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弘扬城市智慧 营建美好家园
时间:2010-11-02 12:00:16  来源:城市化杂志 

c5540d6f8b34c1ee80dd084d52f50120.jpg

【指导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

【主办机构】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

【承办机构】

中共淮安市清河区委  淮安市清河区人民政府

【时    间】

2010年10月17日

【地    点】

中国•淮安•清河

【论坛嘉宾】

9e02140d18e4187bb3a4aee59208a44e.jpg

金德钧: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市政工程协会会长、原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总工程师

d650e00f1167228b1d01638c922fc74a.jpg

肖本明:中共淮安市清河区委书记、清河区人大委员会主任

273f733143457b9d1f19b8e1d23c8a5f.jpg

宋俊岭: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现任《中国房地产报•建筑与城市评论》专栏作家、IES驻北京项目客座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地理与区域规划系客座教授、美国著名学者刘易斯•芒福德诞辰百周年国际研讨会秘书长

393546bbd220cce0abd3b82543be813c.jpg

董黎明: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博导、教授、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一直在北京大学从事城市规划、城市土地利用、房地产估价、房地产开发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a50c79edef9d75ce16920cdb01dc243e.jpg

李津逵: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研究员、教授、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客座教授、深圳市城市化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

a7e993a786c68f7f99b1c9397176681e.jpg

郑建平:中国旅游设计院执行院长、2010年上海世博会评审委员、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特邀讲座学者、浙江大学、西安美院客座教授

5a263b9e2b3692e7aad9941fd630caf7.jpg

邵念强:清华大学百年建筑客座教授、浙江大学客座教授、北京海渤湾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49476a2f47aceb46a3515fe75e06d48a.jpg

蔡义鸿: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秘书长、城市化网总裁、城市化杂志主编、副编审

【媒体支持】

新华社、中新社、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城市化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华建筑报、城市化杂志等

【主持人】

李津逵: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研究员

主持人:很高兴向大家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城市化论坛的各位专家,首先我向大家介绍的是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市政工程协会会长、原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总工程师金德钧先生,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院,现任中国房地产报的专栏作家,美国著名学者刘易斯诞辰百周年国际研讨会秘书长宋俊岭老师,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博导、教授、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董黎明教授,中国旅游规划院执行副院长、西安交大、广州大学的课座教授等职务、中国(香港)旅游设计院院长郑建平先生。清华大学百年建筑客座教授,北京海渤湾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念强先生。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秘书长,城市化杂志主编蔡义鸿先生。还有我们中国旅游规划院的总监董雪松先生。

今天出席中国城市化论坛的我们地方的各位领导有我们的中共淮安市清河区委书记、人大委员会主任肖本明先生。有我们区委常委、副区长刘爱国先生,还有副区长,新区管委会的党工委书记张平先生,新区管理会主任,兼财政局党委书记邓爱华女士。淮安市电视台总编室主任杨江淮先生。还有区城管办、区发改委、区经济委、区科技局、区筑建局、拆迁办、区城管局、区环保局、区街道办和媒体记者们,让我们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的出席。

今天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城市化的论坛,我们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发展可以说是举世瞩目,一日千里,我们从一个基本上还是一个农业国初步工业化国家,完成了我们工业化,变成了世界的工厂,与此同时全中国拉开序幕,我们已经变成了全世界的工地,前30年的发展下来,中国人民的幸福指数提高了多少?中国的三农问题缓解了多少?中国在世界上是不是已经是一个赢得了大家尊重的国家?我们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是更和谐了还是更紧张了?我们的社会是更和谐了还是更紧张了?中国人们的心灵是更安宁了,更幸福了,更祥和了,还是更焦虑了,更焦躁了?所以面对改革开放第二个30年,全中国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今天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能够汇集了这么多的专家来到淮安清河这个地方,我们各位领导能够坐在这个地方,我们要探讨一下,如何弘扬古今中外在城市发展史上,在城市化史上的智慧,来营建我们美好的家园。

我们是在一片热土上开这个论坛,我们要和大地来对话,而坐在这里的各位专家就是这一方热土,这一片大地的儿子,所以我想首先今天我们这个论坛应该请我们大地之子,我们清河区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肖本明先生,致辞并做主题演讲,他演讲的主题是:以新型城市化推动可持续发展——淮安清河新区实证分析。给您的时间20分钟。有请肖本明书记。

肖本明:联合国人居组织1996年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这意味着城市化不但要看城市发展的速度,更要看城市发展的质量;不但要追求市民的数量,更要关注人们的生活质量。我认为,这也是上海世博会之所以选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主题的重要原因,它不仅契合了人们对于改善未来城市生活的美好向往,同时也适应了新的时代所倡导的可持续的、整体全面的城市发展理念。纵观国内外城市化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由于受城市化认识不到位、城市发展战略运用不当等诸多因素影响,一些城市和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或是出现了单纯的城市扩张、“空间城市化”及“城市空心化”,或是造成了“千城一面”、“同质化发展”,或是产生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活舒适度下降等系列现象和问题。如何有效化解这些矛盾和问题,找到一条切合区域实际的新型城市化之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城市建设决策者需要面对的一项重要战略课题。淮安清河地处发达省份江苏的后发展地区,属于全国三线城市的主城区,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面临着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拓展、功能完善、内涵提升的形势和要求。2006年2月,我们作出了在城市东部农村区域规划建设新城区的决策。通过四年多的建设与发展,13.5平方公里纯而又纯、地地道道的落后农村,在以城融乡、城乡一体的发展中已成为一座初具规模的现代化生态新城、产业新城、文化新城、人本新城,创造了以功能优化、环境友好、文化传承、以人为本、发展高效为内涵的“清河模式”的新型城市化。功能优化,就是突出居住、工业、商业、文化、教育、卫生等不同功能在城市空间上的复合交融,强调城市功能混合以及符合人性尺度的设计和宽敞空间,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以传统工业园、大学城等功能单一和同质化发展为特点的新城发展形式,让人们生活更便捷、更舒适。环境友好,就是坚持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突出嵌入式城市开发与建设,充分利用和保护新区原有村庄民居、地形地貌、自然植被的独特性,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打造生态优良、绿量充足、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型园林城区,避免城市形态的千城一面和城市化进程中对自然过度的破坏,走出建设与环境、发展与和谐矛盾的怪圈。同时,注重产业发展从属于人的生活要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走一条低污染、低消耗、高就业容量、高附加值的新型城市化产业发展之路。文化传承,就是树立做城市就是做文化的观念,突出把城市建设作为重要的文化创造来抓,充分挖掘与彰显城市历史文化和历史记忆,不仅追求现代都市气派,更追求历史记忆传承,让新城新得经典,让城市文脉永续,使新区既有经济硬实力,更有文化软实力,全面增强新区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以人为本,就是城市建设始于人、终于人,突出“城为人建、发展为民”,既让发展成果普惠于民,充分解决就业、就医、就学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又以一流的市政设施、完善的功能配套、赏心悦目的景观环境充分满足人的生产生活需求,让人在优美的城市环境中,自身得到发展,身心得到愉悦,切实增强人对新区的认同度、归属感。发展高效,就是通过先进的理念、一流的规划和特色鲜明的发展定位,培育和形成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加速优质资源聚集,引进一批产业层次高、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的企业,在较短时间最大程度地提升了新区土地等各类资源的价值,保证新区的投入产出比最优、成本效益最佳,实现了效率、效益、效果的有机统一。

