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广州探索“新型城市化” 创新中国式城市化之路
时间:2012-04-01 09:10:28  来源:凤凰网 

■开篇的话

环境恶化、交通拥挤、生活成本高企、社会管理成本增大、文化观念冲突日益加剧……在中国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一系列“城市病”逐渐显现。

自去年12月广东省召开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会议之后,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广州率先吹响号角,一轮新型城市化的新探索正在南粤云山珠水间悄然铺开。

从今日起,南方日报推出广州探路新型城市化系列报道,深度分析、解读新型城市化的广州探索,探寻中国式城市化的未来道路。敬请垂注。

20世纪,一系列巨型城市带的崛起,宣告城市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但同时特大城市发展的困惑也浮出水面。

中国中心城市用30年的时间走完了欧美150年的路程,相继进入后工业化的历史发展阶段。传统城市化的发展路径下,“城市病”日益凸显,迫切需要走出一条新型城市化的道路。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广州,率先提出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为破解特大城市困境作出自己的尝试,也充当了中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先锋。

●世界命题特大城市发展面临困境

公元前5000年,在美索不达米亚出现了最早的城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城市始终集中着人类的大部分创造。人类文明进入工业时代后,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演变为其中心城市之间的竞争,其中的例子有巴黎和伦敦对于“欧洲第一城”的竞争,伦敦和纽约对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的争夺。

20世纪,城市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纽约、洛杉矶、伦敦、巴黎、东京等国际大都市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一批超大规模的城市和城市群横空出世。

华丽的外衣覆盖着传统城市化的隐忧。拥挤的交通和人居环境让中产阶级搬离市中心,在美国和欧洲越来越多的大公司将总部搬到城市边缘地带或小城市。1969年,美国最大的公司中只有11%将总部设在郊区,到了本世纪,近一半的公司将总部迁到郊区或小城市。

一些曾占据优势的工业城市由于没有赶上现代产业升级的末班车,而逐步丧失竞争优势;人口和产业的外迁,使不少先发城市的中心城区或“陷落”或“空心化”;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特大城市被巨大的贫民窟包围,治安恶化,管理失序,被称为“拉美陷阱”。

美国城市问题研究权威学者乔尔·科特金在他的论著中指出:“今天,大多数人口密集的巨型城市,其规模与其说是城市的优势,毋宁说是城市的负担。”有学者指出,发展中国家必须小心翼翼而又具备宏图大略,才能避免“特大城市的陷阱”。如果不及早谋划解决方案,未来或将因为城市问题的集中爆发而陷入停滞甚至倒退。

●中国命题突破传统城市化天花板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断言:21世纪对全人类影响最深的事件有两件,一个是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另一个就是中国的城市化。

预言正在变成现实。201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了51.27%,首次超过50%,这意味着中国终于迈入城市主导的时代,中国再次站在全球城市史的前列。

中心城市的布局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这5个国家级中心城市,将分别引领各自的经济圈发展,代表国家参与未来的国际竞争。人们期望它们成为未来中国的纽约、芝加哥、洛杉矶。

挑战与机遇并存。迅速膨胀的规模,这个世界范围内特大城市的“上升器”和“紧箍咒”,同样让中国的特大城市纠结。

以广州为例,2011年广州市总人口数达到1400万,已超过东京。10年间,广州市人口翻了一番,新涌入的700万人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的劳务工。10年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年均增幅30%,同期道路建设年均增幅仅为1.8%。交通、住房、环境污染,以及对优质公共服务的激烈竞争,正在“烦扰着城里人所有的梦”。

人口和资源要素的高度集中,使中心城区趋于饱和状态、不堪重负。在广州的中心城区天河区,2010年常住人口密度达到12245人/平方公里,是10年前的3倍。不断膨胀的人口和车辆使交通趋于饱和,平均车速仅为16公里/小时。2000年至2010年,天河区学校总数增长了16%,而在校学生却增长了55%。尽管如此,仍有不少家庭的孩子在本学区排不上学位。

除了世界范围内普遍的城市病之外,广州等中国城市还有一个特殊的病灶:独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带来城乡分离割裂,使治安、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更加复杂化,成为城市发展深层次矛盾所在。

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指出,以往中国传统的城市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创造了大量财富,提升了生活标准;另一方面加大了中国社会的二元结构,造成更加显著的贫富差距。同时,中国的城市发展还面临着财富持续增长压力、人口与就业的压力、土地资源供给压力、能源与水资源压力、生态环境改善压力、基础设施配套压力、社会保障体系压力这七大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新型城市化”的提出适时而迫切。去年底,广州市在第十次党代会上,率先将“新型城市化”作为城市发展战略提出,力求为解决一系列城市病找到一个药方。

●广州命题探索全新城市化道路

“新型城市化”这个词,正在广州掀起一场头脑风暴。广州市委已经举行了三次针对全市领导干部的专家讲座;市委宣传部出版了一本新型城市化论述集;由市领导带队的16个专题调研组正在开展实地调研……

每个人都在思索:新型城市化到底“新”在哪?

海珠区委书记姚奕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新型城市化就是住在城里的人早上能被鸟叫醒,住在乡村的人晚上能用热水泡澡。”

省政府参事、原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宇教授指出,新型城市化的内涵是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普遍化,即不论住在城区还是乡村,不论从事何种职业,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享有过上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基本权利。

新型城市化是一条以城乡统筹为突破口,引领城市转型升级的新道路。新型城市化的两个核心是“城的转型”和“乡的升级”,在7434平方公里的市域上打造一个城乡有机结合的新广州。

新型城市化是一条公共服务均质化的新道路,是一条为民办实事的道路。让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让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产品向城市周边覆盖,让城市的温暖向外来务工者覆盖,让人性化的基础设施配套向郊区和村镇覆盖,让所有的广州人,无论他居住在哪里,都能享受优质的公共服务。

新型城市化是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新道路,是一条通往“国际化大都市”的新道路。广州肩负着引领珠三角、代表国家参与未来世界城市竞争的重任,要担当这一重任,广州必须通过自身转型升级,创造新型城市化的典范。

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将未来5年广州的发展路径归纳为:一条经济低碳、城市智慧、社会文明、生态优美、城乡一体、生活幸福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

广州市委提出了“12338”的发展目标——一个目标任务: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两个战略重点:国际商贸中心,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三个发展理念: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三位一体的城市发展理念;三个重大突破:战略性基础建设、战略性主导产业、战略性发展平台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八项工程:产业提升工程、科技创新工程、城乡一体工程、生态环保工程、文化引领工程、人才集聚工程、民生幸福工程、党建创新工程。

21世纪的广州,面临着城市发展的世纪命题,在新型城市化道路迈出的每一步都将是全新的探索,将为特大城市的突围和中国城市崛起作出有力注解。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