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16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海南省三亚市城市化发展战略调研报告
时间:2010-03-19 16:49:06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

9a87b88d8c2556c25528fbaa7bbb04c4.jpg

一、城市概貌

三亚地处海南岛最南端,东邻陵水县,北依保亭县,西毗乐东县,南临南海。境内海岸线长209.1公里,有大小港湾19个,拥有大小岛屿40个,主要岛屿10个,面积较大的有西瑁洲岛2.12平方公里,蜈岐洲岛1.05平方公里。三亚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开放黄金海岸线上最南端的对外贸易重要口岸,是建设中的国际热带海滨风景旅游新城。三亚市总面积1915.21平方公里,依据现行总规,至2010年规划期末,市区规模为52.41平方公里。200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6.5万人,户籍人口54.58万人,其中农垦系统人口6.62万人。

“三亚”因三亚河(古名临川水)有三亚东西二河至此会合,成“丫”字形,故取名“三亚”。三亚古称崖州,历史悠久。天涯海角、大小洞天、崖州古城、落笔洞三亚古人类遗址等都蕴涵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早在秦始皇时期设置的南方三郡,崖州就是其中之一的象郡。汉代在现在的三亚市崖城镇设立了珠崖郡治,隋设临振郡,唐代改为振州。宋代成为我国最南端的地级规模的州郡。因其远离帝京、孤悬海外,自古以来三亚一直被称为“天涯海角”。唐代宰相韩瑗、名僧鉴真,宋代名相赵鼎、大臣胡铨和纺织家黄道婆等先后来过崖州,对本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87年,国务院批准三亚市升格为地级市,是全国四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

2008年,三亚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4.3亿元,增长16.8%,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人均生产总值30572元,同比增长14.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1亿元,增长61.4%2008年,三亚城镇化水平达到50%,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二、城市发展难点分析

1)经济起步较晚

由于三亚长期孤悬南海,受海峡屏障的制约,经济发展滞后,尤其是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起步较晚。在二十多年前,三亚还是一个不为人知的“蛮荒之地”。上世纪80年代末,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三亚从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当时三亚还只是一个城区面积约四平方公里的小渔港。和很多东南沿海的城市一样,三亚作为一座现代城市的历史并不长。

2)没有工业基础

从一个偏僻的渔村发展到如今的热带滨海城市,工业经济的发展也曾经给三亚带来了加速度效应。但是,进入21世纪,这种经济模式并没有给三亚带来突飞猛进的发展,三亚市的决策者也清晰地认识到,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将带来资源、能源的消耗强度的提高,经济增长造成的复合型环境污染难以修复。如果把发展思路局限在传统的工业经济上,也许会为城市带来短期效益,但效益的背后,却是以牺牲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为代价。

3)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挑战

旅游业是三亚的核心支柱产业。2008年,三亚的旅游业收入为91.05亿元,占了该地年产值的很大一部分。三亚所独有的原生态海洋资源和宜居环境是其发展旅游业的基础。然而,纵观全国各地旅游城市的发展规律可以发现,如果过度开发旅游资源而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话,旅游业的发展将是不可持续的,难以为一座城市的发展提供经济支撑。

所以,三亚应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把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及城乡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统筹规划,综合建设,培育可持续的优美生态环境,建设文明和谐的生态文化,发展高效低耗的生态产业,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和谐社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对于年轻的旅游城市三亚来说,每向前走一步都必须多方面地统筹兼顾,这无疑也是城市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难点。

三、城市动力分析

1)区位优势

三亚在国际经济关系中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从三亚向东经菲律宾至西太平洋,向南经澳大利亚至南太平洋,向西南经中南半岛至印度洋以及大西洋,比在广州出发近900公里左右,是祖国真正的南大门。三亚还是保护南海诸岛的后方基地,其战略位置在国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海洋生态资源

三亚境内海岸线209.1公里,有19个港湾,大小岛屿40个。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有鱼类1064种,虾类350种,蟹类325种,软体动物700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有402种,鲨鱼翅、海参、石斑鱼被誉为“崖州三珍”。珊瑚保护区面积85平方公里。

