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李鸿忠: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有益尝试
时间:2011-06-30 11:25:28  来源:人民日报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湖北是农业大省,群众工作的重心在农村。2011年3月至6月,我们集中开展了“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简称“三万”活动),10万多名干部进村入户访民情、送政策、办实事、促发展,把脚印“印”在1000多万农户家里,也印在了农民心坎上。这是我省一次规模空前的民情大调查、亲民大行动、干部大练兵,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推动了“三农”工作、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自觉担负起做好群众工作的政治责任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党夯实执政基础的“生命工程”,是各级党委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省委决定开展“三万”活动,主要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考虑。

  落实中央“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新要求。新的形势下,中央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做群众工作,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一贯的政治主张和执政理念。湖北作为农业大省,落实这一要求,必须抓住农民这个最大群体,突出农村群众工作这个重心,稳定农村就稳定了大局。开展这次活动,就是要让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与农民面对面交流,了解农民所思、所忧、所盼,促进惠农政策落实,帮助解决农村实际问题;为党员干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提供“训练场”,最终实现党心与民心的交融。这也是向建党90周年献礼的具体行动。

  解决农村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无论是算历史账、现实账还是感情账,加强“三农”工作都是我们的应尽之责。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面临新的矛盾和困难。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后,培养现代农业新型生产主体任务繁重,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公共服务、农民教育问题相对突出,农民和基层解决问题的资源、能力有限,迫切需要上级组织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各级干部首先要知“三农”、懂“三农”、爱“三农”,只有沉下去,才能知道要干什么;只有对“三农”有感情,才能真正重视“三农”。为政,以通下情为急。开展这次活动,就是要让党员干部深入实际,体察最真实的民情,为促进“三农”工作打好思想和工作基础。

  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生活有更高要求,而且对人文关怀、精神文化、干部作风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群众的新期待,仅靠简单地送钱送物,不能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求。只有做好群众工作,疏导群众的情绪,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增强群众的信任感和幸福感,否则可能积怨日深、“地动山摇”。开展这次活动,就是要创造一个干部群众真情互动的平台,让农民舒解心结、让干部接受教育,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树立党员干部的新形象。推进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干部是第一要素,作风是第一保障。干部必须与群众心连心,围绕群众转、带领群众干。我省绝大部分干部作风是好的,但也有少数干部由于长期在机关工作,滋生了一些不良习气。有的群众观念淡薄,不愿做群众工作;有的缺乏工作本领,不会做群众工作。作风要在一线养成,形象要在基层提升。到不到基层、到不到群众中去,对群众的感情就不一样,作决策的起点就不一样,抓落实的力度也不一样。开展这次活动,就是要让干部“接地气、鼓士气、增底气”,转变作风,提高能力。

  二、加强新时期农村群众工作的新探索

  近几年,我省在加强农村群众工作方面作了一系列探索,坚持选派小康工作队、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开展城乡结对共建活动等,这些活动都侧重于帮助村一级的工作,工作广度上没有覆盖全体农民、深度上没有沉到农户,工作内容以解决具体问题为主,取得了一定成绩;而这次“三万”活动,重在全覆盖、访民情、增感情,工作广度、深度、内容都与以往不同,效果更为显著,影响更为深远。

  最大特色是进村入户全覆盖。省委对“三万”活动的第一要求,就是沉到底,工作覆盖所有行政村、所有农户,让干部脚印印到每个农家。省、市、县、乡四级干部组成1.87万个工作队,走遍全省所有农户访民情,带去了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怀、对农业农村高度重视的强烈信号。参加干部之多、覆盖农户之广、民情调查之深入,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空前未有的。平原湖区、高山之顶,只要有农户的地方,就有工作队员的足迹。克服各种困难,采取有效方式走访农户,对长期在外打工的农民,就打一个电话、发一条短信、寄一封书信、留一张联系卡、送一份宣传单与之沟通。很多工作队员不分白天黑夜,不顾山高路远,不辞辛苦,走访农户、宣传政策。省委常委和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走访最偏远的村组、最困难的农户,推动入户工作一家不漏。有些住在高山上的农民,多年没有见过干部上门,拉着工作队员的手喜极而泣。钟祥市好干部刘军在访民情中倒下,把生命的最后脚印“印”在田埂上,村民们栽下80棵常青树纪念他。干部走进群众家门,打开了群众“心门”,群众像过年、迎亲一样高高兴兴,农村到处是欢声笑语。

