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买卖实习证明暴露了实习的软肋
时间:2017-08-02 09:33:01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李勤余 

    谁能想到,实习证明也能“私人定制”呢?49.9元一份还“包邮”,可回访可刻章……最近,有媒体调查发现,正值暑期高校学生实习高峰期,一些网络平台上有人售卖虚假实习证明,价格从20元到200元不等。

    买卖实习证明的问题自然不少。相关卖家伪造公章,或涉嫌违法。实习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锻炼专业能力的机会,个别学生购买虚假证明,能力没有得到锻炼不说,还丧失了诚信。既然如此,买卖实习证明的市场为何会存在?

    答案很简单,有需求,就有市场。现下不少年轻人不再认同按部就班的成长模式。高校学生参加实习,本来意味着其向社会人转变。但如今的年轻人是否还需要这一心理适应过程,则需要打上一个问号。作为80后“老人”,我常为实习生随手就能掏出一叠炫目的简历而自惭形秽。这些思维活跃、精力无限的年轻人,已经不需要用学校安排的实习,来证明自己的努力和优势。

    对有志于投身学术事业的学生来说,实习又稍显鸡肋。高校在规定时间内强制安排实习,并将其当作一门课程,未免显得僵化、机械。部分同学之所以买卖实习证明,恐怕也有此方面的原因。

    当然,这些学生的行为绝不值得肯定。可在关注、打击买卖实习证明市场的同时,也应反思高校现有实习制度的利弊得失:学生究竟通过实习学到了什么?

    实习证明和高校的实习指导不配套,是当下凸显的问题。比如,年轻人进入职场,职场礼仪是基本的沟通规则。但各高校在教学中,往往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而忽视了礼仪教育。如果说,高校只是放手让学生实习,而从不对其进行适当的指导,那么实习的意义,也就局限在一张实习证明中了。

    将实习异化为赚取利益的工具,更令实习证明贬值。某些职业院校以实习的名义将学生送到工厂充当廉价劳动力,而中介、学校从中收取“人头费”。实习内容与专业不相符、通宵上夜班、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无公休等也是大学生实习中的老问题。这些学生若能买到一张实习证明,倒成了一桩幸事。

    高校能不能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的实习方式?为学生安排更符合个性化发展的实习单位?如果高校将实习视为走过场,巴望着学生早日完成任务了事,那么买卖实习证明也就难以根治。

    我们当然可以告诫大学生通过正当方式实现自身需求,不能贪图一时便利;我们也能理直气壮地要求网络搜索引擎服务商担起对各种广告、信息的审查义务。可是,我们更应该意识到:实习要能真真切切地帮助年轻人成长,而不是走过场。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