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黄小虎:变革土地制度 为有机农业留下生存空间
时间:2016-05-08 17:04:31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刘建飞 

ac7013fc14f374484e4736640f0ae45b.jpg

  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原院长

  我并非有机农业的专业人士,但通过对天福园的观察,有一些感想和体会。目前,全世界都在发展石油农业,虽然石油农业有违自然规律,但我们却无法简单地否定它,因为随着世界范围内人口规模的急剧膨胀,怎样保证人人都有饭吃,是需要首先解决的大问题。所以,我认为在可见的时间范围内,石油农业大发展的趋势难以逆转。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一个问题值得探讨,那就是像天福园这样的有机农业庄园是否有生存下去的权利。

  中国是农业大国,以往数千年的农耕历史均以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为主,如果说石油农业有违自然规律,那么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则是遵循自然规律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张志敏老师和天福园的有机农业实践十分有意义,因为在发展石油农业的同时,我们仍可以尽可能地扩大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规模。

  我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天福园有机农庄的土地是从村集体手中租来的,租约为20年,4年后就将到期,村集体可能会收回土地另作他用。这片净土是否能留得住,还是未知数。天福园位于房山区良乡镇江村,如果单纯是由于村集体要收回土地,那么也许仍有回旋的余地,但这里同时也是北京市的行政范畴,北京市对天福园附近整片区域的规划是什么,是否要改变这片土地的用途,将直接决定着天福园的存留。这也反映出了深层次的问题,城市外延的无限扩张正威胁着类似于天福园这样的农地的生存空间。

  目前,全国大部分城市包括北京在内都在走城市外延扩张之路,城市周边的农地大多都已被扩展为城市建设用地。为什么会如此?这其实与我们的土地管理制度息息相关。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历经曲折,早在计划经济时代,陈云就说,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当时国家大力支持农村搞社队企业,而社队企业在国家计划里没有户头,包括土地在内的资源配置,完全由市场决定。尽管当年还没有土地市场的概念,但农村土地进入市场已是客观存在了。改革开放以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工业化导致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形成了大量小城镇以至于大中型城市。这些新的城镇、城市基本上都是在集体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但1998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不再允许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把农民凭借自己的土地财产,自主地参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出路堵死了。同时,政府承担城市建设责任,而城市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于土地出让收入。这种资金主要依赖增量土地的制度安排,导致政府必须不断地征地、卖地,使得城市持续外扩,而城市里的存量土地没有得到合理利用。例如,北京市市区有700平方公里集体建设用地(不含宅基地)粗放利用,甚至根本就是无效利用。

  如何改变城市无限外扩的现状?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土地纳入自然资源,土地资产纳入自然资源资产,提出要把所有者的权利与管理者的权力分开。这是国家治理思路的重大调整,一旦付诸实施,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就不能再经营土地了。同时,改革财税体制,使地方政府财力与事权相匹配;改革投资体制,城市建设主要靠吸引社会资金,等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城市外延无限扩张的脚步,才能使城市周边像天福园这样的净土得以留存。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