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微博何以成舆论监督新阵地
时间:2011-07-13 09:37:05  来源:珠江晚报  作者:王石川 
     如果是在十几年前,有冤无处诉的人要找媒体曝光时,第一个想到的大概都是央视的“焦点访谈”。如今,他们可能会得到这样的建议:去发条微博吧!没错,不管你是否认同,2011年上半年以来,诞生不足两年的门户网站微博都在越来越清晰地扮演着这样的角色:舆论监督。当人人都有了便捷平等的发言渠道,真相就在泥沙俱下的混乱中渐渐浮出水面,它不仅是个别网民呼唤公平正义的平台,更包括对地方官场或行业乱象毫不留情的曝光和集体鞭挞。(7月11日《国际先驱导报》)

  微博成舆论监督新阵地,让人百味杂陈,一方面这固然说明微博丰富了民众的表达渠道,有益于还原民众的知情、参与、表达和监督等权利,另一方面也恰恰验证了现实渠道之不够顺畅,否则,民众何需求助微博?何需费尽周折、剑走偏锋,先在微博上赚取眼球以期媒体关注,最后推动事态进展?

  据复旦大学发布的《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截至今年3月,实名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有1708个,政府官员微博720个。实名开通微博显然只是第一步,面对微博监督热炒,相关部门应从两方面发力:

  一是正视微博监督。面对网络监督事件,面对网友一轮又一轮的提醒和质疑,相关监管部门想捂住耳朵再也不可能了,怎么办?及时果断介入,先回应再处理。从故宫错字到中石化天价酒,从局长调情到郭美美炫富,面对舆论的猛烈谴责,监管部门确实没有置之不理,这是一大进步。但是我们看到,这些事情的最终落点都是自查自纠,到最后甚至不了了之。由此,便引申出另一方面的命题,如何契合民意、遵循民意?民意咆哮了,官方出面了,安抚了,或者象征性地打几下责任人的屁股,这远远不够,远远凸显不了微博监督的威力。公众通过微博监督,目的不是为了曝光,而是要真相,要正义。如果浮皮潦草地应付民意,这与民意期待何其遥远?

  日前,人民日报刊文“微博之力如何撬动现实?”认为政府部门应该积极通过微博平台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及早发现问题、处置问题,完全可以构建一个广泛参与、有序互动的微博舆论新环境,使微博成为社会情绪的“减压阀”、官民关系的“润滑剂”。诚然,在现在这样一个矛盾多发的时代里,要想“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就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应该顺应民意,就不能不昂眼公平正义,面对微博监督的躁动与激烈,再也不能充耳不闻了。

  “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面对不少官员的麻木,笔者觉得,微博成舆论监督新阵地,看上去很美,它是一种必然,却并没有什么稀奇的,也不宜放大其效用。在当前,也许只是民意释放的非制度性的网络化出口而已。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