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大卫·格林伯格 美国知名生态建筑和城市设计专家
时间:2010-05-19 08:42:44 

大卫·格林伯格: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能够来到这里、来到上海,也谢谢主办方的邀请。上海是很漂亮的城市,我来自美国的洛杉矶,是在洛杉矶出生长大的。我学习了艺术、建筑学和城市设计,我不是一个领域的专家,而是略知一二很多领域的通才。我毕业之后非常喜欢去有文艺复兴的地方,比如说意大利。因为美国没有复兴,所以我在美国找到工作。我来到中国是因为400年后中国有一场复兴在兴起,北京有、上海也有。我在洛杉矶生活了20年,体验到了这个城市的现代化的进程。但问题是这是一个20世纪的城市,我们已经到了21世纪。

洛杉矶并不是由聪明、有智慧的建筑师来建成的,因为它只是为汽车而制造。现在是进行改变的时候了。洛杉矶城市扩展太快,对汽车的依赖性太大,增长趋势已经不是可持续发展的了。我们现在还是要继续学习,从历史当中吸取教训。

这是洛杉矶的市中心,有大量的高层建筑。我认为应该重新考虑这种高层建筑的形式,这些建筑都非常地自我,因为它们只想让自己变得更美观。我现在想把一个建筑比喻成一个女士,我们不能只看到她外貌的美丽,而应该具有智慧。一个漂亮的建筑设计并不代表一个好的城市。因为高层建筑让很多人为此要花1个小时的时间从住的地方抵达办公地点。所以,这只是一群面貌好看的高层建筑群落而已。

这是20世纪早期的一个城市建筑,它位于巴西,但是我认为它是一个现代城市设计失败的例子,因为它只是漂亮,并没有多功能的用途,而且处于不对的方位。这个设计者是一个好的建筑师,但并不是一个好的城市设计专家。

这是金门公园非常漂亮的地方。我建议这个公园应该增加10%以上的农业,比如说加一些果树、植被,一个聪明的公园,而不止是一个漂亮的公园。

所以,城市设计并不是一个建筑师的任务,应该由不同领域的专家整合起来进行。

上海也是一个非常自我的城市。我认为中国必须要在全球的和谐发展中起到带头作用,而不仅仅是拷贝在衰退的西方步伐。我认为我们需要有更多的低碳建筑,需要更好地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等,让建筑能够合理利用能源,这些也需要有低碳的专家、低碳的平台来实现。我觉得我们已经到了需要改变和需要多样化的时刻了。

这是芝加哥,100年前由于我们制造了电梯,第一个最高层建筑也就在这里诞生了。这是德国的大学,1909年建造的,也是我们现代建筑的诞生品。我认为这是未来我们应该有的生态建筑,不仅仅是外观美丽,还非常地智能化。一个生态建筑的所有关键因素都包含其内了。问题是建筑师们并不能单独地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需要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专家一起整合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另外一个比较智能化建筑的模式,它不需要用土壤来种植植物。这是在德国的一个零碳建筑。未来的低碳建筑可能外形非常不一样。因为它们并不是因为外形而建造的,而是作为低碳诞生的,所以非常地充满乐趣,而现代建筑完全没有乐趣,我觉得这非常不对。

大问题需要比较大的解决方案。我们需要一个综合的、全新的、全面的方式来解决高碳这个问题,需要重新考虑一个好的城市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不应该把这个问题只留给专业的设计师和计划人员,我们的方法和方式不止由上而下,还应该由下而上,而且应该是多用途的。

这是是由Frank Lloyd设计的一个建筑,大概有两千米高,可以容纳10万人,大家在这个建筑当中学习、生活。当时人们都嘲笑他,所以这个设想没有实现。我觉得失败的原因是因为美国人都非常抵触要做的改变。

这是一个中国设计师马先生的设计,它大概是800米高,是一个多用途的设计,人们可以在一个建筑当中生活、学习、娱乐、工作。这是另外一个生态建筑的模型。这是其他的一些例子,不但外表非常好看,而且也非常地低碳,非常地多功能。这是马先生设计的另外一个模型,是一个可移动的中国城,我们可将它搬到任何地方。我认为我们需要将这些因素和谐地考虑在一起,不光是城市,而且要融合农村、融合田园。

我觉得一个和谐的低碳未来需要通过整合不同的功能在同一个建筑当中,让人们在同一个建筑当中同时生活、娱乐。这些比较好的观点可能对于西方来说已经太晚了,但是我觉得对中国来说为时并不晚。所以我认为中国是世界的未来。

另外,我认为,一个生态城市需要展示它是如何整合农业,以及与城市周边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中国以及未来需要有一个非常好的平衡,需要有一个非常和谐的城市和田园、农村的平衡,我们需要将它们融为一体。

我想再次强调的是,我们需要整合、综合考虑自然、农业、当地、文化,以及生态、旅游等等多种因素,让我们的农民赚到更多的钱,并且将生态旅游等等结合在一起。中国农民的发展需要进行资源整合,我们需要帮助农民一起来实现整合,而不是单一地将海边的农田改造成旅游基地,让农民只是为旅游者做饭。

这是一些生态城市模型。这是纽约历史频道举办的一个洛杉矶城市改造的竞赛,我们展示的是洛杉矶竞赛第一名的作品,但是我们已经不能等100年去实现这个作品了,我们应该做一个比较切实的,比如说15年的计划。这个竞赛的第二名获奖者做出的建议是我们应该去掉所有的高速公路,种植大片的竹林,人们在竹林中学习、工作、生活。

我认为低碳的未来——竹子会是一个比较好的途径。我有时也在北京的一个非政府组织工作,它叫国际竹筒组织。下星期我将在国际竹筒组织做另外一个演讲,主题是竹子对于城市和乡村以及低碳建设的重要性。

我想,我们的未来在于改变,未来在于低碳,未来也在于教育,同时也需要多样性。如何更低碳,我想应该从小孩进行教育,比如我们可以有一个类似于京剧表演这样的形式,让他们感受到低碳的重要性。

我认为哥本哈根会议不是非常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很多人觉得这个问题可以从上而下来解决,由美国、中国这些碳排放量比较大的国家来提供方案就可以了。实际上,我们应该把全球看成是一个生态体系,一个环节失败了,将会导致整个发展的失败。非洲人在会议当中发表了很多的言论,我们要去吸收他们的意见。非洲人们在供应链当中是属于比较底部的,必须要从底部听起,吸取他们的想法。否则,整个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要实现低碳,需要全世界的人们一起来努力。所以,我将跟一些组织一起开展一个全世界低碳设计竞赛。如果我们能够在中国找到一个地区,或者是城市进行大规模的低碳改造的话,将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这是我们地球在空中的图片,不知道大家看出来没有,人们以为这张图片当中处于正中心的是美国,但是在世界中央舞台的已经不是美国了,而是中国。低碳和和谐的未来已经在中国人的手中,中国人必将在全世界的低碳发展当中起到一个带头作用。

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