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南京江北将崛起现代化示范区
时间:2012-05-25 08:50:15  来源:新民网 
 正逢南京江北撤县并区十周年之际,南京加快推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场会在浦口、六合召开。基本实现现代化,南京重点聚焦江北:拥有2400平方公里、占全市三分之一面积的南京江北站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新起点。从跨江发展到自主发展,今后,南京将把江北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板块来统筹谋划,将之打造成现代化建设示范区。

  十年磨剑,江北地位快步上升

  十年前,江北地区实施行政区划调整,诞生了新的浦口区、六合区;六年前,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迈出了南京由滨江发展向跨江发展的步伐。现在,全面开启“第二个率先”新征程之际,南京重点聚焦江北。

  十年来,南京引导和推动产业向江北转移,项目向江北布局。从2002年撤县并区到2011年,浦口、六合两区的经济总量年均增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在全市13个区县中分别位居第一、第二位。

  “十一五”期间,浦口、六合全区居民人均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均快于全市平均水平。截至2011年底,和苏北、苏中的35个县(市)相比,浦口区的地均GDP和人均GDP均位居第三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分别位居第一位、第二位;六合区的地均GDP和人均GDP可以分别位居第三位、第二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可以分别位居第一位、第二位。

  江北,苏南最后一块待开发空间

  江北地处我国东部与中西部的连结点、苏中与苏北的交汇点,拥有贯通东西南北的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枢纽,可以说是南京这座长三角门户城市辐射带动中西部的门户和桥头堡。

  从发展空间看,近2400平方公里的江北地区是南京乃至整个苏南地区仅存的一块可供大规模开发的战略空间,现有的城镇建设用地只开发了70多平方公里,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

  区划调整十年,江北经济总量占全市的比重由十分之一提高到五分之一,南北落差进一步缩小,但是江北发展滞后落后的状态尚未根本改变。浦口区、六合区每平方公里土地所创造的生产总值与苏南12个县市相比,分别位居第十、第十一位,约相当于第一名昆山的18%左右。

  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分析,江北发展存在三大深层次矛盾和制约需着力破解。首先是过江通道的制约。长江的宽度以及架设桥梁的高成本,长期制约着大江南北的交流互动。其次是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落差。“产业过江”十年来,江北地区二产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由9.5%提高到27.3%,但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比重只由10.2%提高到12.3%。长期缺乏对“城市过江”和“人口过江”的有效推动,直接导致江北综合服务功能偏弱,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不仅难以持续集聚外部发展要素,而且制约了江北内生自主发展的潜力。第三是生态本底良好与环境负荷过重的矛盾。江北生态本底良好,但是重化工业布局集中。

  打破交通瓶颈,大江北整体升级

  江北发展,面临重大机遇。西面正在兴起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东面正在兴起国家级江苏沿海开发带,南面正在酝酿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杨卫泽认为,区域发展新机遇有利于江北争取更多土地、资金等发展资源和改革探索空间,南京大江北要成为现代化建设示范区。

  江北不仅是南京的江北,更是关系整个苏南、全省、南京都市圈乃至长江流域发展大局的江北,通过规划全域整合优势资源,江北的战略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南京将大力增强跨江城市基础设施支撑力。目前,南京全市过江交通的断面总流量已达19万辆,接近现有过江通道20万辆的总设计通行能力。南京将强力推进过江通道建设,确保长江四桥2012年底建成通车、纬三路过江隧道2014年建成通车。确保地铁3号线和10号线2014年建成开通,城轨S3线2015年建成开通,地铁4号线“十二五”末开工、“十三五”内建成。要以全新理念加强江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江北地区与苏北、苏中及安徽地区的融合互动,带动“大江北”地区城市群整体能级提升。

  园区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在大会上,南京同时发布加快南京高新区、南京化工园区转型提升的《意见》。高新区管辖面积从19.2平方公里扩大到16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软件通讯、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南京软件园”和“南京生物医药谷”。化工园区管辖面积从45平方公里扩大到约135平方公里,全力建设“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世界级绿色化工产业基地。

  本报记者 颜 芳

  作者:颜 芳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