一、坚持战略引领,正确处理好城市发展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一个城市如果除了应有的共性之外,没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那么这个城市就不会有吸引力和竞争力,也是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为此,我们把塑造城市特色个性作为新区建设的重要思路和价值取向,坚持用差别化的城市发展战略培育新区的独特个性。我们通过深入研究集中主义城市发展模式中的新城市主义、精明增长模式理念和分散城市发展模式中的田园城市理论,认真借鉴和吸取国内外新城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最大限度避免新区建设的片面性和盲目性。我们确立了理念先行、规划先行、组织机构先行、政策先行、拆迁安置先行、征地先行、招商先行、基础设施先行、资金筹措先行、运作制度先行等“十个先行”的思路,突出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生态产业文化互动并进,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推动新区建设。由于我们科学把握城市化的发展规律、实施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制定高水平的发展规划,新区吸引了战略投资者近10亿元的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安置房建设,既缓解了建设之初资金短缺的问题,也使得这些先导性、基础性项目建成后,新区土地等战略资源的价值得到大幅提升。《新华日报》曾以“淮安清河区:一张图纸换来一座新城”为题进行专题报道。

二、坚持文化铸魂,正确处理好城市发展历史与现代的关系。城市的发展,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延续城市的记忆、传承城市的文化、培育城市的特色,还是盲目效仿、强行开发、割断城市的历史文脉,是我们在国内外大量城市建设案例中看到的两种不同的路径和实践。在新区建设中,我们坚持用文化来提升规划的水准、用文化来提升建设的品位、用文化来提升管理的层次、用文化来提升城市的经营价值,深入挖掘古淮河文化中蕴含的淮水、淮人、淮史资源,把名人名著文化、淮扬美食文化、中华婚俗文化、生态文化、明清时期江淮流域的建筑文化等有机融入到新区项目建设之中,嵌入到新区产业发展之中,规划建设了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中国西游记博览馆、长荣大剧院、婚庆产业主题公园、清淮农家乐文化休闲街区、清河生态美食城等一批文化项目,先后获得了省级文化产业园、省级科技产业园、省级动漫产业园、中国白鹭湖婚纱摄影基地、省级人口文化教育基地、自驾游基地等一批称号。这些,既传承和彰显了城市文化,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影响力,又促进了文化创意、美食餐饮、婚庆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增强了新区的实力和竞争力,较好地实现了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发展,让新区在较短时间内成为人气、商气“两旺”之地,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特色之城。

三、坚持生态护貌,正确处理好城市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新区建设中,我们坚持以城融乡、依乡建城,修复和保护农耕时代的生态环境,把生态环境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来建设。我们依托树木葱郁、野趣天成的古淮河35公里原生态岸线,对原有沟、塘、坑进行生态修复和功能再造,“无中生有”地建设了白鹭湖、青龙湖、清涟湖、银河湾、七星岛等一批城市休闲公园,形成了5000亩的古淮河文化景区生态系统。同时,以滨河、滨湖、沿路、沿建筑物绿地为轴线,构建高低疏密、错落有致的绿色景观,形成了“三核、多轴”的绿线系统,使绿色树木成为新区的天际线。我们通过将13.5平方公里的新区作为一座生态公园来规划建设,让城融在生态系统中,把生态作为促进城市永续增值的财富来传承,建设了有别于传统的、普遍的钢筋混凝土所浇筑起来的高楼大厦的城市形态,使得新区既保持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又形成了现代都市的生态景观,实现了发展与环境的双赢,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坚持和谐共生,正确处理好城市发展人与城的关系。人是城市的主角。城市作为现代文明的窗口、人类生活的家园,说到底就是为人服务的。因此,作为城市建设的决策者,必须按照“始于人的需要、终于人的需求”的理念来谋划城市建设。在新区建设中,我们从征地拆迁、群众安置、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到生态环境营造、社会事业发展,都坚持把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保障群众切身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位置,避免走入“为建城而建城”的误区。我们坚持安置在先、就业优先,先后建设了近100万平方米的花园式农民集中安置公寓,提供了保绿、保安、保洁等政府购买岗位,引进了一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企业,让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安居乐业;我们舍得投入财力,在加强生态修复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建设了一批生态景观项目,让新区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新鲜,让人生活在赏心悦目、清新宜人的环境之中;我们全面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功能配套设施建设,在高标准实现道路等“九通一平”基础上,建设了一流的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平台,设立了银行、超市等便民服务机构,形成了“一刻钟步行生活圈”,让新区人的生活更低碳、更便捷,等等这些一起唱响了人城共生的和谐协奏曲。

建设什么样的城市、如何建设好城市,是城市建设决策者必须面对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问题。短短四年多时间,淮安清河新区的城市影响力大幅提升,台湾旺旺集团、香港百隆集团、红星美凯龙、融侨集团等一大批战略投资者纷纷投资落户,新区已成为清河赶超、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清河模式”的新型城市化之路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竞争力,是完全符合清河发展实际的,是富有生命力的。我们相信,清河在新型城市化道路上的不懈探索追求,一定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历史的检验。

