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嘉宾对话
时间:2016-05-08 18:09:06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喻业峰 

d55084ff81bf171a7165dd018e9b58f9.jpg

  杨曾兵:现在用城市的方法去建设乡村,对这个问题我非常“痛心疾首”。自然村落的消失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村落拆了,村居文化没有了,社会功能就被打乱了。我参与过一个新的“上山下乡”的运动,涉及到三个镇和一个中心景区,102平方公里。“上山”是景区,“下乡”是环山一圈的乡村,旅游活动是不收费的,开放式的乡村旅游。这种旅游有很多内容,将旅游体验活动贯穿在活动里。

  我非常看好小城镇新的合作模式,新型小城镇,除了大家在提的“微时代”,即把大景区分散,用一种新的游乐和商业业态为主题跟景区嫁接组合也很有前景,我认为“小城镇”可以加两个字,变成“旅游小城镇”更加贴切。

fb78665f04fcecbcecd6a92b0c88c80f.jpg

  郑建平:目前,对待乡村建筑、城市规划,已经形成了两极:一极就是蛮干,即开发商的意志、政府的意志;另外一极是学者专家的批判精神。我们在这中间似乎找不出一条道路来,所以总是用“道义”的目光来评判当下的城市和乡村。

  冯骥才说得好,“我们现在每天有多少个乡村在消失,就有多少个文明在消失。”作为建筑师和设计师,我认为不能站在两极说话,要在中间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适合商业兼容的道路。旅游是一种生产力,所以我非常赞同全域旅游概念。我认为可以用旅游的手段,借以拯救濒危的村落、文化,用另外一个办法让它们重新活起来,重新立起来,建筑师和规划师要重建这样的一种生态体系、观念体系和产品体系。

  说到城市化,原来用商业中心点亮城市,用综合体点亮城市,用大型的工业园区、大学城点亮城市,30多年来,各种模式都用过了,还能继续大规模地投入吗?难道我们发展、拉动消费,还要继续建更多的消费中心吗?不是的,我认为,要从敏感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需求来创造消费,因为精神和文化消费是无止境、无上限的,现在是在构建一个新的产业模型,要从人的文化、感性中找到消费源头和动力,然后去引导它、释放它,用产业布局、城市格局、乡村格局围绕着精神消费曲线去营造,而不是人为的仅用道德尺度来强行地规定它的标准,去做一个旧时代的挽歌。 因为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前一个时代文明的叠加和扬弃构成的,所以,现在能赋予这个时代的文明是什么?首先是传承,其次作为建筑设计师和规划师,要用工匠精神体验城建体系最柔软的部分,把它变成精神文化的描述。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