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南辰:暴雨凸显“大城市病”
时间:2011-06-27 10:09:34  来源:新华网  作者:南辰 
    几年前,记者曾经在国际车展上看到一款水陆两用概念车,当时认为这车没有量产前景,但几天前北京一场暴雨凸显出这种水陆两栖车的作用――它可以直接游过被几米深的积水淹没的桥区。

    虽然这只是个幽默,但北京、武汉、杭州、上海近期遭遇暴雨时道路严重积水、部分轨道交通进水、漏雨乃至停运等现象暴露了大城市应对强降水能力的不足。而从预警机制、应急机制的角度反思,预警缺乏针对性、应急缺乏有效性、小汽车过分依赖环路交通、公交脆弱不堪等“大城市病”,在暴雨面前暴露无遗。

    在北京23日下午的那场强降雨中,有电台主持人呼吁市民优先通过公交出行,这本是好意,也是面对极端天气时为降低路面交通流量保持通畅做出的理性选择。然而实际情况是,当时北京地铁13号线、亦庄线、1号线等三条地铁线被迫维持区间运行,地面76条公交线路受到影响,其中34条运营线路无法正常行驶。这意味着选择公交出行的市民很可能进退维谷被困,或者不得不临时改变线路或改为步行。在北京这样大的城市中,在强降雨的背景下,那种窘境可想而知。

    其实近些年,公交优先战略已经成为北京等大城市交通规划的核心。但是,公交优先战略最重要的前提是公交安全、公交可靠和公交准点。遗憾的是,在暴雨的考验中,诸多大城市的公交尤其是地铁轨道交通的优势没有凸显出来。如果在一场遍及全城的大拥堵中,路面公交不堵,地铁轨道畅通,公共交通的威信度一定会在出行人心中大幅提升。从这个角度看,北京等大城市还要在公交建设上投入更多力量,不但要保障新增轨道交通、公交车道等的里程数,对公共交通抗击强降水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要加大投入。

    根据前不久公布的缓解北京城区交通拥堵第八阶段工作方案,遇有恶劣天气等可能引发严重交通拥堵的情况,将适时采取重点交通拥堵路段高峰时期机动车单双号行驶措施。23日的强降雨算不算恶劣天气,我想是足够恶劣了。但是在那天晚高峰进行单双号限行真是最佳选择么?我不这么认为。因为这意味着几百万人(单号或者双号车主及乘员)要被迫转为公交出行。而脆弱的公交能否尽职地承担这些转移运量尚不得而知。而到底是车多引发拥堵,还是城市基础设施面对恶劣天气时存在缺陷、政府部门应急能力不足引发拥堵这又如何厘清?更重要的是,人们在这种极端恶劣天气中开车出行带有避险的合理性,剥夺这种权利合法么?这不容回避。

    记者注意到,从23日15时左右开始,北京市有关部门在短时间连发3道预警信号:15时15分,北京市气象台发布雷电黄色预警讯号;16时10分,北京气象台再次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紧随其后,北京市又发布地质灾害黄色警报。抛开这些预警的有效传播力如何不谈,人们其实更关注“蓝色”“黄色”抽象符号背后的实际隐患可能:例如,北京主要桥区的积水深度,城区井盖被反涌推开的可能性等。

    媒体报道,23日由于瞬时雨量过大导致井盖发生反涌,两名推车男子落入了水流湍急的排水井中,目前遗体已经被找到。对此谁应当负责?目前,我们没有听到哪个部门的道歉声。而相关部门该不该赔偿?这些都是人们高度关注的。

    令人感动的是,通过微博和媒体报道我们得知的那些在雨中发生的感人的故事,其中有一线抢险、交通指挥、环卫人员、运营司机等的尽职尽责,也有普通私家车主暴雨中的乐于助人和礼让互助。替困在三环路上的朋友去幼儿园接孩子,让无助绝望湿淋淋的路人上自己的私车搭段顺风车,一个个看似普通的小故事中蕴藏着人们面对极端天气时的爱心和人性光辉。

    说到底,“百年一遇”“十年一遇”等客观条件人们不难理解,人们更希望有关部门面对暴雨测试出的“大城市病”,能够坦诚地针对管理上暴露出的不足对市民说声道歉,并尽快拿出整改措施,保证下次、下下次强降雨时不会重蹈覆辙。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