主持人:谢谢肖书记精彩纷呈的演讲,给我们别开生面地拉开了一个局面,肖书记讲到了传统城市化,提出来新型城市化这个概念,从城市的功能,城市的环境,以人为本,最后到发展方向。这几个方面哪个城市都会讲,但是我们看肖书记的做法:他讲10个先行,什么东西都先行,那什么东西不先行呢?卖地不能先行,盖楼不用先行,形象工程不用先行。我想这是我们闻所未闻的。说和谐共生,谁都会讲和谐社会、共生、关注弱势群体,但肖书记讲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用步行来感受这个城市,而不是坐在车上。现在我们许多城市,坐在车上看很漂亮,你下来步行走一走就不一样了,所以我们也来共同感受一下清河模式,把我们的真知灼见来跟我们的肖书记对话。再一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肖书记的精彩演讲。

我们将请我们的老前辈,我们大家都非常尊敬的宋俊岭老师,今天宋老师演讲的题目是首府城市与首位城市的高度合一,有请宋老师。
宋俊岭:各位好!很高兴应邀参加中国城镇化史馆讨论会,因为这一举措体现了城市本身一个基本功能:流传文化、教育人民。我讲三个观点和一点希望。三个观点是:城镇化进程始于零的突破;城镇化既是过程,就有其方向、终局及评价标准;当今城镇化态势与紧迫任务。

首先,城镇化进程始于零的突破,这个突破标志了人类文明的破晓。历来认为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是并行不悖的进程,甚至同时发端。这是个误解。理论上说,当今全世界城镇化量化进程,始于这个百分比零的突破。其标志性事件,就是当今约丹境内址耶利哥(Je richo)古城遗址。该城始建于公元前七、八千年新旧石器文化之交的中石器文化时代。是约书亚率犹太人出埃及过约旦河攻打的第一座城市,它当时居民2000-4000人,有很高的石砌营垒。这在《圣经》中有记载。那么,为什么学术界往往忽略这很古老渊源呢?因为,农业革命只让城市诞生于世界,工业革命才使城市开始主宰世界,成为人类主要的生活方式,开始进入视野,也具有了学术价值。就连英语中 urbanization 也属新词,形成于二十世纪中叶,且含从村野向文雅转化之意, 英语词汇中urban(都市的)与urbane(文雅的)同源。今天重提这一古老渊源,目的在于重申一个基本原理:城市以及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类文明开端,城市是文明的铸模,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途径。它标志了人类物种脱离动物状态走向开化征途上,继语言形成后又一次重大飞跃,文化人类学意义的飞跃。因此,文明的历史进程理所当然要成为城镇化展览馆的主线。

第二,城镇化既是过程,就有其方向、终局及评价标准。城镇化既然是人类走向文明,创造文明的进程,必然要严守这一基本方向,遵循这一基本评价标准。坚持这一方向,就能创造出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和文明人类。以此观之,以往一万年城市发展史,除屡创辉煌也曾屡入深渊,除了成就赫赫也曾经满目疮痍,这正是人类应当总结的教训。否则会陷入长期的无意识状态。所以,城镇化除量化指标外,还应有合理的质量指标和评价体系,违背质量标准的城镇化,问题成堆的城市,或仅能解决衣食住行而不能实现“化生物繁衍为社会创新”的城市,都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这是个很大的议题。

第三,当今城镇化态势与紧迫任务:依照纳瑟姆城镇化曲线,我国城镇化水平1998年30.40%,越过第一临界点30%,开始进入快速时期。这一年,我写出《我国现代社发育进程未来三十年基本预测》的研究报告及基本对策也政策建议,提出我国由此进入“高活力、高速度、高灾变、高不确定性”的长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基本特点是:人类活动趋于最大化、人类活动对资源环境的动员趋于最大化,资源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也趋于最大化;我国社会将面临礼俗社会向法理社会转变的客观过程和尖锐挑战……中国地区首位城市与首府城市高度合一的现象,就是这种矛盾的集中表现之一,它与多元社会结构中首位城市与首府城市高度分离的现象适呈对照(实例从略)。

今年秋季两节期间,从沿海大都市到内陆城市,包括成都、重庆、兰州、西安、大量普遍长期塞车,交通阻塞……夜晚一片红灯,一座座大城都变成浩大缓慢流动的停车场!这是给中国城镇化的警示灯!此前,一系列城市问题已经扎堆而来,这几乎是意料之中的!这样的局面下,看到淮安的新生面,令人为之欣喜振奋。理由是,淮安用它对自然的敬畏、对历史的慎重、对民众的关爱对自己的约束和决心,通过出色设计建造,举起一面旗帜:要将世界上唯一最久远且从未中断而当今却很有可能中断的城市文化传统――中国城市文化传统(外国学者的评语)――永远延续下去!这就给人以信心,乐观其成,这是应当为之呼喊的好事!

各位朋友或许已经感觉到了,我们当今除面临种种压力、困境,还来到了全面更新知识的历史关头。或者说,中国人来到了理性主义和启蒙运动的课堂,该共同对以往是非曲直、功过得失重新予以讨论、总结和评价了。这个时刻奠基的城镇化历史展览馆,就应该不负众望,备好最新的知识、最先进的文化、最炽烈的心肠,捧献国人。

祝贺中国城市化历史馆的建设和使用取得伟大成功!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宋老师,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用了一系列的政策,建立了一系列的经济功能区:特区、经开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所有这些就是工厂区,就是厂房区,哪里是城市?我们想一想,我们中国有魅力的城市都是在工业化之前已经存在的城市。比如说刚才宋老师说了一个“淮阴”,名字改来改去,总之我们脚下是一个在前工业化时代已经存在的城市,所以它有魅力。接下来讲城市化如何建成,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他说城市是解决人类综合文明病的,也就是说带来现代文明还同时带来现代野蛮的那些东西,横冲直闯的宝马车。前不久北京140条路同时堵车,我们城市化率50%已经这样了。

