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人民时评:治理者如何面对“失当批评”
时间:2011-07-07 11:22:16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范正伟 
   如果不让讲错话,就不会有人讲真话;如果拒绝接受“失当批评”,就会逐渐滑向拒绝接受一切批评

  近日,河南南阳一市民在“书记市长网上留言板”上抱怨该市“交通整治行动”变为“罚钱”行动,鼓动市民“闯红灯”。对此,有关方面回复称,该市民的想法和呼吁“完全是逆潮流而动”,“公安机关将密切关注你的煽动性言论是否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再视情处置。”

      尽管后来该市民承认言语过激,有关方面也回帖表达歉意,但这样的互动还是让人感慨良多。

  公允地说,尽管此次回复有点“雷人”,但南阳有关方面的网络问政还是有不少值得肯定之处:不同于有些地方的漫无期限,在一个小时内就做出回复;也不同于屡屡复制的“万能回复”,仔细查阅市民留言并逐条回应。然而,如此的“雷人回复”却让人“伤不起”不管是对政府努力还是民众热情。

  南阳有关方面之所以“霸气外露”,大概与留言“无端谩骂”、鼓动违章有关。毋庸讳言,现实中尤其是网络上,民众表达有时比较率性、夹杂情绪,甚至“捕风捉影”。因此,比关注个案更值得探讨的是,治理者如何面对这些“失当”乃至“错误”的批评、质疑。

  现实中,有极端落伍“跨省追捕”的,有看似超脱“置之不理”的,有兴之所至“霸气外露”的。南阳这一事件显然属于第三种。受发帖者的情绪感染,与网民扳腕较劲,却惟独缺少深思:网络互动的初衷为何?过激情绪的根源在哪儿?政府工作是否完美无缺……倘若能在这些方面多做一些反思,回应时就能少一些火气、减几分霸气,有效引导民众理性看待问题。

  所谓无风不起浪,民众的某些批评或许带有情绪,但情绪的背后往往潜藏着真实问题,治理者如果只盯住表面情绪,只顾“以牙还牙”,就无法见微知著,从更深层次看问题;更不能防患于未然,从根本上纾解民忧、化解民怨。其实,参与就是认同,牢骚意见里往往包含着民众的信任期待,而这恰恰是宝贵的治理资源。正因如此,重庆合川区委书记王作安表示:“凡是针对合川的骂帖,一律不准删除。”也正因如此,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坦言“不怕群众发脾气,不怕群众骂娘”,强调网络问政应该是平等地问、虚心地接受,不计态度、不问来历。

  进一步讲,即便批评真的失当,只要不是诽谤造谣,治理者同样需要宽容对待。一方面,相对于有关部门而言,公民所掌握的信息资源毕竟有限,使得批评监督不可能绝对准确;另一方面,批评监督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政府接受批评监督,也包括接受不准确的批评监督。如果不让讲错话,就不会有人讲真话;如果拒绝接受“失当批评”,就会逐渐滑向拒绝接受一切批评。

  民心可敬、民意可畏、民气可用。正如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所言,“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治理者只有正确面对“失当批评”,才能最大限度减少“失当言行”,从而更好地培植信任资源、夯实治理基础。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