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数字化转型要回归质量(域外听风)
时间:2018-07-11 09:25:4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胡泽曦 
       上世纪大部分时间,关于美国消费主义文化的种种批判中,电视始终是那个不会被落下的靶子。它曾被称为是“一片巨大的荒原”,虽然在现实中,这片“荒原”始终是代表美式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今日美国电视业正日益感受到“被荒废”的威胁。

  统计数据显示,美国2017年网络广告总收入为880亿美元,电视广告收入则下降到701亿美元。这一数据对比颇具象征性,不过恐怕已不会给美国电视业带来太多新的焦虑,毕竟年轻人看电视时间不断缩减的趋势,已持续多年。即使在还看电视的年轻人中,节目间隙也要刷一遍手机,那里有电视业今天面临的真正对手——社交媒体、应用软件、游戏和点播节目。

  显而易见,随着移动互联持续助力,各种新的媒介形态,正悄然改变着受众的阅读、收视习惯,电视业只是其中一个被攻陷的堡垒。可以说,美国媒体业的不适感,主要就是因为出现了互联网这个“陌生搅局者”。传统媒体发现,要走好脚下的转型之路,远不是一句“拥抱互联网”那么简单。

  首先,“流量第一”的信条,如今已陷入困境。前几年风光无限的BuzzFeed、Vice等一批互联网媒体,核心运营理念都是流量逻辑,打出的卖点是“赢得千禧一代”。但最初的喧嚣过后,乐观情绪迅速退去,大量风投也在陆续退出。以BuzzFeed为例,该网站估值一度高达15亿美元,去年11月却开始裁员,全年营收远不及预期。对此《大西洋月刊》指出,这些互联网媒体往往追踪“病毒式”趋势,从相似的题材中提取报道点,并通过优化搜索引擎来“最大化”点击量。“新闻的质量被牺牲了,其报道在本质上只是复制”,这样的评论,可谓戳中了新媒体发展的软肋。

  事实上,近年来聚合型平台的兴起,也给媒体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明显挑战。在美国,以脸书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平台,谷歌为代表的搜索平台,“苹果新闻”为代表的移动应用平台,正越来越多地掌握媒体消费出口,成为数字广告业务的最大赢家。从整个市场链条看,这些信息集合平台,往往拥有不对称的优势地位。平台掌握用户习惯,收割流量,但却无需为内容制作负担成本。靠轻松的“内容搬运”,就能坐拥广告收入的大头,以至于有人将其比作“媒体历史上最大的套利行为”。

  同所有成功的创业一样,媒体数字化转型不能只靠“凑热闹”,而是要回归质量。比如,《纽约时报》的运营注意力,正转向付费数字订阅,而非基于流量的广告收入。其2017年的内部报告明确提出,“成功的定义不是页面点击量”。面对新媒体和聚合型平台的双重压力,只有避免提供同质化内容,树立多出力作的精品意识,才能在同免费内容的竞争中保持优势。

  媒体业向来不乏竞争。在移动时代,受众对“平庸”的忍耐值大大下降了。由此来看,不仅仅是美国媒体,对于世界上很多正在探索媒介融合、数字化转型的媒体而言,仅靠吸纳新技术已不足以支撑成功,将品牌形象、产品区分度、用户体验等做出自己的特色,不断争取优质铁杆受众以及更多以往观念中的“不可达人群”,或许才是赢得未来的关键。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