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拼音感谢信”,何以让我们感动?
时间:2018-04-23 13:39:31  来源:东方网   作者:雪梅  
       “途中,您一直不断安wèi我,让我不要害怕。到站了,您还站起来,一直把我送到亲人身边。对于您的关心,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近日,广州53路公交车司机曹仲君收到了这份暖心的感谢信,写信的人正是他此前护送的一位迷途少年李某麟。因为年纪小,有些字他还不会写,所以用上了汉语拼音。李某麟今年10岁,正读小学四年级。(4月22日《广州日报》)

  《广州日报》的这篇报道,突出了“拼音感谢信”这一亮点。可以说是抓住了新闻点。新闻点就是“拼音感谢信”。尽管说,孩子在写感谢信的时候,使用了不少拼音,还显得那么稚嫩,字里行间透出的却是感恩的精神,感谢信没有华丽的辞藻,都是普普通通的语言,出自孩子自己之手的感谢信更加珍贵。

  现实生活之中,一些孩子在社会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会遇到好心人的热情帮助。有的孩子会说一句谢谢,有的孩子可能连一句谢谢也不说,扭头就走了。我们总是认为,社会帮助孩子是正常的,成年人帮助未成年人是正常的,没有什么闪光点。确实,作为社会,作为成年人,是需要向遇到困难的孩子伸出温暖援助之手的。

  从“拼音感谢信”里,我们首先读出的是成年人的担当,这位好心的司机,不仅引导孩子不要害怕,还给孩子购买了食品,将他安全送到家中。成年人帮助“他人的孩子”,其实就是“帮助自己的孩子”。如果,所有成年人都多些担当,也就能少些迷途的孩子了。举手之劳的善举需要尽最大能力的去维系。担当精神是这个世界的大美。

  而更难能可贵的则是孩子的感恩精神。孩子在得到帮助的时候,必须要知道,成年人的帮助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需要我们有感恩精神回馈的,不管这种帮助是多么微小,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去回报,让好心人感知自己的善举是被社会认可的。

  随着各种思潮的拍岸而起,我们的社会上出现了新的情况,人们渐渐丢失了感恩的情怀。别人帮助了自己,不仅没有感恩之情,还出现了讹人的现象。有的人则把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当成是理所当然,比如在公交车上让座,连句谢谢也不说,认为年轻人礼让老年人是理所当然的,认为成年人礼让未成年人是道德底线。当丢失了感恩之心的时候,也就导致了另外现象的发生:人们不想多管闲事了,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拼音感谢信”是对感恩精神的培育。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封感谢信并不是爸爸妈妈代写的,而是让孩子“亲力亲为”。感谢信里不时跳跃出的拼音,虽然歪歪扭扭,却给了我们顶天立地的感恩情怀感受。

  “拼音感谢信”,最珍贵的是感恩精神。让每一个人孩子都学会感恩,我们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