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传统技艺也可以开放共享
时间:2017-06-22 09:36:15  来源:长江日报 

    近日,一段“川剧变脸”的视频在网上火热传开,这“火”的原因却有些“尴尬”,表演者在“变脸”过程中接连失误,最终捂脸离场。该段视频在网上传开后,引起网友热议,有网友调侃,也有网友表示理解。(6月21日《成都晚报》)

    这个表演者的遭遇,让笔者想到了启功大师与仿冒者的故事:有一次,启功去一家书画店,恰好遇到一个专门假冒启功书法作品的人在书画店销售赝品。当启功表明身份后,那人羞愧得无地自容,不住地哀求启功高抬贵手。见此情形,启功宽厚地说:“你要真是为生计所迫,仿就仿吧,可千万别写反动标语啊!”一句风趣的话把大家都逗乐了,那个人借着启功给的这个台阶,千恩万谢地离去了。

    与仿冒启功书法作品的人一样,玩变脸的表演者都不过是混口饭吃,但性质有天壤之别,毕竟玩变脸不涉及侵权,前者尚可获得包容,变脸玩砸了又何必去苛责?况且,之于现场而言变脸失败表演者的尴尬和落荒而逃,着实添了几分喜剧的色彩。

    的确,“变脸”是川剧的绝活,因其技艺精湛而列入了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但是,任何技艺失之于应用,那就是真的是“遗产”,徒供观瞻与喟叹,而失去本来的生命力。“变脸”无论其技术设计与表演手法有多精巧,其永恒的价值仍然在表演和人们观看表演。有表演自然有了高下之分,不管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都还有失败的可能。如果片面以水平高低来苛求表演者表演的权利,动辄上纲上线,无疑只会把艺术和技艺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堂。

    事实上,文化艺术一旦走上曲高和寡的地步,大体离边缘化就不远了,而文化艺术“神话化”也是大忌,变成所谓专业的垄断,更会自斩传承的命脉。有必要说,文化技艺再精粹,技术层面的东西都有其规律可遵循,在适度条件下可以实现大众化的技术扩散,如过去唱歌是歌唱家的专利,如今是谁都可以吆喝两嗓子。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下面临两大传承的危机,一是技艺失去实用的空间,没有土壤,缺少利益回馈的涵养;二是人为固步自封,把技艺神秘化、专利化,不愿意开放共享和改革创新,拓展传播的路径。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讲,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民间有人愿意表演“变脸”,其实是“川剧变脸”的幸事,本该获得理解、包容甚至鼓励,尤其是专业人士更宜抛弃专业的傲慢与狭隘,乃至给予表演者一些帮助。如此,并无损于“变脸”艺术的文化价值,相反会给艺术的传承与普及以增益。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