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陈文玲:中国城市化率不会达到发达国家水准
时间:2011-08-25 10:32:46  来源:和讯消息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前举行了“2011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发布会暨城市民生高层论坛”,以“聚焦城市发展中的民生问题”为主题进行学术研讨。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的陈文玲司长表示,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城市化率可能不会达到有些发达国家那么高的城市化率,我们看了很多的研究报告,是不是要到70%,最高到80%,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就基本结束,意味着在2036年城市化进程能够基本完成。到那个时候,中国的城市化人口大体上要超过9亿多人,相当于美国、日本、欧洲三大经济体城市人口的总和。

  刚才听了社科院介绍课题情况,还有指标体系,陈淮所长也做了非常好的发言。我觉得中国社科院做的城市发展报告和《城市蓝皮书》,特别是今年聚焦民生,我个人认为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和往年一般的蓝皮书有区别,这次主题突出,突出了民生问题,整个报告有深度、高度、广度,聚焦民生问题,有创造性研究思路,形成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对于当今解决民生问题的重大战略意义,当前城市中的重大民生问题,没有解决的民生问题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于下一步解决民生问题提出了重要的建议,还有一些重要的思路,特别是报告中提出城市发展中要坚持四保,保民权、民有、民治、民享,还有五化,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保障改善城市民生的制度化、长效化、特色化、多元化等等,很多思路都是很有创造性的,看得出课题组对于城市发展中的民生问题,是下了很大力量、投入了很多精力,深入研究,在指标设计上也有开创,我认为研究报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对于引导中国的城市科学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借鉴价值。

  围绕城市发展这一主题,我想谈三点看法:

  第一,城市发展到了非常重要的转型时期,城市发展质量成为了中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重要标志。我觉得中国城市的发展是非常重大的问题,因为我们还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城市化率可能不会达到有些发达国家那么高的城市化率,我们看了很多的研究报告,是不是要到70%,最高到80%,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就基本结束,意味着在2036年城市化进程能够基本完成。到那个时候,中国的城市化人口大体上要超过9亿多人,相当于美国、日本、欧洲三大经济体城市人口的总和。因此,中国的城市发展,中国城市的发展质量,某种程度上说,全世界占50%人口的生活质量,城市的承载能力到底怎么样,城市功能怎么样,决定了占世界城市人口50%以上人口的生存质量、生活质量。

  我认为,通过改革开放这33年,城市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到现在到了49.68%,突出的标志就是中国已经形成了若干城市带、城市圈、城市群,现在正在出现城市群落,为什么叫城市群落?它不是一般的过去几个并列城市的叠加,而是布局比较合理的城市群落,比如在一个城市群落里面有国际化大都市,有国家中心城市,有地区中心城市,有中小城市,还有小城镇,这样的城市群落的形成,将来更多是建立城市共享体系,和国家大都市、国家中心城市对这些城市的带动作用,使这样一个城市群落城市化的水平、城市化的质量都有很大提高。这样的城市群落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提高民生水平,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比如说我们在最近几年做粤港澳问题研究时,我们在国家珠三角改革开放规划中,其中和广东、香港、澳门的关系有四个方面在规划中,包括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对接、建立合作体制机制,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条是共建优质生活圈。优质生活圈就是要在民生保障的水平上,解决民生问题的水平上,向发达区域看齐,学习香港、澳门的社会管理经验,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城市的发展必须从数量型、从单纯的打框架向提升城市的质量、完善城市的功能、提高城市服务水平、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向城市科学发展转变。将来的城市不仅是低碳城市,不仅是各类优质要素和资源集聚的载体,更应该是宜居城市,应该是人们能在这儿享受到更多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空间。

  城市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其中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城市的发展应该从以经济发展为核心转向以社会发展为核心,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立足点应该有所改变。我曾经在日本研修时翻译过一本书,上野光平先生写的《现代流通论》,关于城市功能有一句经典的话:城市的市长是市民的市长,一个城市最主要是要为城市的市民提供优质的服务,所以作为城市解决民生问题,具有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

