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治霾不仅是心动更要身动
时间:2014-10-21 23:17:25  来源:荆楚网  作者:柯玉乾 
  昨天,一年一度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在北京开跑。但是和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马拉松赛迎来了格外的考验--严重的雾霾天气。(10月20日中国广播网)

  兔子造型,狗熊装备,就连家喻户晓的孙猴子也登上了马拉松舞台。本来应该是马拉松“出彩”的时刻 ,却让“防霾神器们”抢尽了风头,网友直呼好好的比赛都被“玩坏了”。笔者以为,参赛者们以这样的方式来吐槽严重的雾霾天气,与其说是娱乐,更不如说是一种深深的无奈。

  其实“雾霾”这个词在中国被提及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从颁布针对工业产业进行调整的“大气国十条”到出台针对汽车尾气发展汽油的“国五标准”,中央对于“治霾”的决心不可谓不强。可是动作有了,为啥效果却不好?归根结底,还是没有弄清雾霾“死而不僵”的根本原因。

  根据环保部南京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的研究,雾霾的形成,固然有气候和地形方面的原因,但是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污染排放过大。但是反观我们的一些地方政府,大多遵循“大干快上,来者不拒”的方针。哪怕是钢铁,造纸,煤炭等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项目也是一哄而上。在一些官员的意识里,贫穷,落后,发展缓慢是“长痛”,不改变这种状况他就无法升迁。而牺牲环境毕竟是“短痛”,大不了走一些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可对于广大公众而言,水变质,空气无法呼吸,发展的意义又在哪里?而这,却不在官员的考虑范畴之内。

  可见,要想治理雾霾,根本出路还在管住人。

  在这个方面,一些欧美国家已经率先向我们做了示范。例如在德国,政府官员的综合测评不仅仅是由GDP的贡献值来决定,他还包括文教,卫生以及公民的满意度。其中任何一项出了问题,官员可能都会被“问责”。鉴于我们的国情与与他国有所差异,不可能完全照搬西方模式。但是在“唯GDP马首是瞻”的问题上我们是不是可以做出一些修正?不说与官员政绩完全挂钩,建立一些惩戒制度总是可以的吧。如此,不仅仅止于治霾,类似于劳民伤财的“烂尾楼”这样的工程是不是会更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毫无疑问,关停污染企业,会给地方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甚至就业带来影响。但笔者相信,这些都是蜕变过程中所需的阵痛。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深水区,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停留在说说而已的羡慕阶段,更要拿出壮士扼腕的勇气来扫除一切阻挡前进的障碍。治霾,只是一个开始。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