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正式启动
时间:2011-03-21 13:16:44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顾晴 

099a38070b4691bf15cd56223c665739.jpg

原建设部总工程师、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简称城市化委员会)主任金德钧在2月13日举行的城市化委员会主任扩大会议上宣布:《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正式启动。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委原书记、第十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城市化委员会荣誉主任毛如柏要求,参与组织研究的机构、专家学者要有大局意识,要深入社会调查研究,希望《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能够成为指导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一部有价值的评估体系。

中国城市化呼唤质量评估体系

亚里士多德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数据表明,在200年前的1800年,全世界的城市化率仅有3%,1850年为7%,1900年为15%,2000年达到48%,而到2007年,已达50%!

由于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选择,也是全球经济发展中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性趋势,因此,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人口司在2010年发布的《世界城市化展望2009年修正报告》称,尽管目前世界城市人口已经超过全球总人口的一半,达到35亿,农村人口目前为34亿。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世界各国的农村人口还将继续减少。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农耕大国、人口最多的国家,自1978年打开国门之后,就开始了人类史无前例的最大规模的快速城市化运动。

《世界城市化展望2009年修正报告》指出,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980年的19%跃升至2010年的47%,预计至2025年将达到59%。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极为迅速,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目前全球超过50万人口的城市中,有四分之一都在中国。 

正如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里茨所讲的那样,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是影响人类21世纪的两大关键性因素。通过30年的改革,中国大约有5亿到6亿人脱离了贫困,基本过上现代化生活,此外,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三大贸易国。这些都是我国和全球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和动力。

然而,仅仅看到中国城市化所带来的丰硕成果而赞叹不已、振臂高呼未免为时太早,城市化过程并不一定是一曲美妙的乐章,其中也夹杂着许多不谐之音。

一些被城市化夹裹着前进的群体并没有成为城市化的主体,他们依然游离于城市生活之外,有学者将其称之为“半城市化”。据了解,2008年,城市化委员会发布的以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城市化率为33.28%,而国家统计局按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算出的城市化率则为45.68%,两者之间相差高达12.4个百分点,涉及人口达1.61亿!城市化委员会秘书长蔡义鸿认为:“这一数量宏大的‘半城市化’群体,是我国各级政府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历史与现实问题,希望《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能为此助一臂之力。”

另一方面,那些享受到城市化成果的群体也正在承受着城市病的侵扰,拥堵、看病难、入学难、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困扰人们生活的现实问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开始令人质疑! 

此外,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矛盾与问题、区域之间、城市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城市结构规模与人口、经济规模不协调、以及我国的人口规模远超过西方国家的总和,且我国土地面积虽然广阔,但有超过一半的土地不适合人居住,伴随城市化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资源日益减少和现代化建设所需资源不断扩大之间的矛盾将日益突出……等等这些难题都在成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桎梏,同时也表明,中国政府正在经历着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复杂性与艰巨性最高、其他国家从未遇到的严峻挑战!

为此,以“让中国的城市化造福全人类”为宗旨的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委员会提出,在改革开放的第二个30年,对于已经步入高速城市化起飞线的中国来说,亟需开展城市化质量体系评估,以引导各个城市树立科学的城市化发展观,树立不同区域的典型城市,提高中国城市化的内涵和质量!

《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是项系统工程

毛如柏主任在讨论会上强调,《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的一项重大事业。

这是因为,长期以来人口比重指标法在判断城市化水平中居于主要地位。但在现实发展中,可以发现,城市化率的高低并不与城市化质量成正比。针对城市日益多元的综合性发展,协同考虑人口、土地、文化、环境等多因素的复合型指标体系构建已成为发展的必然。

也就是说,城市化质量指标并不单一,而是综合各种指标的指标体系。与会领导与委员认为,具体指标的构建,既要包括量化指标,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又要包括感性指标,如城市居住生活幸福度;既要有硬件建设指标,如人均铺装道路面积,也要有软件建设指标,如城市管理参与度、城市文化遗产与保护度等等。