  第二,中国城市化进程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其实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现在书里提到的这些方面之外,还有几个方面不容忽视:

  一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城市化的进程始终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城市化释放的巨大消费需求,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我们现在两亿四千多农民工进入城市,也参与了全球化的进程,通过进入城市,进入产业,使2.4亿人进入了全球化。在这个过程中,实际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民生。虽然现在农民工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但是从87脱贫计划之后,从2.3亿贫困人口降到几千万,这里面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城市化转移到城市来解决贫困问题。

  二是推进城市化过程中,把城市的民生问题、社会发展问题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这个方面我觉得对于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起了决定性作用。比如十七大提出的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现在政府正在推动这些工作,包括医疗体制改革,养老保障制度,社会救助制度,实际有一些制度的设计不光是解决城市贫困人口,还要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这在国家战略安排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三,我认为城市化是成功的,不仅是一大批产业集聚在城市,最重要的是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中,并没有出现像非洲、印度、巴西大规模贫困人群和贫民窟的问题,我们成功地避免了这样的问题。当然我们现在面临这个问题的压力还很大,如果解决不好,有可能就会出现大面积的贫民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是避免了这个问题。城市的二元结构,农村的土地保障,使我们现在暂时避免了这样的问题。我们虽然没有出现这样的问题,但我们开始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发展,我觉得未来能够避免这样的局面出现。

  第三,在城市发展中,面向未来,我们要有一些大的思路设计和大的布局调整,从大的思路来说,城市的发展需要思想观念的创新,发展理念需要创新,城市作为人集聚、生存、发展的载体,可能将来更多城市要以民生为主,要以社会管理为核心,观念和认识的转变非常重要。二是体制、机制、制度的创新,包括社会保障等各项制度的提供,还有形成保障、民生体制机制的安排。三是管理的创新,特别是政府管理的创新,包括公共财政到底怎么建立财政公共支出结构,使财政支出向解决民生问题解决,还有长效制度的安排。

  除了这几点,要靠推进改革,靠体制机制的创新解决问题之外,在城市发展中应该关注关注几方面的思路:

  一是城市供给与需求匹配,城市供给各种功能、各种服务设施、各种投入产生供给,要和需求相匹配,现在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是不断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物质文化需求得到了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城市功能更多是在满足民生方面更多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精神、体育方面的需求,除了解决贫困问题之外,城市各个不同层次、不同方面需求的满足作为民生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是城市和农村的合理布局。解决城市的发展,归根到底是要通过城市的发展,最终带动农村的发展,真正使城市反哺农村提高反哺能力、带动能力,使农村形成合理布局,未来发展分享,城市化不是达到百分之百,要达到一个度,百分之七十或者八十,要使农村合城市有合理的空间布局,主要是农村实现农村的产业化,农业的工业化,农民的市民化,整个思路就是用城市化来带动农村发展,使农村、农业、农民达到和城市均等的民生保障水平,享受到均等的公共服务。所以我觉得城市和农村的合理布局,城市解决民生发展,实际上要把城市带动农村在二元体制下推进民生问题的解决,使它能够覆盖到全民。一方面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将来要和城市的市民享有同等的待遇,进入共享体系。另外一方面,也要把城市群落中覆盖农村的农民纳入到发展体系和共享体系中。

  三是城市功能和城市质量的提高,这个也非常重要。刚才陈淮所长已经讲了,我重复一下,因为这个问题相当重要。我看了原来建设部也发布过这个数字,城市建筑周期是30年,实际上在发展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科学发展,特别是发展低碳经济中,我们发现碳排放80%以上来自于城市,按照美国碳排放的比重,建筑占30%多,交通30%多,其他的占30%多,因此城市的发展方式,包括建筑、交通、产业选择,都直接影响了城市的民生质量,空气质量、水质量、住房质量、社区服务质量、医疗服务质量,综合的要素构成了城市的供给,提高城市质量从基础设施、城市规划设计、城市建筑、交通,不是一个战略问题,而是一个技术问题,不是一个局部问题,而是城市整体功能再造的问题。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