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逐渐减轻幼升小、小升初的压力,这一乱象才可能从根本上被遏制。这样也才能避免专项治理工作陷入“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死循环。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