3)宜居环境

三亚城市绿化覆盖率45%,人均公共绿地18.9平方米。大气环境质量全国第一。三亚年均气温26.2,长夏无冬,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大气质量居世界第二,中国第一,被誉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随着居民生活质量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居民健康状况不断改善,三亚人均寿命超过73.5岁。

4)特色旅游资源

三亚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这是其他城市所无法媲美的。三亚地理环境极为独特,三面环山,形成怀抱之势,山、海、河三种美景自然融合,众多山头也提供了眺望大海、河湾和城市景观的制高点,构成了三亚市特有的自然景观。三亚面临南海,海湾较多,众多海湾各有佳景。三亚海水清澈、能见度高,水温适中,全年适合游泳。三亚市区有东、西两条河流穿过,两岸自然生长的红树林绿影婆娑,四季常青,生机盎然,是著名的白鹭栖息之地。

三亚市区座落在这样一种幽美的以山、海、河为特点的自然环境之中,城市的建设注意城市与自然景观环境、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山—海—河—城”巧妙组合,浑然一体,构成了三亚市区独特的环境特色。

四、城市定位分析

当前海南正在全力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作为海南旅游发展龙头的三亚正以国际化标准致力于打造“一港两地”的国际性滨海旅游城市,即国际旅游自由港、国际著名的热带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和中国式度假最佳体验地。三亚确立了城市品牌发展战略,明确定位为“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围绕这一目标,三亚确立了“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战略方针。力争到2010年把三亚建设成为带动琼南发展的南部中心城市,国内外游客旅游度假、健康休闲的“大阳台”,世界著名、亚洲一流的热带滨海度假休闲目的地。

五、城市规划分析

为充分利用海南经济特区的特殊优势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三亚按照点线面逐步推进,文化旅游业带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科学规划了三亚市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实力三亚、活力三亚、美丽三亚、和谐三亚、文化三亚”等“五个三亚”建设目标。

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三亚正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构建新的特色产业体系,推动城乡全面发展,促进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为继续保持全国一流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城市品位,彰显“美丽三亚、浪漫天涯”的独特魅力,三亚将进一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力争今后几年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2%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3‰以内;到2011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8%,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7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为使人民生活更加富足,力争2011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突破16000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突破5500元;努力使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六、城市发展战略分析

1)发展旅游经济,打造国际海滨

旅游业是三亚的支柱产业。2008年,三亚接待国内旅游者553万人次,接待海外旅游者51.15万人次。全年旅游收入91.05亿元。如今,三亚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拥有11家五星级标准的度假酒店,是全国高星级酒店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希尔顿、凯宾斯基、丽思卡尔顿、万豪等一批国际知名饭店管理集团的入驻,使三亚成为跨国公司和管理集团的小“联合国”。

三亚境内汇聚阳光、海水、沙滩、气候、森林、温泉、动物、岩洞、田园、风情十大旅游资源,山、城、河、海浑然一体,拥有南山、大小洞天两个国家首批5A级景区,亚龙湾、天涯海角、蜈支洲岛三个4A级景区和鹿回头、西岛、大东海等著名景区(点),是中国热带滨海旅游资源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

三亚也是中国最开放的旅游城市之一,享有向美国、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日本、泰国、法国等21个主要旅游客源国的游客提供15日内免签证,其他国家实行落地签证的政策优惠。

作为全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三亚正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打造一批文化品牌。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规范管理”的模式,坚持“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亮点突出”的原则,市政府每年安排40005000万元,支持举办大型文化旅游活动。

三亚正加快推进海棠湾菲尔蒙、帆船等超星级酒店以及巨源等一批高档酒店,打造槟榔村5A级乡村游,深度开发海上游、夜间游、游艇俱乐部和邮轮旅游产品,构建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实施《三亚市旅游国际化二期行动方案》,加快推进旅游目的地功能、产品、营销、管理、服务、环境国际化。大力推进游客到访中心、免税店等一批为游客服务的建设项目,努力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2)重视文化产业,构建文化品牌