与会人员还提出,要增加一些能够反映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与时俱进的动态性指标。如在十二五以及今后更长时期,我国面临更为艰巨的总量减排以及环境保护的挑战下,万元GDP综合能耗比可以作为经济城市化水平的一个指标;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增,市民生活质量、品位及生态环境意识的逐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已成为市民时刻关注的热点,要充分考虑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们节假日休闲最向往的森林公园等各类生态休闲场所所占比例等指标;在堵车日益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当下,公共交通出行状况也许比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更有说服力……

在充分挖掘我国城市化中的特色指标方面,与会人员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城市化委员会副主任李兵弟建议,能够引导公众健康意识的无偿献血率、公厕是否配备卫生纸、以及公益彩票部分收益用于增加公共体育设施等受到百姓支持的指标要有所反映。城市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幼云认为,一个城市的志愿者人数是反映城市文明程度的指标之一。

综合开发研究院主任研究员、城市化委员会委员李津逵认为,假如一个社区的居民人人知道旧衣服洗干净以后放在哪儿可以捐出去,也是一种文明的表现。他反问,“当一位老人捡回弃婴却遭遇超生罚款、慈善成为违法的时候,这个城市还能算文明吗?”

北京海渤湾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城市化委员会委员邵念强则认为,“在当下诸多城市遭遇垃圾围城的时候,如果一个城市能够做到垃圾分类,我认为这个市长当得好,这个城市的人民当得好。”

总之,要坚持人口城市化是核心,经济城市化是基础,社会和生活方式城市化是表现,地域环境城市化是保障,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通过指标体系的构建,更直观地发现城市化进程中的薄弱环节,为城市化战略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引导城市从单纯的经济与人口增长,转变为经济、社会、环境三大要素协同发展,突出以人为本、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体系建设重在引导和参与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过程通常缺少民众的参与,城市建设成什么样子,公众通常只能在城市规划和建成之后,才能够看到和知道。

要想改变这种城市化“闭门造车”的现象,就应该把公众的智慧和意见充分地利用和吸纳起来:一方面,调研公众的意愿,看他们需要怎样的城市生活;另一方面,接受公众的监督,由公众来评价城市化的成果是否满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干部学院副院长、城市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庆风总结《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研究工作的两大目的:“一个是引导各个城市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另一个就是在不同区域树立典型城市,通过这种典型城市的推广来引导城市发展的作用。”

北京润土房地产研究与咨询公司董事长于贵红认为,《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互动方式,如专题研讨与座谈、现场调研、网上网下论坛互动、博客与手机短信互动等。

中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开发银行投资顾问、城市化委员会副主任刘仪舜认为,中国的城市数量多,差异大,因而每个城市不一定具有可比性。这一课题的目的不是给每个城市打分,而是通过不断地研究、发布各方观点,达到教育、培训的目的,这对于城市管理者、主导者的理念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张幼云表示,既然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建设的目的是让大家把观念转变到科学发展上,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要在指引城市化的发展方向、引导公众参与等方面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让这一体系的建设过程成为转变社会舆论、公众思想意识的过程。

李津逵认为,“城市化需要全民参与,质量评估体系的建设过程比结果重要得多。这一体系中涉及的评估指标关系到城市和城市化世界观根本的重建,比如在城市人均用电量上,新兴城市用电量相对较高,尤其是许多城市都在提倡节能,更换节能灯泡,这样用电量会有差异。那么,到底是高好,还是低好?需要大家来讨论。通过现代媒介实时讨论,引发各界拍砖、灌水,让更多的国人关心中国城市化的质量及所在城市的发展,意义深远。”

邵念强建议,中国的城市化不仅要引导国人的参与,还应该与国际机构展开交流、研讨,“因为国际上也很关注我们中国人对城市的判断,而他们的参与会影响到世界。通过与国际的交流,可以扩大我们关注国际的视野,了解发达国家是如何判断城市发展的指标体系,这对于完善我们城市化的指标体系大有裨益”。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