宋俊岭:当今全世界城市形式是西方的那个榜样,但是最悠久在中国。我觉得城市最根本的功能是化力为形,化权力为文化,就是当官手里的权限,你们脑子里有没有文化,特别是一城之长,我觉得文化建设是千古大计,城市是教育器官,它教育人民,城市有这么大的功能,它之所以能够引领整个民族,就是因为它扭转文化,北京那么多四合院,我小时候看到每一家都有对子,但是50%都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个对子。为什么,就是大家共同认同的价值。

蔡义鸿:我是第二次到淮安清河,对清河的印象在第一次来时,我对清河新区的规划的感觉是非常强烈的。刚才肖书记讲他的感觉是用脚来看城市,请问一下肖书记,您用脚看城市是怎么来的,我想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感受。

肖本明:这是对人类返璞归真的一个认识。人类进化,人的寿命的延长,人的劳动价值的创造,人的财富的提高,我认为更多的是为人的健康,为人的生活质量。所以,我们为什么不反思一下人类应该怎么走?所以我用我的脚走路。我有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当我在散布的时候往往是注意力容易形成,当我在坐车的时候往往是思维停滞的时候。所以我就想,我们今天用我们勤劳的四肢来建造我们美好的社会,通过我们的勤劳的双手来创造世界。

邵念强:每一个城市都有两个天际线,一个天际线是肉眼能看见的,就是城市建筑的轮廓线。肖书记谈到,由于自己无法控制目前单调建筑的天际线,打算用林木进行遮挡,用林木形成的天际线代替建筑天际线,这是一个理想,很难实现,因为建筑总比树木高。我认为可以用树木对城市的天际线进行补充和修复,把钢筋混凝土和树木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丰富多彩的城市天际线。

另一个天际线是肉眼不能直观看到的,那就是这个城市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往我们在进行城市新区的规划建设时,也强调文化的作用,但往往都是处在从属的地位,主要考虑的还是空间关系、产业分布等。但肖书记提出在清河新区规划发展中,以文化为主导来统领新区规划和建设,这是富有战略眼光的。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是其拥有的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发扬光大这些灿烂的地域文化,才是彻底改变千城一面、单调乏味的城市面貌,使每一个城市个性鲜明的根本手段。这也是我们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主持人:非常感谢两位讲者的精彩对话,我们开始第二轮。第二轮同样的精彩,首先请董黎明教授,他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董黎明: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受到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的邀请,有幸在淮安参加“建设美好家园”的高峰论坛和“中国城市化史馆”的开工奠基仪式,能够跟大家做一个交流,有感而发。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近代城镇化的进程既遵循城市化的普遍规律,同时又有自身的特点:首先,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那样,在各级城镇中集聚了多达6亿的人口,相当于整个欧洲人口的总和。这些人口当中大部分来自农村,其中一部分转化为城市户籍人口,同时还有一、两亿人每年往返于城乡之间,他们既对我国城镇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同时又与广大的农村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其次,虽然西方发达国家已进入高度城市化的后工业化社会,但没有一个国家能达到我国如此高的城镇化速度,例如英美两国在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每年的城镇化率平均增加0.4~0.5个百分点,而我国近几年高达1个多百分点,这意味每年我国每年可以接纳1300万人城镇人口,其它的国家能做到吗?第三,城镇化促进了新兴城市的诞生和发展,纵观发达国家的城市,它们上世纪兴建的新城规模最大的不过二、三十万人,即使纽约由一个无名小镇发展到千万人的大都市也耗费了两百年的时间,而我国的深圳达到这一规模只用了不到三十年,堪称城市化史上的奇迹。最后,住房短缺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各国城市化快速发展面临的难题。相比之下,我国住房建设的规模基本上满足如此巨大人口的需求,没有出现其它发展中国家固有的贫民窟和大量露宿街头的现象。作为后起之秀,我国基础设施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更是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预料,目前我国高速铁路的车速创造超过400公里/小时的世界记录,已将日本、法国抛在了后面。上述事实表明,我国开创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的城镇化道路,这些事迹应载入即将动工的淮安城市化史馆,以彰显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取得的巨大成就。

也要看到,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城镇化也面临了许多问题和挑战。当前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我们的快速发展往往是建立在“拼资源”、“拼环境”的基础之上。众所周知,一个国家一旦资源用尽,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快速城镇化的进程就难以为继。同样,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往往忽视了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率,例如,一段时期举国上下,开发区、大学城遍地开花,圈占了大量宝贵的耕地,由于存在大量的闲置用地和低度使用的用地,土地的使用效率极低;我国大城市过快的扩张普遍出现的交通堵塞等问题,不仅耗费了居民大量的出行时间,也难以保证“宜居”的生活质量。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大量进城的农民工为国家的经济和城市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并没有获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在就业、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社会保障等方面受到歧视,如果城镇化的“公平”和“以人为本”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就无法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淮安是敬爱的周总理的故乡。解放后总理胸怀全国,忙于国事,未曾回来。但一次乘飞机途径淮安上空时,他深情地俯瞰着这片大地,对故乡的发展寄予厚望。现在长眠的总理可以放心了。短短的三十多年,淮安迎来了改革开放之后巨大的发展机遇。这座历史上被誉为“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历史名城,如今不仅通了铁路和高速公路,而且还架起了空中的桥梁,成为现代的交通枢纽,发挥沟通南北、承东起西的重要作用。如今借长三角崛起、江苏产业北扩的有利时机,淮安及其所在的清河新区开始腾飞了。在此,我希望新区开创一个新的建设模式,避免走“政府搬家+政绩工程+房地产开发”的老套路。可喜的是,区委书记肖本明同志在“大地作证”一书中提出新区建设的新思路——强化复合功能,加强生态建设,塑造文化特色,优化投资环境,坚持让利于民。我期望下次再有机会到淮安,大地会作证:在我的眼前一定会呈现一个欣欣向荣、环境优美、其乐无穷的新区。

主持人:谢谢董老师。他不仅对肖书记的报告做了一个回应,同时也对我们建设城市化史馆提出了建议,第一记录成就,第二克服缺陷,第三淮安做城市史馆不仅仅是淮安,这是中国的城市史馆。董老师特别讲到最近长三角规划应该是把淮安加进去规划。接下来我们有请北京海勃湾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的邵念强。他演讲的题目是城市化与田园都市,是一位有责任感的企业家。

