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别让“雾霾费”收得不明不白
时间:2015-12-18 10:13:38  来源:新京报  作者:新京报社论 

    据报道,12月16日,上海发改委、环保局等部门制定了《上海市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实施办法》(简称“办法”),上海开始试点启动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污收费。排污收费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实施不同的收费标准。自2015年10月1日起(第一阶段)收费标准为10元/千克,自2016年7月1日起(第二阶段)收费标准为15元/千克,自2017年1月1日起(第三阶段)收费标准为20元/千克。

    挥发性有机物(VOCs)不仅是形成霾和PM2.5的前提物,事实上它还会造成臭氧污染和形成城市光化学烟雾,研究证明,VOCs和PM2.5一样,是可致癌空气污染物。
但对于VOCs的治理,一度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例如,近些年来曾被频繁报道,多地居民向环保部门举报周边企业有“异味”(主要成分为VOCs)污染,但查出异味的源头却困难重重。这些问题暴露出地方环保部门对VOCs污染源排查监控的盲点,以及治理力度的软弱。

    直到2010年,对VOCs的控制才正式列入国家防治议程,2013年,大气十条细化了需要控制VOCs的重点行业。而控制VOCs的排放,收费是不可或缺的办法。其实在上海收取“雾霾费”之前,有的城市就已经启动VOCs排放收费工作。高昂的排污成本,有助于倒逼企业的污染治理。

    不过,VOCs排放收费,目前还面临许多困难,包括,排放量的计量方式难以确定,有些像橡胶等的污染源不确定,怎么产生并不清楚。也因此,重点物质的监测方法难以制定;VOCs有关的行业标准太少,大量涉及VOCs排放的行业仍然没有覆盖到。

    更为重要的是,VOCs排放收费,会不会延续排污费的弊端。现实中,排污费在许多地方实际上成了“养人费”,一些环保部门甚至以污生财,放水养鱼。按法律规定,地方环保部门收取的排污费应当上缴财政,用于环境治理,但实际上,许多收上去的钱被返还到某些地方环保部门,被用于造楼盖房,发工资福利。

    因而在排污费使用方面,上海市环保局也表示,排污费使用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征收的排污费全部按要求上缴国库,纳入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管理,重点用于该市环境污染防治相关工作。而接下来如何让民众相信这一点,就要从征收的规范以及账目明细的公开上多下工夫。

    另外,地方环保部门对于排污费的收取具有很大自由裁量权,其中蕴藏了不小的寻租空间。有的企业为了少缴排污费,向排污费征收人员行贿。导致在排污费征收过程中,一些排污费征收人员“协商收费”,以及随意减免排污费。有的地方还出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任意削减企业排污费收取,甚至直接划定“无费区”。

    无论是此次上海制定的VOCs排放收费方案,还是其他地方已经执行的收费标准。VOCs排放收费标准都很高,赋予环保部门的自由裁量权都很大,如何规范收费是最为关键的问题。

    很长时间以来,一提到收费治污,往往会引起民意的反弹。其实公众并不反对收费,关键在于许多收费的政策制定要有严谨的程序,需要公众的讨论与参与,不能让收上去的钱成为一笔糊涂账。所以“雾霾费”固然应收,但首先要收得明明白白才行。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