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每个APP都想做社交,可能是一场灾难
时间:2018-06-12 09:31:51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魏英杰 
       昨天有一个公号曝光,从知名航旅类App航旅纵横可以看到其他乘客个人信息和特征标签,比如住在哪里、经常到哪里去,一目了然,而且还能够向对方打招呼、私信等,俨然成为一款交友工具。

       这款APP颇为流行,很多人可能已经有所留意,只是没放心上而已。实际上,航旅纵横也不是刚引进社交功能, 2013年初的一篇网上文章介绍,这款APP还支持查找同乘或者机场周边的友人,进行在线交流,末了还意味深长来一句“你懂的”。所以,这问题现在又被人拿来说,背后或许有别的什么原因。

       当然,这也可能是受滴滴顺风车空姐遇难风波的影响。在这起事件中,许多人才意识到,顺风车支持司乘互相评价的标签功能,不仅是一种社交方式,而且可能暴露乘客隐私,由此带来安全隐患。换言之,平时大家可能都觉得这没什么问题,只有出现风险事故了,才引起人们的重视。

       何止航旅纵横如此,正如这个公号所说的,感觉中国的每一个APP都有一个社交梦。这么说当然是夸张了,但可以说,许多APP确实都有这种企图。在外卖APP上,可以分享自己今天点了什么;在订票APP上,不小心就被拉进了同城旅游群,还给你安排了导游;在读书APP上,还可以互相评价甚至私聊……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你做的每一件事都留存痕迹,都可能被其他人看在眼里,个人空间越来越逼仄,几乎无处可逃。

       但自己分享个人信息是一回事,APP、平台介入其中,未经允许就公开个人信息,又是另外一回事。一样是公开个人信息,二者却有天壤之别,这中间隔着两座山,一座山叫知情权,另一座山叫选择权。也就是说,我可以自己主动公开个人信息,但你不能在我不知情的情况,未经允许就把我的隐私给公开了、出卖了。

       尊重个人隐私和个体选择权,是一种现代文明。虽然受无孔不入的网络技术影响,个人隐私观念及其表现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许多人已经不再那么在乎个人隐私的曝光,但个人隐私保护的底线还在,而且受到法律保护。

       前阵子,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说过一句大实话,中国人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愿意用隐私换取便利和收益。但他仍然不敢说,因为这样,互联网公司就可以胡作非为。他提到了一个原则,如果“他(用户)也愿意,我们就会去做”。这句话反过来说就是,如果用户不愿意,互联网公司就不能做。这就是个人隐私保护的底线所在。

       包括航旅纵横在内的许多APP的一大弊病就在于,他们把用户数据公开并且社交化之前,并没有明确征求过用户同意,也没有给用户说不的选择。这篇公号文章指出,找遍了这款APP的每个角落,都没有找到可以隐藏自己的功能。有时候,哪怕你删除了APP都没有用,因为用户数据仍然会被保留在服务器上,成为“大数据”的一部分。这意味着,只要注册过某款APP,一个人的隐私信息就会一直被“登记在案”。这样会有什么后果,可想而知。如果每个APP都想切入社交领域,这将会是一场灾难。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