邵念强:在发表演讲之前我说一句话,人类历史上第三次城市化浪潮在中国发生了,发展速度很快,规模很大,前无古人估计也后无来者。清河新区的城市化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是这个浪潮中非常美丽的一朵浪花。

我想回顾一下在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上,城市与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我们可以把时空往前推,推到一万年前的一个秋天,早上太阳刚刚升起,我们的祖先山顶洞人从他的家里出来,他手里拿着树棍,怀里揣着石头,准备外出狩猎,这是他的全部家当,他的身后就是他的家,七八口人,一二十人在一起生活,若干个山洞、树林、篝火、小河、羊肠小道组成了那个时候的城市。让我们感动的是,在如此恶劣的生活环境中,他们还不忘记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他们把兽牙串起来做成项链挂在自己的脖子上,这是人类之所以能够发展的源动力之一,这也是人类文化艺术的起源。

从一万年前到五千年前,五千年前的遗存表明,我们的祖先已经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文明。黄河流域有仰韶文化,半坡人早已从山洞中走出来,在半地下的地窖式房屋内生活,有了村落的形式,功能也有所完善,生产方式也愈加先进了。在江南有河姆渡人,根据江南的气候特征,他们发明了干栏式住宅,一种木板茅屋房。一个氏族村落的人口已经达到了400到600人。这时,河姆渡人已经具有精彩的象牙雕刻技艺,半坡人的彩陶制作水平同样名扬天下。

时光继续向后推移,到了一千年前,唐宋时期,唐朝的长安城已经是号称百万人口,宋朝的汴梁城也已经是号称50万到80万的人口。在世博会中国馆内最吸引人的清明上河图,表现了那个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综合水平,在全世界都是领先的。文化的发展也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精彩斑斓的唐诗宋词至今仍在影响着中国和世界。

时光继续向我们这个时代推进,到了100年前,清末是我们不堪回首的一个时期,由于闭关锁国,中国的整体经济实力下降,处在一个被动挨打的局面。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威逼下,沿海的殖民和租界城市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蒸汽机或多或少地推动了清末时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这个图是北京前门的火车站。

五十年前,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有一个快速腾飞的发展时期,好景不长,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走过了一段称之为逆城市化的过程,上山下乡,经济倒退到了几乎崩溃的边缘。

十年前,是改革开放20年,中国的城市化的步伐越来越快,1998年的房地产的改革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中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近十年,全北京每年的开复工面积大概在7千万平方米,相当于整个欧洲的建设面积。

一年前,2009年非常典型的标志是,在全世界经济处于徘徊消退期时,国内汽车销售量突破1200万辆,成为世界第一。北京的汽车保有量达到了400万辆;整个的中国的城市数量已经达到了660多个。世博会的准备工作令世界瞩目。

一个月前。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淮安清河,我们听到了令人振奋城市化史馆规划方案,我们看到了别具特色的淮扬菜博物馆,我们拿到了《大地作证》这本书,它记载了一座新城的崛起,书中的墨香让我们感受到了清河新区的建设者们在城市化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他们流出的汗水,付出的辛苦,他们的光荣和梦想。

今天,同样是一个秋天的早晨,太阳初升,我们离开家门,手里拎着电脑,怀里揣着手机,一个小时飞越千里,从北京落到新落成的淮安机场。经过一万年的发展,我们,山顶洞人的后裔们,已经将简单的聚落发展成为极其复杂的城市体系,城市群。一万年来,文明的进步,城市的发展,给我们留下许许多多的骄傲,也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困惑,其中一个困惑就是,在我们享受着日益便捷的城市生活时,我们发现,城市被水泥深林包裹着,田园离我们越来越远。

今天,我们在这里讨论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得得失失,目的是什么,目的是为了探索更有效率的城市建设与发展道路,为了提高城市生活品质,为了给我们的后代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损害。

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不是必然出现的呢,我们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呢,清河新区的建设和规划,给了我们一些新的思路,足以引起我们的思考。

城市是一块磁铁,乡村是一块磁铁,两者相互吸引,结合为城乡一体,将田园的美景与城市的便利结合起来,建设兼有城与乡两者优势的城市,一种新的城乡结合体,这种城乡结合体能产生人类新的期望,新的生活与新的规划。如果让我选择居住地也一定会在清河,因为我看到了清河人正在按照这样的思想,以文化为轴心将城与乡联系起来,让这里的居民能够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经济繁荣、城乡和谐,没有污染、景色优美的环境里。所以我认为,面对中国不可逆转的快速城市化过程,按照田园城市的基本思想去规划和建设我们的城市,是有其现实意义的,淮安清河新区就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案例。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委员会有很多的资源,可以与清河区政府建立广泛的合作。

最后我想借用欧盟的标准,对生态城市或者叫田园城市,或者叫新城作一个展望,解读一下田园城市应该是什么样子。近期,我一直用这些标准跟清河新区做对比,当然这不是唯一的标准。

每个人都易接近的城市

土地需求最小的城市

集中与疏散形成新平衡的城市

混合利用均衡的城市

适当密度的城市

发展集中在适宜地点的城市

具备日常生活公共空间的城市

短距离的城市

城市区形成网络的城市

人文尺度和雅致的城市

融入周边地区的城市

与自然平衡的城市

满足行人、骑自行车的人和公共交通需要的城市

电站和可更新能源的城市

能源消耗最少化的城市

拥有整合绿地的城市

废物减少、再利用和再循环的城市

健康、安全和富裕的城市

利于强有力地方经济的城市

融入全球通讯网络的城市

生物气候舒适的城市

致力于全封闭水循环的城市

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城市

居民参与建设与管理的城市

具有文化特性与社会多样性的城市

愿淮安清河走在中国城市化研究与实践的前列,祝淮安清河的明天更美好,谢谢。

主持人:演讲充满诗意,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首先从一万年前开始到现在,也给我们一个启发,未来我们中国城市化史馆中间可能要把全世界关于美好城市,理想城市的指标,我们这儿都包括,各界都要来这儿找真经的,一方面看淮安怎么做的,另外一方面看欧盟怎么做的,美国怎么做的,可能我们要进行民族化的启蒙。再次感谢。

刘爱国:我想请教董老师,八年前您在淮安工作,为淮安未来发展做了很多贡献,八年后的今天,您也来到淮安,您回北京的时候最想告诉您的团队什么,另外来到清河我感觉到您是左看,右看,您看到淮安清河的发展是什么样的感受?

