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公共设施尊重民意方为民所用
时间:2011-06-13 12:59:43  来源:京华时报 

    让市民处处感到不方便,这样的设施就会很闹心,民众也未必买账。被民众放弃的“便民设施”,你建它干什么?当景观、成摆设,徒贻人笑。

  在河南郑州,花费数百万元建起的人行天桥不少,就是没人愿意走。原因很简单,嫌麻烦。行人走路多是图方便、趟近道,天桥让行人的路无端地变得远起来,比如一个120米、一个10米,行人的脚就会自动作出选择。

  这无疑是一个很有意味的事儿,不独是郑州,在各大城市都有这种过街天桥的存在。也不独是天桥,其他相关的公共设施也有类似闲置现象。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公共设施该不该便民?如何尊重民意?如何在科学与民意之间求得共识?

  所谓“地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城市中常常就出现尴尬的“路径选择”,一边是宽敞舒适的路不走,一边是草地上被踩出一条人行道。此前舆论常常据此批评行人的“素质”,估计现在持此种观点的人不多。原因就在于,整体的规划设计重美观,而不给行人方便,行人就不会给面子。而现在的设计者也懂得了不与行人对着干,反倒在行人走出路的地方重新铺条石板路,城市景观由此完美地和谐了。

  当然,城市的公共管理与公共设施建设,远没有上述解决“草地人行道”问题这么简单,所面临的问题可能要比这个复杂得多。但无论如何,便民总是一个核心理念。让市民处处感到不方便,这样的设施就会很闹心,民众也未必买账。被民众放弃的“便民设施”,你建它干什么?当景观、成摆设,徒贻人笑。

  既是便民的东西,就该问问民众怎么才是方便。在公共设施建设的决策过程中,同样需要引入尊重民意的民主决策程序。大到城市规划设计,小到公共厕所坑位比例,与民众利益、公共需求密切相关的事情,无论大小巨细,唯有民意的充分尊重,才会有民众的合心与买账。比如,不少城市景点的“女厕排长队”现象,如果在建设之初考虑到男女如厕的差异,就不会让这种现象成为城市的一大“顽症”。

  在公共设施决策因子的考量中,便民的因子应当是具有决定性的,其他的因子更多的要服从这个因素。比如建菜市场、公共厕所等等,根据居民、人流的实际需求而选址,不能因为某个地段地皮“寸土寸金”,所有公共的、便民的、服务性的设施全都让位。有公众需要的,缺乏;无公众需求的,扎堆,公共治理不能搞这种决策错位,会招人烦的。

  当然,也不是所有因子都得完全为“便民”这个因子让位,比如安全、科学,恐怕民众也得理解和服从。在人流、车辆密集经常搞得一锅粥的地方,需有科学管理之举,各行其道才能保安全。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都要以牺牲行人的方便为代价,在车与人的考量上,往往是要偏重于行人这个相对弱者的一方,而把不方便留给车。只有把这些因素考虑周全之后,“便民”必须让位的,民众才会给予充分的理解。同时配以一定的辅助性设施,以制约通行选择,才会最终保证秩序。比如在行人必须让道的地方,既在近处设过街天桥,又立交通护栏防止行人穿行,这样行人才不觉绕远,走天桥也会很舒心。

  但愿城市别再干让公共设施成摆设的蠢事了,多听百姓意见总没坏处。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