近年来,在文化体制改革的推动下,三亚加强组织保障、资金保障、政策保障,盘活文化存量、做大文化增量,以开放包容的思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让文化产业发展与城市定位相适应。经过几年的改革探索,三亚的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200312月,第53届世界小姐总决赛第一次进入中国,并在三亚成功举办。其后又连续举办三届。此外,三亚还连续举办了2006年大众汽车大师赛、2007年、2008TCL高尔夫精英赛、20082009两届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等活动和赛事。2007年的国际沙滩音乐节是由美国、以色列等国的艺术家和中国艺术家一起为中外游客带来的别具一格的音乐盛宴,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对三亚的关注。这些大型赛事活动的举办,把三亚得天独厚的海滨和气候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宣传效益。

2008年第25届世界精英模特大赛是三亚市美丽经济转型的一个新起点,美丽赛事从单纯的选美比赛转向具有产业经济品牌标向的时尚品牌选秀比赛,在全球特别是欧美国家成功推广。2009年,第26届世界精英模特大赛总决赛仍落户三亚。2008年中国曲艺牡丹奖大赛为三亚市文化赛事活动引进了新的品种门类。这些大型赛事活动的举办让三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三亚。

三亚优美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空气质量,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绝佳的条件。这又催生了三亚打造“创新创意宝地”的构想。目前三亚正在推进创意新城项目建设,鼓励和吸引高科技企业和高级专业人才到三亚建立总部基地、研发基地、创意基地和创作基地。

文化发展,经济提速。“健康”、“时尚”、“美丽”的城市文化品牌,吸引了游客,聚集了人气,不仅促进了三亚旅游产业的转型增效,也大大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三亚已开工建设的文化产业项目16个,包括南山创意新城、动漫产业基地等,涉及旅游演艺、影视拍摄、动漫设计、民族历史文化等七大类文化业态。

3)调整产业结构,助推经济提速

产业发展,特别是二、三产业的发展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基础。三亚紧紧围绕优势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速度。目前三亚市的初步构想是:全面提升旅游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全力推进海洋产业,巩固提高高效农业,围绕旅游资源千方百计发展加工业,适度发展房地产业。

在房地产方面,三亚结合旅游业的休闲度假物业等行业特点,正致力于开发具有更高品位、体现休闲度假产品,以满足高消费客户休闲度假、投资保值的需要。同时,积极开展主要客源地促销活动,落实房地产优惠政策、鼓励多种住房进入市场、简化交易程序,搞活住房二级市场。

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三亚支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建设工程,发展农村连锁经营。同时大力发展金融、会展、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医疗卫生、农村服务业、文化休闲等消费性服务业。制定加快发现代服务业扶持政策,强化政策的导向作用。

4)保护生态环境,实践科学发展

三亚以旅游立市,摒弃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大力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始终围绕着保护环境、有利环境、改善环境而进行,生态旅游、旅游地产、生态观光农业、绿色海洋产业等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在三亚逐渐兴旺,成为三亚经济的主要支柱。

“环境就是效益”,三亚把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最大优势,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都始终围绕着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而进行,一切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因素都要被消除。据了解,辉煌了31年的海南华盛天涯水泥厂是一家每年能为三亚交纳近2000万元税收的工业企业大户。但它也极大地威胁着三亚的空气质量。为此,三亚市政府果断决策,于2007年拆除了水泥厂。另一方面,为了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在全市上下根深蒂固,三亚市政府还提出,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严格遵循不上污染环境项目、不上破坏资源项目、不搞低水平无序开发的“三不原则”,决不做一件有损三亚环境的事。

5)改善民生基础,促进社会和谐

在教育方面,三亚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推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三亚学院、琼州大学三亚校区等项目建设,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医疗卫生方面,三亚正积极支持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建设,完善城市社区和乡镇卫生院建设,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同时,不断完善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加快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

文化体育方面,三亚正积极进行市体育中心、市综合体育运动场建设,推进崖城国家历史名镇重要文化遗址、历史文化街区等文化项目的保护改造,启动群众艺术馆、三亚大剧院等一批文化建设项目。

就业方面,三亚重点进行区镇和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场所配置网络建设,力争实现就业服务网络化;帮助退役士兵、困难群众和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问题,鼓励高校毕业生和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努力通过政策扶持、贷款援助等方法促进就业。

社会保障方面,三亚突出强调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的参保工作,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全面铺开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积极进行民政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发展慈善事业;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努力解决低收入家庭特别是低保家庭住房问题。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