董黎明:谢谢。如果我要回去,我会告诉我们的团队,这个条件考虑有很多,快速城市化发展里面这个思想往往我觉得很重要,所以我们在原来没有预见到淮安发展这么快,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面淮安发展是快速的,所以我回去要建议他们,一切皆有可能,一个是说按照常规,我们的思路不仅仅停留在可持续上,我们还用一些特殊的条件树立了这个淮安,这是我感受最深的。

第二个,关于对这个地方的发展的建议,因为我来的时候确实看的还是少的,我感到新区里面文化非常的有特色,这种特色要发挥下去,但是另一方面,我感到就像刚才我们看到欧美的标准下,我感到还有一些工作我们还得要做,一个就是要树立生态关系,我觉得中国的农村经济问题,虽然很多城市化了以后,我希望城乡结合里面整个提高文化的知识的水平,能够使他真正不仅仅开出租车或者租赁的房子,我想这一点是我所希望的。

李津逵:当年吴仪同志给世博会中国国家馆讲了几句话,我也参加过中国国家馆的策划,说实话我觉得中国城市化的智慧并没有很好地在世博会体现。而什么是城市化,就是解决整个当代人类文明面临的问题,芒福德说人类走到一个十字路口。为什么斯蒂格里茨说中国城市化是“影响”世界的两件事之一,而不是“造福”世界的事?我觉得中国人如果把城市化走对了是造福世界,如果中国的城市化走错了就贻害整个人类。你看我们的人这么多,这么大的一个人口,昨天世博会入园是100万人。杰文斯这一段话讲是在英国在城市化的时候消耗全世界的资源才城市化,美国现在是挥霍着全球的石油。全世界的城市中间,我觉得我们中国的老祖宗是不输给欧洲人,大家看现在有水的城市一般是堤、路、桥、岸一体,车往上一走就把城市与水隔开了。我们看西湖的堤是苏堤春晓,西湖的桥的断桥残雪,西湖的岸是平湖秋月,“诗意的栖居”海德格尔的理想在中国。我也看了一下清河新区,说实话我刚一进新区,我看到这么远的路口基本上没什么感觉,接下来我走到这个区里的时候,我跟旁边的同事说,我说这个政府不是一个穷凶极恶的政府。我觉得这个城市实在对未来,对后代留下了遗产。

第二件事,城市化史馆我想提一点我的认识,请大家指教一下,我想今天的城市化是从1840年开始的,今天我们46.9%,是从哪儿来的呢,是从1840年开始的。按时间讲,19世纪的后50年,全中国的城市化率增长了0.7%,但是在长江三角洲尽管遭遇了太平天国这些战乱,还是有2.7%的一个增速。我们要放眼整个这200年,中国历史第二个伟大的历史转折。第二次浪潮就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城市化,完全建基于第一次浪潮,沿海开放城市全是第一次浪潮中出现的城市,而深圳的作用是发挥香港的作用,浦东的开放是发挥上海的作用,接下来滨海新区发挥作用的天津,当年是九国租界,而两江新区发挥作用的是重庆。1891年重庆开埠,1901年设日租界,1931年撤租界,重庆的发展非常快,也是开放带来的。第一次浪潮中间是哪一种城市给我们国家带来的贡献最大,毫无疑问是租界城市,既不是殖民地城市,也不是传统封建城市,而是租界城市。不同的公共服务提供机构,同城竞争的时候,造成了公共经济的竞争。上海两国租界,天津九国租界,武汉有五国租界,同城竞争之后带来的发展完全是不一样的。上海原来的建筑是这样的,所以我说开放带来了中国的进步,比如说大家看这个殖民地城市,大连,你看大连的中山广场。哈尔滨一个小小的西餐厅,你看那个西餐厅小报里有这样一篇文章,说中国为什么只可能出自然科学的诺贝尔奖,出不了文学奖,哈尔滨的一个小西餐管能够出这样的文章。

四合院是什么呢,就是大家手拉手一起面朝里。和西方的城市是不一样的,所以北京在几百年中间是全世界人口最大的城市,却没有做出相应的文化贡献。第一轮开放是被动开关变成主动开放,然后全面开放。而这一轮的开放是主动开放,但它是片面的开放,片面浅层初步开放,仅仅在经济领域,并且在仅仅在市场经济领域,公共经济没有开放,医疗卫生没有开放,新闻出版没有排放,教育没有开放,片面开放带来的是畸形的增长,这就是今天中国城市化病的原因。

今天我们的人民已经富裕起来了,但是富裕起来应该干什么呢,这就是这么多人口怎么办,富起来以后干什么,要教育。所以现在全中国都面临着缺乏公德,缺乏教育的问题。两个西方首相的预言,第一个已经被印证了,就是说中国其衰,日本其兴。第二个是1980年代撒切尔说中国不可能成为大国,因为他不能输出价值观。30年过去了,现在没有人认为中国在价值观上给人类做出贡献。最后我想说,我们的新城建设上,迈出了非常令人敬佩的一步,但是旧城保护呢?这个是纪念我们守城的将领的都天庙,这是我们这个城市的保护神,但是这个庙变成这个样子,年久失修。所以我不客气地说,当我们的新城建设以后,如何对待我们的祖先,如何重建我们的尊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说的不对,请大家指正,谢谢大家。

郑建平:我是做展馆设计的,今天这个课题和我好像不太搭界,但是因为我刚好有幸出任了上海世博会的评审专家,世博会它的主题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在18个国际评审当中,也参与过、了解过,特别是“国家馆”方案设计的全过程。对这个主题,谈一些感悟。

