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高颜值的“一线城市”是叫出来的吗?
时间:2017-09-13 18:16:14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邓海建 

    近日,民生证券副总裁、民生金融智库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在一个论坛上发言称,中国至少需要8个“一线城市”。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外,天津、杭州、成都、武汉、南京、重庆、西安、苏州、合肥等9个城市有望成为“新一线城市”。这个说法在学界引起了较大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中国真的需要这么多的“一线城市”吗?(9月12日中国新闻网)

  如果真有8个“一线城市”,大概可以麻将凑两桌了。这些年,有关“一线城市”的各种概念层出不穷:“新一线城市”、“准一线城市”、“超一线城市”……弄得很多城市心里不淡定,就像中国家长的“起跑线焦虑”一样,虽然谁也不知道所谓“人生起跑线”划在哪里,但谁也不想输在线上——城市也是一样的心思,能挤上“一线”的,拼命在各种排行榜中蹭热度,实在挤不上的,也要往“二线”、“三线”上蹦一蹦。

  可问题是,“一线城市”本就是个民间概念、非学术范畴,专家学者竟然正儿八经地论证出“8个”的标配,这种脑洞大开的创新之论是如何“妙手偶得”的呢?比如最早的“一线城市”之说,来自于房地产业的概述。当年温州房价高企,一度也被列入“一线”的席位。后来,各有各的考量标准:有从行政级别来划分,有按城市规模来区隔,有以人口数量做标记,还有则按经济发展水平和GDP总量等标准分而视之。然而遍翻相关学术研究或制度设计,几乎没有“一线城市”这种“拉风”的提法。比如社科院主办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自2003年始每年对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比较排名;或者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分别在2002年和2011年进行关于国际化大都市的研究中——皆不曾定义过“一线城市”的面目和肌理。

  据说眼下正热的,是不少城市在争夺“国家中心城市”这顶帽子。只是,站在国家战略的层面来看,城市别称的“好看”与否其实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功能与责任、发展与担当。对于民众来说,争夺“一线城市”等江湖花名固然挺热闹,但别忘了,北上广深等传统意义上的“一线城市”基本都是楼市风口,如果以为房价上去、人口上去,就成了“高颜值的一线城市”,市民估计并不会以这所谓的“一线”为傲、为荣。至于以“一线城市”带动中国的城镇化率,这个清奇的想法早就被现实所归谬了:大城市病还嫌不够闹腾吗?靠扩张城市规模来摊煎饼,大概和粗放型产业的前世今生异曲同工。某种意义上说,祛魅“一线城市”之光环,才是中国城镇化亟待反思的事情。

  你的城市在哪一“线”并不要紧,要紧的是你活得舒坦、过得安心。再说,武林盟主不是自封的,“一线城市”也不是叫出来的。多些务实、少些虚荣,每一座城市才会自有其光与热、自得其诗意与美好。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