  主要任务是访民情、增感情。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不可能靠几个月时间全部完成。我们这次活动不是一般性地送钱送物,而是把重点放在走访民情、增进党群感情上,要求工作队员饱含深情地进村入户,倾听农民心声,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矛盾、提振精神,共建新农村。荆楚大地上掀起了一次最广泛的民情调查热潮,每个工作队员都写有民情日记,每个工作队完成了一份民情报告,还开展了大量的专题调研,各级党委政府掌握了最鲜活、最真实、最全面的社情民意,为完善农村政策、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面对面交流、手拉手亲近、心连心沟通,在群众心中激起了巨大“暖流”,群众赞叹“党的优良传统又回来了”。工作队员们一声声问候、一项项捐助、一件件实事,既赢得了群众信任,也净化了自己心灵,有的主动与农民结成亲戚,留下联系方式。

  着力点是边访边查边改、促进科学发展。在活动中,各地各部门在汇总、梳理、分析收集到的民情民意的基础上,边查找问题边开展整改,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我们对各级各部门上报的群众意见和问题进行了分类整理、分析和研究,形成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民生、农村政策落实、城镇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民主管理和社会稳定等7大类别26个项目,交由省直有关部门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整改中实行分类处理,对有条件解决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对当前无力解决或解决起来需要一个过程的问题,给农民群众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并纳入有关地区和部门的发展规划,逐步加以解决。工作队还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好事,推动了农村各项工作。特别是在全省抗旱防汛的紧张战斗中,“三万”活动工作队就地成为抗旱防汛工作队,为夺取抗灾胜利、确保农业丰收、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突出成效是机关转作风、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我们把这次活动作为党性教育、实践教育、“三农”教育的大课堂,要求党员干部严守“六不准”纪律,扎实工作,以良好作风和工作实绩赢得群众信赖,防止轰轰烈烈搞形式、走过场。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队员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体察民情,“每天都被震撼着、每天都被感动着”,经受了难得的党性锻炼、实践磨炼、身心修炼,没有发生一起违反纪律的情况。机关干部亲身体验到泥土之辛、稼禾之苦,感受到农业、农村、农民的现状与期盼,形成了重农之识、重农之情、重农之举,增强了上下一心谋发展、促发展的动力。这些不仅有利于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而且将对全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三、生动的实践,深刻的启示

  这次“三万”活动规模大、覆盖广、社会反响好,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一次生动的实践。在实践中,我们积累了宝贵经验,获得了许多深刻的启示。

  增强群众感情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毛泽东同志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现在交通、通讯发达了,为什么一些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却远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少数党员干部对群众的感情淡薄了。有的干部下乡坐着车子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回到城里谈一谈,像鸭子浮在水面游,对群众没有感情,哪怕给群众送去钱物,群众也不会满意。我省这次“三万”活动把“增感情”作为主要目的和检验标准,是一次“情感之旅”,突出“四个在一线”、“五个进农家”,党员干部与农民“零距离”接触。因此,农民把干部当亲人,到处可见干群一家亲的动人场景。农民说得好:真心比黄金更宝贵,真情比实物更重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身入才能心近,心近才能生情。党员干部只有“像鸬鹚沉到水底”,才能真正与群众建立鱼水深情。

  维护群众利益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指出“人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群众工作必须以维护群众利益为依归。“三万”活动工作队坚持“虚”“实”结合,在访民情的基础上,围绕农民所需办实事,不仅帮助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还帮助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文化活动室、成立道德评议会、建立农民健康档案等,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利益诉求,深受农民群众欢迎。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农民群众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建设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群众利益,不断丰富群众工作内涵,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把群众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巩固和发展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群众工作是一门大学问,群众工作能力是党员干部的重要基本功。机关不少年轻干部基层实践经验不足,群众工作能力欠缺。这次活动中,有的年轻干部一度感到与农民有距离感、说不上话,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和磨炼,逐步摸索出“十个一”进农家、开展“民情十问”等方法,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10多万名干部奔走在农村广阔天地,经风雨、增见识、长能力,创造了许多鲜活有效的群众工作“秘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实践告诉我们,党员干部只有在群众工作的磨炼中,才能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要把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善于做群众工作,群众才能真心信服我们、支持我们,我们才能拥有来自群众的无穷力量和智慧。

  建立长效机制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证。三个月的“三万”活动结束了,农民普遍要求工作队留下来,或者询问工作队何时再来。这实质是群众给我们提出了一项重大政治课题:我们离不开群众,群众也需要我们,必须建立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适应党长期执政为民的需要。新时期的群众工作任务繁重、情况复杂,开展集中行动是必要的,但还需建立包括责任机制、办事机制、联动机制和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等内容的长效机制,从制度上保证群众工作落到实处。省委将顺应广大群众的要求,充分运用“三万”活动成果,专题召开全会出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决定,把机关干部深入基层、走访民情作为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制度,把“三万”活动的成功做法向工矿企业、城市社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移植推广,促进我省群众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作者为中共湖北省委书记)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