第一,有人给我发来短信,昨天统计世博会入园人数是78万人,这几乎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总人口,大家应该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感觉?这是一场现代灾难!昨天,刚好是我太太就在世博园里,她给我发来短信说整整挤了一天只看了两个展馆,我们一共是280多个展馆,我觉得就在我们大唱“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时候,世博会的这种“人间地狱”的情况给我们了一个反面的城市化教材。当时我参观世博会的时候入园人数已经达到了24万人,我觉得这个数字已经接近非常恐怖的一个数据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世博会因人多让我们很不爽”,给我们得出了一个相反的印象。

第二,我也想说说:什么是博览会?博览会本来的意义是把当代人类文明最先进的成果拿出来展示给大家。但是请看看我们现在的展馆。我当时在会上提出,我们展馆有四大特点:第一,大国情结,我们国家大,人口多,所以我们尽力表现我们大国风范,大国气度。

第二,大道理情结,我们讲的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道理。第三,大制作情节,每一个展馆都无所不用其极。最后,大屏幕情节。可以说这是世博会把人类目前所拥有的光学技术推向了顶峰,也可以说它宣告了一个LED时代的到来。这四大情结正所谓“四大皆空”。

我说的这个话可不是在今天说的。我是在当时做评委的时候提出来的,我说我们现在已经是误导了公众,完全走偏了世博会办会方向,是形式远超内容的工程。但是哪些道路,它能让我们通过每一个感官,每一个细节,让我们领悟到中国城市化进程,给中国给世界什么样的启示?我有一个担忧,一个庞大的280多个展馆的世博会,动用了1000多个亿的投资都没有说清楚的一个问题,我不知道我们的淮安城市化史展馆能做到吗?展馆是一种美学的东西,视觉的东西永远难以到达人们思想空间的高度,难以进入到事物的深层领域,就是说图像的东西是可以“蒙”你的。这是我的一个担忧。这么多场馆都没有总结概括完善,我们一个中小城市的一个展馆能做到什么样,我觉得有难度。

第二,我预先看了这个城市化史馆的大纲。我看了以后觉得更有难度了。因为它从人类最早期的文明开端,一直说到今天,它似乎要说清楚城市化所有的问题。所以我有点担心,我们有多大的信息量要告诉人们这一切,而告诉人们这一切,是世博会已经做过的。世博会第一它有国家背景,作为一种国家仪式。第二个意义是作为一个全球城市化的一次阅览。第三个意义是一次审美嘉年华,是一次集合了全世界设计师才华的建筑美学盛宴,仅此而已。

所以,我可不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提出问题,就是说我们现在15个城市群,78个大城市,代表了共和国发展的主体。但是不要忘了我们还有2万多个乡镇,有200多个中小城市,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这部分区域。今年是2010年,很有意思。中国用20多年走完了西方城市化120年的路程,那么同样,中国的逆城市化也将是加速度,也会提前到来。以今年中秋前北京交通大瘫痪为标志,一个中国大城市病集中爆发期已到来。甚至,“逃离北、上、广”,网上已经开始流传。我认为在空间上,在理论形态上,在整个社会结构上,在长三角发展模式上可以说给我们淮安提供了个非常难得的一个全新的可能:承载上海特大城市化之后的长三角如何推出城市化进程。中小城市群在城市制度,城市空间结构的地位形成和发展模式研究。这个恰恰是我们这样一个转型期城市应该考虑的问题。我们“今天的村庄是否还可以唱着过去的歌谣”,我们能否创造性的保留我们几千年来一个连绵不断的城镇形态、人文形态和生活形态,展示在大城市化狂飙突进之后,中国下一轮城镇化的“淮安模式”、“清河模式”。我觉得这是一个绝好的课题,而且题目都有了,“大地作证”,多好的一个题目啊。这个馆可以作为一个导入部分,这个馆的主体在哪里,就在清河大地上,在清河人创造的一系列城镇化、新城市化的现实作品、现实生活里!这才是我们展馆的主体。一种文化一旦进入博物馆,就是冷藏的文化,只有活在生活现实中的文化才能不朽。我们现在正在构成的新城市观、城市空间观、新的生活观,可能就是宋教授刚才说的重建我们未来发展的全新动力,是下一轮“城市化”的主体。让我们重新再思考世博会提出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我想改动成下面的表达:“小城市和乡村让生活更美好”!

主持人:接下来请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的蔡义鸿秘书长做中国城市化需要开放的平台报告。

蔡义鸿:今天我借这个机会和清河的领导们做一个交流,结合中国城市化史馆和城市化委员会的情况,我谈一个观点:中国城市化需要开放的平台。

首先,人口背景:1800年,我们这个星球上仅有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中国城市化的历史则更短。1900年,中国的“城里人”还不到全国人口的10%;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城市化水平只有10.6%;1978年城市化水平仍低于18%;2007年城市化率达到了32.93%(委员会的统计数据)。

有专家表示,中国人口基数大,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得益于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趋势,所以中国的城市化不仅对中国产生影响,也会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从城市化委员会发布的2007年中国人口成分图中可以看出,超过1.5亿(约占11.97%)的农业人口(农民工)生活在城镇,他们被统计在城镇人口之中,然而,在身份认同、社会保障等方面却游离在城市之外。在2009年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上,我们将其称之为“半城市化”或“灰色城市化”。

第二,政策背景:一是战略转折: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其政策效应是:9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提出的城市化政策的核心是控制大城市规模,发展中小城市;从而在我国出现了中小城市、小城镇发展迅猛,因此,有力地拉动了全国城市化发展水平。

二是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划时代地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城乡统筹发展重要战略。相关政策包括有:200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推进城镇化战略;2010年的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并从城市规划到市政基础和城市管理等方面,首次提出全方位发展城市化。我们的研究结论就是:中央政府已经把城市化上升为国家的发展战略。

第三,制度性背景:我国的功能区规划尚未正式出台,导致我国缺乏全局性城市化发展战略。

一是目前中央政府的体制弊端是各部门、各行业均为了部门与行业自身利益自保,从而派生出了“政出多门”;二是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这一历史性的不合理制度性障碍严重制约了城市化的顺利发展;三是我国赋予各级政府行政权力过大,行政过多地干预城市规划工作,造成我国城市发展规划朝令夕改,导致我国有的城市发育不良;四是中央在资金投入方面容易出现“撤胡椒面”,全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因此效果不好,浪费宝贵资源… …

第四,环境背景: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累累出现的环境污染,空气污染、交通堵塞、污水横流等环境恶化事件时有发生,太湖蓝藻是否就是全球变暖的警告?紫金矿业事件、沭阳饮用水源受污染等事件是否就是自然界对人类肆无忌惮地掠夺资源的报复?

