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安徽强化举措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时间:2013-05-16 07:53:10  来源:河南日报 
    5月18日至20日,第八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将在郑州举行。中博会开幕前夕,安徽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学军就进一步推进安徽城镇化发展接受了记者专访。

  牢牢把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取向

  王学军说,近年来,安徽省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实施中心城市带动和城乡统筹战略,积极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城镇化水平持续快速提升,为加快推进具有安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城镇化率由2007年的38.7%提高到2012年的46.5%,年均提高1.56个百分点。二是现代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和皖北城镇群竞相发展,合肥、芜湖等中心城市带动能力明显增强,皖南、皖西城市发展普遍提速,县城和重点镇建设日益加快。三是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2011年末全省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598平方公里,是2000年的1.8倍;城市人均道路和住房建筑面积、自来水普及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大幅提升。四是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户籍、征地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城市建设融资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市容卫生、社会治安等综合治理工作有序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稳步开展。

  今后一个时期,安徽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我们将做到:坚持以人为本,

  把人的城镇化贯彻城镇化始终,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坚持产业支撑,把产业发展作为城镇化的重点,形成产业集聚与城镇布局相融合、人口与经济相协调的格局;坚持宜居宜业,强化规划引领,完善城镇设施,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人居环境;坚持协调发展,把构建更加合理的城镇体系作为重大要求,促进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

  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

  王学军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坚持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及生态环保规划等,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产业发展潜力和人口增减趋势,合理确定城镇控制规模,分类制定城镇规划建设标准,逐步形成区域性特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布、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

  第二,着力提升产业支撑力。以深化落实产业发展政策为抓手,支持各市聚焦首位产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水平承接、高强度投入、高效率服务、高效益产出,促进开发园区转型升级,围绕产城融合,强化开发园区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实现“四化同步”协调发展。

  第三,着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重点抓三个方面:一是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能力;二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健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三是积极创新城乡社区建设管理模式。

  第四,着力增强城镇承载能力。强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建设学校、医院、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强化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绿色建筑,积极发展城镇循环经济,创建一批低碳城市。

  第五,着力推进改革创新。一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二是深化住房保障制度改革;三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正确处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突出问题

  王学军最后说,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就是妥善安置转移的农民;衡量新型城镇化成效的标志,就是看进城农民是否有恒业、有恒产、有恒心。为此,必须解决好三个层面的问题:

  一是失地农民的稳定就业问题。失地农民如果没有稳定的就业作保障,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补偿资金的使用,渐渐会成为城镇新的困难群体。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地将农民转移到城镇,而是要解决好就业这个根本问题,核心是他们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

  二是转移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变市民的一个重要标尺,就是看他们在基本公共服务上有没有享受同城同待遇。因此我们不仅要统计有多少农民成为城镇常住人口,更要看在居住、医疗、教育、社保等方面,进城农民是否享受同等待遇。

  三是新型城镇化进程必须循序渐进。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遵循其客观规律,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城镇建设上,要注意防止“摊大饼”;在城镇管理上,要注意预防“城市病”,确保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