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盖楼与筑墙,城市化进程的“拦路石”
时间:2011-06-23 13:39:47  来源:红网   作者:郭鑫 

    中国城市的大楼正在以子弹飞的速度,呼啸着向上蹿升。

    据6月22日新华网报道,经过半年多评审,备受瞩目的武汉606米世界第三高楼造型21日正式公布。根据目前的初步匡算,大楼静态投资约为50亿元,后期可能会有所增加。而在前几天,广州也宣布将建本市第一高楼——超过600米的钻石大厦。

    就在近日,中国第一份以“摩天大楼”数量来衡量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报告《2011中国摩天城市排行榜》出炉。这份《排行榜》显示,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第一摩天楼国家。目前中国正在建设的摩天大楼总数已超200座,相当于美国现存同类摩天大楼的总数。

    在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今天,摩天大楼仍不断拔地而起,让城市面临过度投资的风险,有专家担心“大厦建成,经济衰退”的“劳伦斯魔咒”会如影随形。

    在摩天大楼前景堪忧的情况之下,城市的管理者却以一种近乎“大无畏”的精神,大干快上,这里面固然有经济上的考虑,但更多的恐怕是城市管理者的政绩冲动在支撑。高就是现代化,高就是有面子,在这样的思维主导下,很多城市的管理者都患上了“高度痴迷症”。

    城市管理者希望通过建设摩天大楼,显示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展现自己的光鲜政绩,不管是否会事与愿违,但这可以算是一种执政“自信”和胆量的表现。

    摩天大楼对普通公众来说,除了带来赏心悦目之感外,意义似乎并不太大。而城市的另一“土建工程”——筑墙,对公众的影响却甚为明显。

    这道厚厚的围墙,用“户籍”堆砌而成。在人口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这堵墙将无数心怀梦想的外地人拒之门外,也让城市患上了严重的自闭症。《南都周刊》曾刊文说,“人们发现,户籍制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只是一度拥有的幻觉而已。身份,20年来,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决定了相关福利和利益归属。从外来者到新市民,是外来者群体中大多数人的城市通关路径。但是,越来越加剧的人口流动,越来越多元的社会文化,越来越丰富的社会财富,城市反而更趋向自闭。”

     没有户籍,房难住,车难买,学难上,医难就。没有户籍,尊严和平等就都可望而不可及。没有户籍,就只能当城市的“二等公民”,如果不想,你就只好逃离北上广,因为这个城市“不需要你”。

    这些在明处的围墙已让人无法忍受,但横亘在当地人和外地人之间的无形“心墙”则更为可怕。一条北京地铁欲涨价的新闻跟帖中,见到的不是理性的讨论,而是北京人和外地人的相互排斥和互相谩骂。在一些城市人眼里,房价高、道路堵、公交挤,环境差,不宜居,都是外地人惹得祸。而在外地人眼里,城里人得了便宜卖乖,除了歧视外地人,别无所能。

    《人民日报》曾撰文称,排斥造成隔阂,更给社会留下深深的裂痕。各种社会排斥过程无不导致社会环境动荡,终而至于危及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

    稍为让人欣慰的是,户籍砌就的围墙,似乎有了些许的松动。近日,北京市政协建议推行积分落户政策,以科技贡献、专业技能、在京时间等指标为考核项,计算非京籍人才的“积分”,积分达标即可落户北京。而广东的积分落户政策施行一年多以来,已有10万多外来人员落户。虽然步伐缓慢,但总归是迈出了第一步。

    户籍围墙拆除不易,“心墙”拆除则更难。这一方面取决于前者的拆除进度,一方面要看城里人、外地人彼此理解、认同和融合的程度。

    拆除或明或暗的围墙,是对政府执政能力和胆量的考验,也是每一个城市人、外地人的责任。融合则和谐,排斥则俱伤。大楼越盖越高,围墙越建越厚,终非城市和居住于此的人之福。

   [作者:郭鑫]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