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广州举行的“时代中国在湾区”9城百盘生活蓝图发布会上,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荣誉顾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就“‘双循环’新格局下的城市化与粤港澳大湾区”进行了主题分享。他说,要通过大城市、城市群的发展来进行中国的城市化,这是城市化的2.0版。这应该是一个合乎城市化规律,合乎人的选择规律、迁移规律的做法,特别是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初期。
樊纲表示,中国过去的城市化应该说走了点弯路:以前是城镇化,具体的内容就是鼓励小城镇、小城市发展。对小城镇、小城市无限供地,给大城市限制又限制了。结果小城市建了很多房子,人走了,很多小城市是人口流出的城市,都去了大城市;而大城市没有地没有房子供应,结果大城市房价暴涨。“这个弯路在于没有遵循城市化的逻辑、人迁移的逻辑。人为什么要走,为什么要进城?追求美好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前提是什么?就业在什么地方,有没有更高的收入,更好的就业?这些年一个基本的趋势是,企业都在向大城市转移。大城市不仅基础设施好,而且有人才。”
他说,这个问题逐步引起了重视,国家开始调整政策,调整战略。第一,中央政府明确宣布要增加给大城市供地,允许大城市周边的集体土地入市等等。更重要的是提出了雄安新区,雄安新区相当于给京津冀大城市群加了一块地。然后就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提出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近又通过了成渝城市群发展的方向。这就有了四大城市群的概念,而且还有一些内陆城市形成的中小城市群的格局,5000万、8000万的人口规模也很可观。
樊纲认为,首先要发展大城市,大城市来带动中小城市发展,经济的发展一定意味着人口的迁移,一定意味着人口版图的变化。人们已经进入一个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那么自然他们的居住,他们生活,城市和乡村的关系等等都要发生深刻的变化。城市群是通过一个区域当中的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通过一些基础设施把它们连接起来,然后让大中小城市形成互补。他说:“城市群的发展,不只是通勤的问题、住房的问题,更多是一个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的问题。”
“很多人口流出的中小城市,如果周边没有一个中心城市能来带动它们发展的话,那么这些小城市的发展时机也许还没有到。”樊纲说,中国的发展,中国14亿人口需要一些城市群的发展来实现均衡发展,实现各行各业的健康发展。
·李秉仁:城市化进程是建筑业发展的持续动力 (2020-12-11 15:24:43) |
·樊纲、姚勇:张謇与中国经济改革之路 (2020-11-19 16:46:21) |
·五部门:对入围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给予奖励 (2020-09-22 12:00:19) |
·特大城市不得减损公民权利 (2020-09-02 16:32:07) |
·《客家足迹》 客家乡村城市化进程的影像志 (2020-09-01 15:33:28) |
·从城市生命体的两个平衡看“城市病” (2020-09-01 14:45:58) |
·在郊区打城市牌才能最终实现城市化 (2020-09-01 14:36:25) |
·“大水浸城”痛揭城市化进程伤疤 (2020-09-01 13:55:42) |
·城市化进程——21世纪中国的伟大历史变迁 (2020-09-01 11:55:50) |
·樊纲:继续发挥特区作用重在全方位先行示范 (2020-08-20 19:09: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