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看病“货比三家”加重医患负担
时间:2017-08-04 09:17:25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苑广阔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姜玉武至今还记得,他给一个普通患者很认真地看完病以后,这位患者又拿出了10个在不同医院看过的病历本对他说:“姜大夫,您说的和一个大夫说的一样,但是和另外几个大夫都不一样,我应该相信谁?”姜玉武感慨道:“在儿科,这种浪费资源的现象非常严重,一个病人反复看10位医生,就意味着他占用了其他9个病人的医生资源。”(8月3日《中国青年报》)

    同一个患者,同一种病症,竟然先后看过十几个医生,这样的例子,也许比较极端,但是在现实中,患者在这家医院检查完又去其他医院做同样的检查,在这家医院看完医生又去另外的医院看医生,这种情况却很常见。我们买东西的时候都喜欢“货比三家”,目的是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但是去医院看医生也“货比三家”,甚至是“货比十家”,却未必是一件好事。

    新闻中的医生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这种现象会造成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客观上也进一步加剧了“儿科医生荒”。即便不是儿科,是其他科室,如果部分患者在看病过程中喜欢“货比三家”,对医生“择优录用”,也同样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也同样会加重医生看病的负担。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医院不但遭遇“儿科医生荒”,同时其他科室医生也同样“荒”的原因之一。

    如果是一时无法确诊的疑难杂症,患者多看几家医院、多瞧几位医生,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很多普通的疾病,患者去了三甲医院,看了权威的专家,却仍旧不放心,还得多换几家医院看病,这背后的原因就很值得深思了。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患者对自身的疾病过于担忧和焦虑。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这是现在公众更加重视自身健康的表现,值得肯定,但是重视的程度一旦过度,甚至到了偏执的程度,那显然就是一种过犹不及,并不值得提倡。另一方面,则是患者对医生和医院缺乏信任,总想在不同的医院和医生之间进行反复比较和验证,一旦两个或者是多个医生给出的结论不一致,患者就更加担心和焦虑,急于去“另寻高明”,结果就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很多患者不知道的是,即便是同一个病人的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医生眼里,也会有不同的描述,所给出的治疗方案、开出的药方,更不会完全相同,而这并非全是医生没有看准看透疾病,多数情况下,只是表述方式不同、所选择的治疗方案不同而已。如果患者把这作为医生水平低、看不透疾病的理由,那本身就是大错特错的。

    这种“货比三家”式的看病,除了上面提到的会浪费医疗资源、加剧医院和医生的负担之外,同时也会大大加重患者自身看病的各种成本和负担。而要避免和消除这种现象,除了需要患者理性看待疾病,理性看病之外,更需要医生方面有所作为——尽可能与患者进行沟通,使用通俗而标准的语言把患者的疾病讲明白讲透彻,让患者清楚地知道并且了解自己的病情,而无须四处验证。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