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徐匡迪 工程科技:撑起强国富民的脊梁
时间:2010-06-23 10:34:13  来源:《求是》 

  c4458715e0d2c4a4814945cdff0684ab.jpg

中国工程院院长  徐匡迪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工程技术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撑起强国富民的脊梁。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工程科技界献身祖国,以国家的发展与强盛为己任,克服种种困难,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使我国工程科技总体水平大幅提升,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部分领域已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一、我国工程科技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程科技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国初期:激情燃烧的岁月。新中国成立之初,科技基础非常薄弱,多数技术领域几近空白,全国科技人员还不到5万人,人才匮乏和科技基础薄弱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工程科技的发展。首先是对高等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新设置了一批工业学院,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大幅度增加专业性的工学院,培养了一批国家急需的工程科技人才。其次是选派优秀毕业生出国深造。与此同时,以钱学森等为代表的3000多名优秀科技人员先后归国,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为我国工程科技的发展增添了新鲜血液,提高了起点。三是成立了中国科学院,随后铁道、电力、钢铁、建筑、机械、纺织、水利水电、地质、医学、石化、煤炭、农业、林业等大批科研院所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建立,形成各行业的科研核心力量。1956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建设目标,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人激情燃烧,不仅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二阶段,“文革”十年:曲折动荡的年代。“文革”期间,科技工作大部分瘫痪,研究机构被肢解,高等教育被中断,广大科技工作者被迫停止科研、教学工作,下放到农村或厂矿劳动。尽管如此,在周恩来、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强领导下,依靠“文革”前十余年工程科技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以及广大工程科技工作者为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国防和尖端工程科技领域仍取得了一些重要成就。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1967)、第一座自行设计施工的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1968)、首次地下核试验成功(1969)、“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0)、第一艘核潜艇安全下水并试航成功(1971)、第一条超高压输变电工程——刘家峡水电站建成输电(1972)、第一台每秒运算百万次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试制成功(1973)、大港油田和胜利油田建成(1974)、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和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建成并交付使用(1975)等,我国工程科技史上许多“第一”和重大工程是在这段曲折动荡的年代里诞生的。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工程科技大发展的春天。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科技界迎来了“科学的春天”。1985年,国家出台《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之后相继制定和实施了863计划、星火计划和火炬计划,大大提高了我国工程科技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1994年国家成立了中国工程院,1995年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国工程院的成立,凝聚了一批优秀的工程科技专家,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工程科技界,为推动工程科技事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阶段,走向创新:引领科学发展的新时代。2005年以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制定了中国自主创新的蓝图。大飞机、高档数控机床、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大型核电站、重大新药创新、载人航天及探月工程等16个重大专项相继实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工程科技进入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代。

  二、我国工程科技的重大贡献

  纵观人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与工程科技的革命性突破密切相关。工程科技深刻影响并改变着国家的命运。新中国建立60年来,中华民族从饱经战乱、满目疮痍中站立起来,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国内生产总值和综合国力已跃居世界前列,一些重要工程科技领域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面对“谁来养活中国”的质疑,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农业工程科技专家,率先在杂交水稻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粮食单产不断提高,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随着疫苗技术的提高和疾病防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我国人均寿命由1950年的35岁提高到目前的74岁,并在13亿人口的大国中成功地预防了SARS等大规模流行病的传播;随着工艺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制造业总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二;随着冶炼、连铸连轧等重大工程技术的突破,我国已成为钢铁年产量超过5亿吨的世界钢铁大国;随着成油理论和勘探技术的突破,特别是大庆油田的发现,我国由“贫油国”一跃成为世界产油大国;随着建造、装备和控制技术的突破,我国的高速公路、铁路总里程跃居世界第二;一座座大桥跨江越海,不仅实现了天堑变通途的理想,更是创造了桥梁工程史上的辉煌。从万吨水压机到数控机床,从小火电站到第三代核电站建设,从算盘到曙光计算机,从手摇电话到3G移动通讯和下一代互联网,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船、嫦娥探月,工程科技的每一项突破,无不为新中国60年书写着浓墨重彩的华章。

  三、我国工程科技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中国要从大国走向强国,必须依靠工程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我国工程科技60年来的辉煌成就足以让我们为之自豪和骄傲。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应该放眼全球,审时度势,对工程科技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

  我国工程科技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种机遇主要源于四个方面。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工程科技发展和自主创新,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工程科技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二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工程科技的支撑。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在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同时,也日益暴露出粗放型增长方式带来的严重后果,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压力日趋加大,迫切需要工程科技强有力的支撑和科技创新的引领,这是时代赋予工程科技的历史使命。三是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为工程科技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未来一定时期内,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的高潮,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客观上推动着工程科技的不断发展,同时也为工程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四是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深入赋予我国工程科技发展更加明显的后发优势。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经济全球化带来资本、技术、人才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流动,我国工程科技应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海纳百川的精神,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大规模跨国界转移、联合的有利条件,勇于开拓创新,造就后发优势,努力实现工程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同时,我国工程科技的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已成为当前我国工程科技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创新能力十分薄弱,对科技研发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创新机制缺乏活力,竞争力不强,许多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仍然依靠进口。其次,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亟待加强。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一支规模宏大的工程科技人才队伍,但创新能力薄弱的局面亟待改变,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亟待加强。第三,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科学的科技体制机制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仍然是科技管理中需要重视的问题。要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各类科技政策,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四,新一轮的国际竞争愈演愈烈。多年来,发达国家持续加大对科技与教育的投入,其目标是提高创新能力,保持国际竞争力。美国用于研发的经费约占全球研发总投资的1/3,无可争议地成为当今世界的科技超级大国。奥巴马总统上台后,进一步加大了研发投入,以保证美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继续引领世界。

  四、我国工程科技的未来

  未来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是科技的竞争。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新形势,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工程科技的发展与创新引领科学发展的未来:

  首先,要大力弘扬自主创新的民族自强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本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绵5000年而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源泉,也应该是今天实现自主创新的精神力量和思想文化基础。要彻底扭转应用部门对民族企业和民族品牌没有信心、企业对自己的大学和研发机构没有信心、主管部门对需要支持5—10年才能成为主流的技术也没有信心的局面。

  其次,要强化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思想库的作用。未来的发展,特别是一些重大决策,需要面对的已不再是单个领域的局部问题,常常会是多领域、多学科相互交叉的复杂系统工程。这些问题的解决,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并在顶层设计和重大决策中发挥思想库的作用。中国工程院将继续发挥院士的群体优势,团结社会各界,努力建设好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为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重大工程项目的顶层设计贡献力量。

  第三,着力培养和造就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和领军人才。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和效益提高的关键时期,同时面临着新一轮国际激烈竞争的挑战。研究表明,未来十年是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创造条件,着力培养和造就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和领军人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强盛孕育新的力量。

  第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工程科技的创新活力。通过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其相关部门工程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支持和鼓励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的主体,促进产学研结合、知识流动、人才培养和科技资源共享新局面的形成,为工程科技创新带来不竭动力。

  第五,面向世界,走出我国工程科技发展的创新之路。发达国家通过持续增加科技投入来保持国际领先地位的做法令发展中国家难以望其项背,但全球化、信息化和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为我国工程科技界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完全能够通过技术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并在世界工程科技发展中再铸辉煌!

  (作者:中国工程院院长)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