因此,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必须要把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包括中国城市化史馆办成一个开放的平台。才能实现“为中国的城市化提供智力支持”的理想,才能更好地为整合各方资源,克服体制弊端,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清河建设中国城市化史馆,并将其做为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研究基地这一契机,我们希望能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就像刚才郑建平院长所说的清河把它作为一种模式来探讨,使清河真正建设成为一个中国城市化史馆的一个落地的延展的展馆,我们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是可以做好的,当然在许多具体工作方面,需要再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由于时间很紧,我最后用“为中国的城市化提供智力支持”做为结束语,感恩大家,谢谢。

肖本明:我们管委会作为基地,本着创意的价值,郑院长有什么样的建议?

郑建平:找到一种城市化更深度的故事性。找到“小”即是“美”,城市空间和城市结构的美。

主持人:下面有请金德钧主任为今天的论坛做一个总结发言。

金德钧:我吃饭的时候说看什么都很新鲜,我觉得今天的论坛做的非常精彩,精彩一方面是你们做的很精彩,再加上我们请来的各位专家的发言很精彩,所以今天这个活动非常精彩。我觉得精彩的就是我们清河新区的精彩,你们从理论到实践,现在正在走的一条中小城市的城镇化之路,是大有希望的。今天肖书记做了介绍,我看篇幅有限,比较简洁,但是我看做的很好,要突出共性与个性,在这当中你们强调的是个性,讲历史与现状,因为既没有完全的强调历史总结现代,也没强调从现代走进历史,而你们讲的是传承,把历史连接起来,所以强调以文化主题,把这个关联,还是我们专家们讲的就是传承文化,教育,所以你们实践和理论是要结合起来的。

强调要生态回报,这个立足点都是很好的。我们出发点是围绕着人们的需求,我们最终要达到的是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样为人类全面的发展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所以体现这些理念,我们得到了专家的充分的肯定,当然也提出一些建议,我们很多时候对一个地方来说也是在探索,城市化是人类历史进展当中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是在经济发展,涉及到人口的迁移,涉及到社会的重建,社会到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包括我们城市,这是很复杂的一件事。

北京建了一个国家大剧院,你们知道专家怎么批评我们大剧院的吗?说大剧院这么一个东西实际上是切断了中国文化建筑的命脉,就这么一个建筑,文化传承,艺术的传承几乎就变了。我们如果把社会建设加进去,政治建设加进去是什么样,所以希望你们借鉴我们历代方方面面的经验,也吸取教训把清河做的更好,特别是专家提出来对生态的这种要求,都应该很好去思考,融入到我们的工作当中去,落实到我们实践中去,这是我们今天会议很精彩的一点。

会议精彩第二点,我觉得大家想说什么,说什么,大家说中国近代发展到今天,我们13亿人口的大国,推动着整个经济的发展,人类的迁移,还要考虑生态的问题,确确实实取得的成绩非常的大。但是到今天还不到50%的城市化率,我们堵车,空气污染很严重,城市化是两种前途,一种前途城市化推向好为人们造福,中国城市化为中国子孙后代造福,如果做得不好,便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灾难,这不是我说的,这是专家们说的。但是我又看到了希望,第一个讲城市根本职责是用文化教育人,第二个最悠久城市文化传统手推中国城市文化传统。

我们一定能走出中国城市化的一条为我们子孙后代的道路,所以在座的要大力支持。所以我特别赞同我们搞城市化史馆。不仅在大城市,中城市,小城市,还有小城镇都可以。

淮安从经济发展不是发展最好的地方,为什么要在这里建城市化史馆呢,因为在城市化具体道路上已经走出了一条很有希望的路,这本身就是一个馆,然后把你这个馆跟后边这个馆结合起来,最后是一个结合体,所以你们是第一个建设这个城市化史馆,我是赞成的。
我希望我们这个馆一定要建成一个关于城市化的重要的教育基地,要介绍展示人类历史以来城市化的历史进程,要把这个进程告诉人们,同时要给大家讲一下,传递一些做的成功的城市化的一些案例,这就是故事的案例。同时可以介绍在城市化过程当中所带来一些疑难的问题也告诉人们,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这个城市化不是想做就做的,它是人类发展必然发生的过程,我们要把这个过程告诉大家,我们做这个阐述一个认识,阐述一个观点,城市化不是哪一个地区,是全国的共同要做的事。城镇化最重要的是城镇的人,要他们来形成共识,来推进我们的城市化发展。

我们要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研究基地,因为现在摆在我们面前要建设怎么样的城市。所以我觉得要介绍研究各种不同的案例,包括观念,包括具体实践,而且我们还要看城镇化把你这条东西拿到北京去不一定行得通,大中小城市里面发展是不一样的,因此每一个城市要做好,一定要创造个性化,不要创造共性,所以一定要研究,赶快找出我自己城市的条件,怎么做好我们自己的城市化。我们这个思路是越走越宽,这个馆才能建设好,所以经过我们城市化的几十年,要我们进入后城市化时期起码得30年,如果坚持好,我们为我们后代子孙来立一个中国城镇化道路的历史丰碑,我希望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我们从这个馆开始做好,最后实现这个目标,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金主任的演讲。

肖本明:我衷心感谢这么多城市化委员会的各位专家学者今天来到清河,为我们提出了要求。有这么一个智慧的清河,有了这么一个高人的指点,推进我们城市化的工作,把我们新区建设的更加好,为我们中国城市化道路做出我们的贡献,我们充满信心,非常感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肖书记。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地方成为世界研究城市化的一个圣地,有志者出自清河。我们谢谢专家们再一次来到清河,来到淮安,与我们清河建设一线的同志们深入的交流,完成了所有的议程。现在我宣布,第十三届中国城市化论坛圆满结束,下次论坛再见。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