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17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破解“租房买学位”须靠市域教育均衡
时间:2018-06-06 14:40:4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敬一山 
       在北京要上一所好的公立学校有多难?今天又有一则新案例。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因为北京今年首次出台“符合条件的京籍无房家庭子女可跨区租房入学”的政策,部分家长开始考虑提前下手租“学位房”。目前,所谓学位房的“占位费”已经达到6年数十万元,但仍一房难求。

  租房可入学的政策,曾被寄予给炒卖“学区房”降温的厚望,可是现实似乎并非如此。“学区房”买卖市场的温度有没有降不清楚,租赁市场的温度倒是被带高了。新闻里的家长,为了保证占住“学位”,一租就得6年,房租加上“学位费”,支出一下子就得上百万元。看起来,这已经不是普通租房族可以承担的租房入学的政策了,现实中面临着被异化的风险。

  仔细想想,这样的局面其实并不意外。一所好的学校,一个教育资源比较丰厚的行政区,其市场溢价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怎样划分学区、修改政策,只要好的教育资源存在稀缺性,就必然会出现竞争,乃至各种钻营投机。家长花了大价钱租房“买学位”,严格按照政策来看,也并不能算是违规,这是用“市场”的手段,来为好的教育资源买单。

  而这一现象只不过是再一次提醒,当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教育领域的“贫富差距”过大时,要在入学环节做到绝对的公平和有序是很难的。在入学政策上,教育部门应努力给京籍无房家庭以及非京籍家庭提供便利,但对于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高价占学位”乱象,也要客观对待,综合科学处理。

  认清现实困境,维持政策的相对稳定,这比防住少数家庭的投机来得重要。毕竟,能够出得起高价、愿意承担高风险的家庭是少数,更多的京籍无房家庭或非京籍家庭,需求还是相对纯粹——能保证孩子就近入学,教育质量能够稳步提升就行。在这些更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上,城市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比如,几乎每年都有京籍或者非京籍孩子入学难的故事,有些是因为父母对政策的误解或准备工作不到位,有些则是因为政策出台仓促或者有漏洞,导致孩子很难顺利入学。入学设定一定的门槛可以理解,但这个门槛不该高到或者复杂到阻碍正常的入学需求。

  再如,新闻里的家长之所以要把北京亦庄的房子卖了也要去北京海淀区租房,很直接的原因就是海淀区好学校扎堆。教育资源绝对的均衡永远不可能出现,但现实的“贫富差距”实在太大,家长动心思也就在情理之中。推进市区内各行政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均衡,已经提了很多年,落地见效的速度还是与家长的需求相差较远。

  所以,作为家长来说租房买“学位”,只是家庭在教育上的自由选择。但对于城市来说,保持入学政策的稳定和逐步开放,加快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才是更有效、更可持续的方法。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